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满身名牌,却比不上200元的淘宝货?因为你不懂美

著名作家吴冠中曾说,今天的中国文盲不多,但美盲很多。


《谈美》:满身名牌,却比不上200元的淘宝货?因为你不懂美

1906年语文教科书

《谈美》:满身名牌,却比不上200元的淘宝货?因为你不懂美


1988年、2017年语文教科书


曾经有人将1906年、1988年、2017年的语文教科书放在一起做对比,三本书的配图风格从简约高级逐渐走向五彩庸俗,这反映出国人审美能力的下降。


审美有多重要?有人穿着一身不到200元的衣服,依然气质出众,有人从头到尾用名牌包装,却依然恶俗不堪。


今天,继续为大家解读美学入门级教科书《谈美》,这一部分讲述的内容是,为什么我们会有美的感觉,以及美感的误区。从中我们能找到审美问题的答案。

移情作用与美感经验

《谈美》:满身名牌,却比不上200元的淘宝货?因为你不懂美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庄子·秋水》的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两人围绕“鱼究竟快乐还是不快乐”展开一场辩论,庄子以一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取得辩论胜利。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心理学概念“移情”,即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上,仿佛外物拥有了与人相同的情感。


正是由于移情作用,人才能感受到美,拥有了美感经验,但美感经验不仅是由人到物的移情作用,还有由物到人的移情作用。


中国古代文人素来爱梅兰竹菊,苏东坡有诗,“宁可食之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谈美》:满身名牌,却比不上200元的淘宝货?因为你不懂美


竹子挺拔修长的形相吸引到人,人赋予竹子象征意义,从此竹子便象征着高风亮节、刚正不阿的品质,文人为了警示自己,将竹子种满后院,用竹子的形相风度影响自己。


物的形相是人的情趣的返照,人移情于物,还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物的姿态。因此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美感经验是人的情趣与物的形相之间情感的循环往复。


再进一步来说,面对竹子,普通人看到的是竹子,文人看到的是道德代表,诗人看到的是生命和宇宙的真谛,人的认知深浅导致美感经验的深浅,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者所见于物者亦浅。

美感的三个误区


美是人的思维活动的产物,它需要人的创造,不是先天存在。基于这一点认识,人们在追求美的途中,通常会有三个误区。


第一、误把快感当美感

《谈美》:满身名牌,却比不上200元的淘宝货?因为你不懂美


英国十九世纪有一位学者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某物引起了视觉和心灵愉悦,就是美。


细细深究这种愉悦,其实是女性魅力满足了男性感官需求的结果,是实用性的享乐主义,但美感与实用无关,与感官上的愉悦更加无关。

《谈美》:满身名牌,却比不上200元的淘宝货?因为你不懂美


一个又老又丑喝完酒躺在床上放屁的老太婆,让人不禁紧皱眉头,可《红楼梦》中醉卧怡红院的刘姥姥,却成了一个可爱可敬的艺术形象,是美的典范。


美感经验的特点在“无所为而为”地观赏形相,把艺术与实际人生分开,站在客体角度把自身某种需求引发的情感当意象去观赏,就能创造或欣赏到美。


第二、误把联想当美感

《谈美》:满身名牌,却比不上200元的淘宝货?因为你不懂美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诗人从绿色的芳草想到了爱人的绿色罗裙,看见甲想到乙,这就是联想,联想是自由的、散漫的。


你吃饭、睡觉、玩耍时,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想到种种意象,比如你现在看到了红色的花,会想到自己某件衣服上也有类似的红花,还会想到红色的鞋子、口红、火焰等等意象。


一位观看耶稣临刑图的修女说,美极了,上帝多么仁慈,让自己的儿子去牺牲,救赎人类。人在观看艺术作品时,容易从艺术作品中的某种元素出发,联想到与艺术无关的实用世界,却还以为自己欣赏到了作品本身的美。


联想使人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使人的心思从美感的意象,转移到其他与美感无关的事物上,而真正的审美只专注于事物本身,并非事物的其他联系。


第三、误把考据当美感


朱光潜先生讲过一个故事,当年他留学,学的是文学批评专业,课堂上老师教的内容却与文学无关,全是些图书版本的批评、作者生平和写作来源的考证,这三种功夫合起来就成了“考据学”,考据得来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美,却不能成为美。

《谈美》:满身名牌,却比不上200元的淘宝货?因为你不懂美


考据是一种批评,是冷静的、不杂情感的科学态度,批评态度具体可分为四种,一是认为遵循教条才能获得美,比如悲剧必须用伟大人物的材料,二是认为符合前人定下的纪律才能获得美,比如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


三是解剖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环境,四是认为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美,即便是伟大的著作,不符合标准,就不算美。

考据绝不是美,但是美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


以上就是对美的三个误解,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满身名牌还比不过200元的淘宝货?

因为穿着美的主体是人,而人们往往把审美眼光放在衣服上面,可衣服再美、再贵,无法衬托反而拖累,就会比不上200元合适自己的衣服。


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在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物质维持生活,审美能力决定生活品质,懂得审美后,你才知道金钱买不来品味,你将拥有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