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全套學習資料,免費奉送!

我是心銘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全套學習資料,免費奉送!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全套學習資料,免費奉送!

【註釋】

西:向西。名作狀。

篁(huáng)竹:竹林。 鳴:發出的聲音。

佩、環:都是玉飾。

樂: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下:向下。名作狀。 尤:格外。

冽:涼。 全:整塊。

以為:把……當做(作為)…… 近:靠近。

以:連詞,相當於“而”,不譯。 為:成為。 坻(chí):水中高地。 嶼:小島。 嵁(kān):不平的岩石。

蔓(wàn):藤蔓。

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可:大約。 許:表示約數。

空:在空中。名作狀。

下:向下。名作狀。

澈:穿透。布:這裡指映照。

佁(yĭ)然:靜止不動的樣子。

俶(chù)爾:忽然。

翕(xī)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西南:向西南。名作狀。

鬥:像北斗星那樣。名作狀。 蛇:像蛇那樣。名作狀。

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名作狀。 差(cī)互:交錯,錯雜。 其:指溪水。 環合:圍繞,包圍。 環:環繞。

悽:使……感到淒涼。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寒:使……感到寒冷。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悄(qiăo)愴(chuàng):憂傷。

邃(suì):深。 以:因為。

清:悽清。 隸而從:跟著同去。

隸:跟從。

而:表並列。 小生:年輕人。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全套學習資料,免費奉送!

【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心裡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岩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裡)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瀰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這裡的環境太悽清,不可長久停留,於是記下了這裡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內容主旨】 這篇遊記散文生動描繪了小石潭中的石、水、游魚,以及周圍的樹木等,著意渲染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環境,抒發了作者貶居生活的孤悽悲涼。

課文解讀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①。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②。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③。

① “如鳴珮環”,運用了比喻修辭,表現流水聲音的清脆悅耳。

② 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用了哪些動詞?有何作用?——“聞”“伐”“取”“見”,點出小石潭位於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境“寂寥無人”“其境過清” 埋下伏筆。/“伐竹取道”與上文“隔篁竹”相對應,聞水聲清悅而伐竹取路一觀,表現了作者內心的喜悅之情,也揭示了作者被貶謫後為排解心中抑鬱憤懣之情而不避幽遠,探山玩水的現實。

③ 作者是怎樣寫小石潭周圍環境的?——採用正面描寫的方法,形象描繪了潭中怪石交錯,岸上枝蔓交織的景象。“青”“翠”寫顏色,“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形貌動態,寥寥數語,清雅之景如在眼前。

第一部分(①):採用移步換景的寫法,介紹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和小石潭周圍的環境。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①。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① “潭中魚可百許頭”,對潭中魚的數目能一目瞭然,寫出水的清澈透明,也暗示石潭之小。“若空遊無所依”從正面寫出魚的自由自在,又從側面表現潭水的清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從另一個角度寫出潭中水的清澈,以及石潭以石為底的特點。

② 運用什麼手法來寫魚?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游魚戲水圖。“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生動表現了游魚自由自在的特點,從側面襯托了潭水的清澈。“佁然不動”是靜態的畫面,“俶爾遠逝”是動態的畫面,在此環境中,作者忘卻世間紛擾,產生了與魚同樂的情趣。

第二部分(②):採用定點特寫的方法,描寫潭水和潭中游魚。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①。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① 運用比喻修辭,動靜結合的手法,將溪流之形比作北斗星和蛇,“鬥折”從靜態入筆,“蛇行”從動態入筆,生動形象地寫出小溪蜿蜒曲折的形狀。

② 運用比喻修辭,寫出溪流岸勢參差不齊的特點,與溪流的蜿蜒曲折的風格一致。而溪流的來路不明——“不可知其源”增添了神秘感。

第三部分(③):寫小石潭的溪身及岸勢。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① 此處是如何寫景抒情的?——“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照應了開頭的“隔篁竹”,又進一步描繪了小石潭周圍環境的清幽。“悽神寒骨,悄愴幽邃”這八個字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運用了情景交融(寓情於景)的手法,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清幽的特點,小石潭景物的清幽襯托了作者心境的悽清,無法擺脫的抑鬱,浸透著作者悽苦、悲涼的感情。含蓄表達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② 作者離開小石潭的原因是什麼?由此可見他當時的心境是怎樣的?——原因是“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作者離開小石潭,並非遊興已盡,實在是觸景生情,憂傷至極,不得不離開。由此可見作者借遊覽山水以求解脫,而又最終無法解脫的痛苦心境。

第四部分(④):以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寫潭中氣氛,以環境的靜寫內心的淒涼,寫出作者對小石潭的總體印象和感受。

⑤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① 古代遊記通常在結尾記錄與之同遊的人名字,這是遊記的一般寫法。

第五部分(⑤):交代同遊者。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全套學習資料,免費奉送!

問題探究

課文第④段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這一段描寫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甚至浸透到人的心裡去,把景物跟心情結合起來,寫出一種境界。在這個境界裡,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的孤悽悲涼。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里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課文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答:樂與憂是矛盾的統一體,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湧上心頭。

本文在景物描寫中蘊含著情感,閱讀時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變化。試做具體分析。

答:在遊覽的過程中,隨著景物的變化,作者的心情也隨之變化。先是,由“隔篁竹,聞水聲”而引起內心之樂,這是情感的第一個層次。於是“伐竹取道”前往,“下見小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蔥鬱的譚邊樹,都是心情愉悅之中對小石潭的關注與欣賞。而潭中的游魚,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因此感到魚兒“似與遊者相樂”,此刻物我交融,合而為一,作者從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這是情感的第二個層次。然而,當向西南方向望去,見到溪流曲折幽邃,或暗或明,岸勢犬牙交錯,於是有了一種幽深難言的內心感受。再坐潭上,眼前環境與個人感受結合起來,“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環境的清幽觸發了作者一直以來的孤寂、淒涼、哀怨的心情,進而讓作者感到“其境過清,不可久居”。這是情感的第三個層次,作者久謫遠荒的淒涼心情盡在其中。

作為一篇遊記,本文的寫景有哪些特點?

答:①移步換景與定點觀察結合。作者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使讀者眼前逐一出現不同景物。到小石潭後,又採用定點觀察的方法,由近及遠,寫出小石潭即及周圍景物的特點。②抓住特徵,細緻描繪。比如寫潭中游魚:“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水中游魚或靜或動,精靈可愛;同時也通過游魚寫潭水清澈。③情景交融,景中傳情。文中寫水聲的空靈清悅,潭水的空明清澈,游魚的悠然自得,溪流的蜿蜒曲折,環境的清幽冷寂,都不是單純的景物描寫,而是融入了作者複雜的情感。情感的微妙變化,或暫時的喜,或喜後的憂,都是與作者那排解不開的苦悶心情聯繫在一起的。

文章最後一段說與作者同遊的有五個人,為什麼第四段還要說“寂寥無人”?

答:“寂寥無人”的感受跟作者當時的心境有關。自然界的景象與作者貶謫後長期的心情暗中契合,相互作用,因此“無人”並非說真的沒有人,而是強調當時環境的寂寥和作者內心的落寞。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全套學習資料,免費奉送!

情景理解題默寫

柳宗元《小石潭記》一文中從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記》一文中描寫潭上多姿的樹蔓的句子是(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記》一文中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句子是(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柳宗元《小石潭記》一文中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句子是(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記》一文中描寫小石潭流水淙淙,樹蔓青翠,魚兒在清澈的潭水中暢遊,面對如此美景,遭貶而遊歷於此處的柳宗元卻感到(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