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红色去旅游

这是一本主要关于红色的书,《红色旅途》系列中的一本,情节的话在大人看来是非常简单的,红色从一扇门开始,一路上红色毛线球、红色围巾、红色草莓酱、红色裙子、火焰等等,最后再以红色的门结束。全书总共二十多张图片,但一张图片上隐藏着下一张图片的边边角角,就这样一张接一张,一个红色接着另一个红色,对于儿童来讲,有点儿像是一场红色探险,好奇吸引着你一页接一页的翻下去,就在你想着本书会以什么结尾的时候,第一页的红色的门又出现了,很意外的结局,又有点儿宿命的感觉,就像木马一样,开始转动后,旅途的每一站风景都不一样,但是一圈之后又会回到起点。

很多绘本,在大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但是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讲,却是其乐无穷的,一本三两分钟看完的绘本,我家小孩能看上一个月,我说,圆圆咱们看书吧,看这个吧?不行!看这个书吧?不行!然后自己拿过来一本,坐在我怀里,打开书让我给她讲。儿童的绘本都是图片多文字少,但是讲的多了之后,也许是小家伙有了自己的看图识图能力了,打开一页,她自己都能给你讲出故事的大概,比方《红色之旅》,小家伙,就说打开门,有个红色毛线球,熊熊在织围巾,旁边流了一地的红色草莓酱等等,然后自己就串下来了。

很认可书的封面的几句话,“幼儿想象力激发,艺术启蒙绘本”“双语阅读、逻辑思维、语言开发”。不知道为什么,同样年龄的小孩,城里的和农村的小孩站在一起明显不一样,也许是生长的环境不同,也许是接触的面比较宽窄不同,也许是对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等等。

孩子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各种可能,尤其是想象力,我们能做的,不要求一定要激活,尽量不要破坏就好。小家伙的姑姑走的时候跟小家伙告别,小家伙大声说姑姑别走,都正在想怎么走能让小家伙不哭呢,谁知道她跑进屋子里骑出自己的平衡车说,姑姑等等我。

我小学在村里上的,初中去市里上,进班之后,惊奇的发现市里的同学,都会拽几句英文单字或者句子,而我在进初中之前从来没接触英语,以致后来跟同学英语对话说了一句至今记忆犹新的话“I am a habagou(哈巴狗)!”,真是一段羞涩的回忆。

所以,《红色之旅》中出现的物品,中英文双语就非常不错,我们觉的学习英语难,那是我们从小到大没接触过,突然就开始记单字句子语法等等,如果从小就开始接触呢。据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一门外语,但我们不还是说的溜到飞起。语言,重要的是一个环境或者说从小到大的一个积累工程。

家里如果有小孩的人,有时会发现小孩某一天突然接你的话了,还跟大人的话接上了,说明孩子能听懂你的话,并且有了自己的逻辑和表达能力,那一瞬间你会觉的小家伙长大了,但是又暗暗告诫自己,以后说话注意点儿了,你平时说话不吭声的小家伙已经听懂你的话了,只是他不吭声而已。哈哈

张爱玲说,读书要趁早,大人小孩都是。从小就培养小孩子看书的习惯,段时间也许看不出什么效果,但这种东西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产生质的变化。

在孩子看绘本的时候,大人也要多看看书哦,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跟着红色去旅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