大話九成宮,追尋歐陽詢的成長足跡,歐楷史話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又字少信。是我國書法史上第一楷書家,他的楷書字體被稱為“歐體”,與顏體、柳體、趙體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楷書。

大話九成宮,追尋歐陽詢的成長足跡,歐楷史話


歐陽詢生於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望城縣書堂山),生活在隋唐,出身豪門。卒於長安,葬於書堂山。享年85高齡。

“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擾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籠之勢……”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書法字體書風獨特,其楷書於平正中見險絕,宋《宣和書譜》中,即譽其為“翰墨之冠”,成為書法學習者最常練習臨摹的範本。

大話九成宮,追尋歐陽詢的成長足跡,歐楷史話


有關歐陽詢的傳說

1,參觀歐陽詢故居,來到書堂山,才知古銅幣“開元通寶”上的面文,是由歐陽詢題寫的。

2,歐陽詢“駐馬觀碑”。傳說,有一次歐陽詢騎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一塊石碑上有字印,便下馬查看,發現是晉代書法名家索靖所寫的石碑。當時觀看了一陣即離開了,但剛走幾步,他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馬觀賞,讚歎欣賞,而不願離去,便乾脆鋪上氈子坐下反覆揣摩,最後竟在碑旁一連坐臥了3天,方才離去,留下“駐馬觀碑”的佳話。

3,歐陽詢的長相傳說:

《大唐新語》上說李世民讓大家互相嘲笑。

長孫無忌一看,機會來了,就說歐陽大夫,我送您一首詩:

聳髆成山字,埋肩不出頭。誰家麟閣上,畫此一獼猴。肩膀聳起就成山字,頭也看不見,長得彷彿一隻猴子。

大話九成宮,追尋歐陽詢的成長足跡,歐楷史話


歐陽詢的成長曆程:


歐陽詢的家族是非常顯赫的,其祖上代代當官,而且位高權重。

其曾祖父歐陽景達,在梁朝時曾任長沙的治中一職,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

其高祖父歐陽僧寶,在陳朝時擔任屯騎校尉,相當於地方軍長或者師長,乃武將高官。

其祖父歐陽頠亦是陳朝時期的高官,曾任刺史等職,也是屬於省長這種級別官位。

其父歐陽紇更是受到朝廷的重用,統領都督十九州諸軍事和廣州刺史,征戰沙場,屢立戰功。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他父親歐陽紇在廣州舉兵反南梁,第二年春,兵敗被擒,全家上下僅13歲的歐陽詢倖免,其餘悉數被殺死。這麼小的歐陽詢只能到處躲藏,後來,皇太后駕崩,大赦於下,他被父親好友江總收養,此後他就隨著他的養父居住在建康(今天南京)。

歐陽詢自幼聰敏好學,博覽古今。相傳在閱讀時可一目十行,卓然超群。

江總這個人來頭真不小,南朝著名文學家,陳後主時,任尚書令等職務,位高權重,書法亦為一流,據竇臮《述書賦》記載介紹,江總乃陳朝二十一人書法之一,其書深受王羲之的影響。這就是歐陽詢初習書聖王羲之說法的來源。

江總不僅在文學書法上為歐陽詢助力,更為其仕途之路鋪下了平坦大道,這才是最重要的。

到了隋朝,歐陽詢跟著陳後主入隋。歐陽詢的書法早在隋朝就已聲名雀起,遠揚海外。滿腹經綸的歐陽詢並沒有得到隋文帝的賞識,這與其相貌醜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好在到了唐朝,政局穩定,百姓安定下來,休養生息,他也做自己該做的事。認真的鑽研書法之道,並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筆法造形都是絕無僅有。

此時歐陽詢的書法更是人書俱老,爐火純青。但歐陽詢自己卻並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就,依然讀碑臨帖,精益求精,終於成為一代宗師。

歐陽詢去世時,歐陽通還是個小孩,然而其父親的書法多說流落民間,家藏無幾。其母親徐氏為了能讓歐陽通繼承其父的書法,不惜花重金從民間買回歐陽詢的書法,讓自己的兒子臨摹,可以說讓他通臨了歐陽詢的全部墨跡。

後代的柳公權、褚遂良、顏真卿等人無不受其影響,清代的黃自元、姚孟起等人都是深度歐體迷戀者。

當代“二田兄弟”也只是還在歐的基礎裡,所展現的還是歐陽詢的書法美,而不是“二田”自己的書法美。因為歷代的書法家無法在歐陽旭的基礎上再創新,因為美到了極致。

大話九成宮,追尋歐陽詢的成長足跡,歐楷史話


歐陽詢書法理論上的成就


歐陽詢不僅是一代書法大家,而且是一位書法理論家,他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總結出練書習字的八法,歐陽詢所撰《傳授訣》《用筆論》《八訣》《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學書的經驗總結,比較具體地總結了書法用筆、結體、章法等書法形式技巧和美學要求,是中國書法理論的珍貴遺產。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

大話九成宮,追尋歐陽詢的成長足跡,歐楷史話


《九成宮》的版本眾多,其中最著名的三個版本為李祺本、三井本和姚孟起本。

這三個版本是目前我們學習歐陽詢《九成宮》書法中比較常見的幾種書法字帖。

我們知道歐陽詢當年在寫這塊碑石書法的時候,是隻留下了這一塊碑石的。但是為什麼現存的書法拓本有這麼多版本呢?

