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2019年基本是业绩最糟糕的一年。”

连日来,各大上市车企陆续发布2019年度业绩报告,利润大幅跳水的车企不在少数,像长城、吉利、比亚迪、广汽等公认的“优等生”也没逃脱。

根据2019年上市车企年报显示,吉利汽车总营收为974.01亿元,同比下降9%;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962.11亿元,同比下降3.04%;广汽集团营业总收入约592.3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7.17%;比亚迪营业总收入为1277亿元,同比下降1.78%……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2019财报集体爆冷的背后,自主品牌汽车阵营究竟该怎么应对市场变化?2020年又将如何扭转局面?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01 亏字当头

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多家自主品牌净利率遭到“腰斩”。

3月31日,比亚迪公司发布2019年年度业绩快报。2019年,比亚迪营业总收入为1277亿元,同比下降1.78%;营业利润额为23.2亿元,同比下降45.31%;归属于上市股东净利润为16.11亿元,同比下降42.03%。“净利润的下滑主要为行业及政策变化及本期研发费用上升影响所致。”比亚迪方面表示。

连去年蝉联中国品牌销冠的吉利汽车,也没能幸免。3月3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00175.HK)发布业绩报告:2019年吉利全年营收974.01亿元,同比下降9%;净利润82.6亿人民币,同比下滑35%。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作为自主品牌领军者之一,近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了2019年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19年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962.11亿元,同比下降3.04%;利润总额51.01亿元,同比下滑21.25%;净利润45.3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4.97亿元,同比下滑13.64%。

3月31日,广汽集团发布2019年财报,财报显示,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约592.3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7.17%,净利润同比下滑39.3%至66.1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则同比下滑约39.25%至0.65元。广汽集团表示,营收净利双降的主要原因是由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大,国内汽车行业产销持续负增长,国内政策变化影响,导致本集团汽车销量下降。

在主流自主品牌阵营中,长安汽车掉队的速度堪称“过山车”。日前,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发布了2019年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长安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4-29亿元,同期的盈利6.8亿元下降452.56%-526.01%。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这已经是长安汽车连续三年亏损了。而长安汽车的跌幅,远超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自主车企,甚至超过了整体车市大盘降幅。对于公司业绩下滑原因,长安汽车解释称,主要是受到销量下滑影响。

而上述几家车企,基本上均为目前自主品牌车企阵营中的佼佼者。连优等生的“业绩单”都频频爆冷,其它中国品牌车企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02 暴跌背后

《一品汽车》通过梳理财报发现,长城、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净利润暴跌原因背后,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受车市持续低迷、SUV热度骤降、高端车型溢价能力不足等影响。

2018年,中国车市就遭遇了20年飞速增长后的首次“寒潮”;2019年,因宏观经济增速回落、购置税政策完全退出、以及消费购车信心的下滑等因素,让本就遇冷的车市,情况变的更加严峻。

最难的是,被大多数车企给予厚望的SUV持续“失速”,让倚重SUV的车企的经营压力陡增。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SUV市场跌幅为5.5%;2019年,国内SUV下滑3.6%。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失去了“挡箭牌”,我们才知道车市有多残酷。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吉利、广汽等自主品牌,近年来都在发力高端化,并推出了代表各自品牌向上的高端车型。但从终端销量来看,高端车型的销量表现不尽人意。2019年,WEY品牌年销量仅为100043辆,同比下跌28.28%;2019年,领克01全年累计销量仅为51636辆,同比下跌42.2%;领克02全年销量为23543辆,月均销量不足2000辆。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从目前来看,自主品牌旗下的高端车型,不论是定价,还是溢价能力还未实现自主品牌高溢价能力和高品牌价值,要达成像大众,丰田等成熟的车企口碑,起还要继续在品牌力与产品力均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然,车市持续低迷、SUV热度骤降、高端车型溢价能力不足,仅仅是上述自主品牌遇到的共性难题。从个性的角度来看,长城、吉利、长安等车企利润下跌的背后,更多的是企业战略部署、产品结构和经营模式的差异。

首先,频频对外资本结盟的吉利汽车。近年来,拓展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典型的李书福式扩张模式——收购宝腾、莲花;持有戴姆勒6.8%的股权;进军欧洲、东南亚、白俄罗斯以及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等。但疯狂买买买、在海外建厂等一些列动作,都将加重整个吉利汽车的资产压力。

与吉利汽车如出一辙,长城汽车也“志在全球”。早在2019年1月份,哈弗品牌提出“5-2-1”全球化战略,将利用5年时间,实现单年销量200万辆。基于此,长城汽车按下了全球化“加速键”。2019年中旬,长城汽车首个海外全工艺整车厂——俄罗斯图拉工厂竣工投产;2020年年初,长城汽车与通用汽车已签署了收购印度塔里冈工厂的协议。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从去年开始,长城汽车“出海战略”已经全面加速,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海外建厂,还是加大全球范围内的研发投入,抑或是在全球建设网络渠道等,都会在短期内加重长城汽车的经营负担,拖累公司的业绩。

曾经暂领风骚的长安汽车,却一度迷失在自动驾驶的黄粱梦中。自2015年首度超过长城成为自主销量冠军后,长安汽车针对新能源、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扩充规划,对其整体发展也形成了一些拖累。前段时间,长安汽车在重庆完成L3级自动驾驶量产体验,旗下引力系列首款SUV车型UNI-T作为测试车,搭载L3级自动驾驶技术开上开放性道路。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平心而论,这又是一笔“吃力不讨好”烧钱游戏。据了解,长安汽车仅无人驾驶园区建设项目投资就已超过43亿元,近三年整体已累计投入393亿元。

俗话说,做梦不如做好当下。尤其是在盈利状况不佳、合资板块全线奔溃的情况下,没有了“利润牛奶”的长安汽车更应该将更多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人才储备等方面,来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

在车市寒冬面前,似乎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写到最后: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着“最坏的时代”。裁员、降薪、下滑、停工、破产……这些刺眼的高频词汇牵动着新时期所有汽车制造商们的神经。

虽然眼下困难重重,但总有勇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尽管今年挑战巨大,但吉利汽车不会对年初设定的141万辆销量目标做调整,集团长远规划没有任何动摇。”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在2019线上业绩发布会上坚定的表示。

在这个业绩报表很不稳固的自主品牌阵营,在2020年乃至更长远的周期,仍需将“务实”作为主基调,继续修炼内功,并提高抗风险能力,以更加成熟、理性的新姿态重新出发,面对未来不可预测的挑战。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一品视野|“优等生”也难逃利润缩水,自主品牌仍需集体补课

一品解读丨技术贴:关于机油问题,你需要了解的几个常识

一品重磅|持续投入+创新布局,助力宝马集团引领豪华车发展

一品视野|特斯拉罪与罚:逃不脱的规模化“陷阱”

一品速递|比亚迪成立弗迪公司,兑现e平台开放共享承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