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民和志願者追思逝者 創造美好生活 告慰城市英雄

4日一早,武漢市民嚴芳自發來到漢口江灘,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防空警報鳴響時,嚴芳難以抑制自己的情感,淚水奪眶而出。

“早上6點就醒了,在手機上看到全網都在悼念,趕緊起床買了一捧鮮花從光谷趕到漢口江灘。”她說,1月23日武漢實施交通管控前,她與丈夫一同回到老家荊州。雖然與這座工作、生活的城市相別2個多月,但心一直與她緊緊連在一起。

單位啟動復工復產工作後,嚴芳與丈夫回到了熟悉而親切的武漢。她說,歷經這場疫情,真切體味了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我會更加努力工作,為這座城市恢復往日的榮光,貢獻力量。”

武漢市民楊太貞今年96歲。4日上午,她在家中觀看了悼念儀式的電視直播,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1938年武漢保衛戰時,我丈夫家住漢口同興裡,他見證過‘武漢大空戰’的驚險慘烈。後來武漢每年鳴響防空警報,他都會跟後輩講述武漢人民英勇抗敵的故事。”楊太貞說,和平年代防空警報再次鳴響,時空不同,意義卻有相似。“82年來,武漢人民保家衛國的使命和責任沒有變。”

疫情初期,順豐快遞小哥汪勇被譽為“生命擺渡人”。4日上午,他參加了所在社區舉行的悼念儀式。

“今年的清明節對我來說意義很不同。”汪勇說,2個多月以來,自己接觸了太多醫護人員。他說,舉國哀悼,是對所有人的撫慰。

當天,汪勇將自己的微信頭像換成黑白色的燭燈,以寄託對疫情期間逝去生命的哀思。汪勇說,隨著疫情防控持續向好,他的志願服務工作逐漸向新的階段轉變。“將發揮感召力,對受疫情影響的困難群體進行幫扶。”汪勇說,從組局者變成執行者,能做的事更多了,能幫扶的對象也更多了。

疫情期間,90後女教師華雨辰,當過接送醫護的司機、方艙醫院裡的播音員、交通要道上的測溫員。4日,武漢市青山區工人村康復驛站,華雨辰播送完入站溫馨提示後,參加了驛站舉行的集體悼念儀式。

“犧牲的烈士、因病去世的市民、逆行的志願者,都值得我們悼念和銘記。”華雨辰說,默哀的三分鐘裡,腦海中閃過很多畫面。

華雨辰說,從事志願服務的日子裡,她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是: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春天已至,陰霾正在消散。願我們城市早日恢復繁華、創造祥和,每一個人都有美好的生活,這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