書法字帖自古以來就是贗品橫行的重災區。很多字帖聲稱是早年的拓本、孤本、善本,然而實際上他們只是翻刻本罷了。

這樣的造假很容易扭曲書法家本來的書法筆意,容易誤導學習者。

另外在學習上最好選擇姚孟起的臨摹一下,打打基礎,等到有一定接受能力了在學習古帖效果會更好。

中國人所臨的九成宮字帖,基本上就是北宋本李祺本。這個本子是國家一級文物,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國內多家出版社出版的九成宮字帖,都是據此本翻印的。

日本人給端方本排第一的原因,就是他們認為端方本可能是唐拓本。


九成宮書法特點

《九成宮醴泉銘》結體修長,中宮收緊,四邊開張,左斂右縱,化險為夷。字形隨勢賦形,左右結構作相背之勢,上下結構上窄下寬,間架開闊穩定,氣象莊嚴。其布白勻整,字距、行距疏朗,全碑血脈暢通,氣韻蕭然。

大話九成宮,追尋歐陽詢的成長足跡,歐楷史話


秘書監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

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隋之仁壽宮也。冠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巖聳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臺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暉,照灼雲霞,蔽虧日月。觀其移山回澗,窮泰極侈,以人從欲,良足深尤。至於炎景流金,無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悽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皇帝爰在弱冠,經營四方,逮乎立年,撫臨億兆,始以武功壹海內,終以文德懷遠人。東越青丘,南逾丹徼,皆獻琛奉贄,重譯來王,西暨輪臺,北拒玄闕,並地列州縣,人充編戶。氣淑年和,邇安遠肅,群生鹹遂,靈貺畢臻,雖藉二儀之功,終資一人之慮。遺身利物,櫛風沐雨,百姓為心,憂勞成疾,同堯肌之如臘,甚禹足之胼胝,針石屢加,腠理猶滯。爰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請建離宮,庶可怡神養性。聖上愛一夫之力,惜十家之產,深閉固拒,未肯俯從。以為隨氏舊宮,營於曩代,棄之則可惜,毀之則重勞,事貴因循,何必改作。於是斫雕為樸,損之又損,去其泰甚,葺其頹壞,雜丹墀以沙礫,間粉壁以塗泥,玉砌接於土階,茅茨續於瓊室。仰觀壯麗,可作鑑於既往,俯察卑儉,足垂訓於後昆。此所謂至人無為,大聖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然昔之池沼,鹹引谷澗,宮城之內,本乏水源,求而無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聖心懷之不忘。粵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上及中宮,歷覽臺觀,閒步西城之陰,躊躇高閣之下,俯察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湧出,乃承以石檻,引為一渠。其清若鏡,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東流度於雙闕,貫穿青瑣,縈帶紫房,激揚清波,滌盪瑕穢,可以導養正性,可以澄瑩心神。鑑映群形,潤生萬物,同湛恩之不竭,將玄澤於常流,匪唯乾象之精,蓋亦坤靈之寶。謹案:《禮緯》雲:王者刑殺當罪,賞錫當功,得禮之宜,則醴泉出於闕庭。《鶡冠子》曰:聖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醴泉出。《瑞應圖》曰:王者純和,飲食不貢獻,則醴泉出,飲之令人壽。《東觀漢記》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師,飲之者痼疾皆愈。然則神物之來,寔扶明聖,既可蠲茲沉痼,又將延彼遐齡。是以百辟卿士,相趨動色,我後固懷撝挹,推而弗有,雖休勿休,不徒聞於往昔,以祥為懼,實取驗於當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豈臣之末學所能丕顯。但職在記言,屬茲書事,不可使國之盛美,有遺典策,敢陳實錄,爰勒斯銘。其詞曰:

唯皇撫運,奄壹寰宇,千載膺期,萬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絕後承前,登三邁五。握機蹈矩,乃聖乃神,武克禍亂,文懷遠人,書契未紀,開闢不臣,冠冕並襲,琛贄鹹陳。大道無名,上德不德,玄功潛運,幾深莫測,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靡謝天功,安知帝力。上天之載,無臭無聲,萬類資始,品物流形,隨感變質,應德效靈,介焉如響,赫赫明明。雜沓景福,葳蕤繁祉,雲氏龍官,龜圖鳳紀,日含五色,烏呈三趾,頌不輟工,筆無停史。上善降祥,上智斯悅,流謙潤下,潺湲皎潔,萍旨醴甘,冰凝鏡澈,用之日新,挹之無竭。道隨時泰,慶與泉流,我後夕惕,雖休弗休,居崇茅宇,樂不般遊,黃屋非貴,天下為憂。人玩其華,我取其實,還淳反本,代文以質,居高思墜,持滿戒溢,念茲在茲,永保貞吉。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歐陽詢奉敕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