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的种类多样,食客各有所好,聊聊“鲜过八珍”之笋背后的故事

都说“食过春笋,才知春之味”。春风一起,惊雷一响,就该到了吃春笋的时候了。到菜场挑几根鲜嫩的春笋,炒一盘油焖笋,真的可以吃出春天的味道。

但你恐怕不知道,笋的巅峰美味,可不止是一盘油焖笋这么简单。早在3000年前,人们就开始食笋,关于笋的美味,各有所好;笋的种类,也多种多样。拜倒在笋鲜味下的名人,更是数不胜数。

笋的种类多样,食客各有所好,聊聊“鲜过八珍”之笋背后的故事

接下来,让我们开启一场以笋为主角的美味盛宴。

1 一声惊雷露春笋,忙追时间留美味

山里的挖笋人常说:“雷公打雷,就要挖笋了。”因为笋,竹萌也,如果不及时去挖,那么它就该长出来了。所以,春雷过后,就是挖笋,吃笋的时候了。而真正抓牢时令鲜嫩的,也就这么个把月。

① 油焖春笋

春笋是追着时间跑的美食,它从破土到成竹仅仅半个月时间,而且出土后水分开始流失,氧化变味致使鲜味按小时递减。所以如果想吃最鲜美的那一口,最好去浙江满是竹林的山里。

不过作为时令食材,去菜场里总也能挑出一堆好笋来。笋拍扁,切成寸段。锅中多油,用小火煸炒,加入酱油,糖,水,盖锅盖焖,焖熟后,收汁,淋上麻油,翻炒起锅。

笋的种类多样,食客各有所好,聊聊“鲜过八珍”之笋背后的故事

这重油重糖的油焖春笋,我可以吃掉足足一盘。那滋味称得上是一口平淡,二口惊艳,三口沦陷。有些商家为了能让这美味延续一整年,还推出了油焖笋罐头,足以说明这道菜的受欢迎程度。1956年,油焖笋就被入选36种杭州名菜之一。

没吃过油焖笋,你就没有真正懂笋的味道。阳春三月,听过雷声后,记得去菜场挑几根鲜嫩的雷笋,做一盘油焖春笋。

② 咸肉蒸黄泥拱

笋的种类多样,食客各有所好,聊聊“鲜过八珍”之笋背后的故事

雷笋季结束后,笋的巅峰美味才刚刚开始。在被枯叶遮盖的泥土,裂开一条小小细缝,笋尖将露未露,这下面便是“笋王”黄泥拱,其实也就是顶级的毛笋。它的珍贵在于稀少,整片山头找下来也不过三四个。外形长得和冬笋有些相似,但口感却有梨子的味道,堪称笋之巅峰。

挖到黄泥拱,必须马上处理,因为它的水份会快速流失,味道的变化以分钟计算。快!还不赶紧做一盘咸肉蒸黄泥拱呀。

笋的种类多样,食客各有所好,聊聊“鲜过八珍”之笋背后的故事

黄泥拱切片焯水捞出,铺于盘子底,咸肉切片盖之,大火隔水蒸七八分钟即可。不需过多调料,黄泥拱的清新和咸肉的浓烈形成巨大反差,也让口感和味道达到极高的美食境界。

2 一道笋味自难忘,名人食笋作诗忙

① 糟烩鞭笋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东坡可算是个正宗的“吃货”了吧,初到黄州,就被这好竹连山之地的笋所折服,他爱吃的一道菜叫做糟烩鞭笋。

笋的种类多样,食客各有所好,聊聊“鲜过八珍”之笋背后的故事

选用嫩鞭笋,对剖开,切5厘米长的段,用刀拍松。菜油烧至三分熟,下鞭笋煸炒至出笋香,加入清水,焖烧5分钟后,放入盐和味精,倒入香糟同烧。最后淀粉勾芡,淋上香油,即成。

这一道美味被苏轼收录在了他的《食笋经》中。相传,在宋代时,苏东坡出任杭州刺史。杭州山竹林立,山上广元寺里的僧人都喜欢吃笋,可又不善于烹调,烧煮出来的味道单一。

苏东坡就把自己的《食笋经》给了和尚们,这道全素的糟烩鞭笋正合他们心意。

后来经过不断改良,糟烩鞭笋也可做成荤菜,就是把煸炒的菜油改成猪油,芝麻油用鸡油代替,又别有一番滋味。

② 虾籽烧鞭笋

1926年,鲁迅先生在他的《马上支日记》中写道:“我在故乡,就吃了十多年笋。”鲁迅尝遍了各种笋,最爱就属绍兴风味的“虾籽烧鞭笋”。


笋的种类多样,食客各有所好,聊聊“鲜过八珍”之笋背后的故事

鞭笋切小滚刀块,锅中放少量油,入鞭笋,小火煸炒至表皮微微焦灼,放入少量清水慢慢煨。少量盐,少量淀粉勾芡,再放入鱼子酱一同翻炒,最后淋上麻油,出锅上盘。

嫩鞭笋与熟虾籽的交融,上盘后色香味俱佳,那口感着实鲜嫩爽脆。确实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一道美食。

但不管初春的雷笋,春末的鞭笋,亦或是到了秋冬的冬笋。不管是哪种笋,历来文人墨客尝鲜后,总是忍不住用笔墨记录一番。

唐代白居易在《食笋》一诗中写道:“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折故锦,素肌掰新玉。每日逐加餐,经食不思肉。”意为吃笋的时间长了,连肉都不想吃了。

清代戏剧家李笠翁在《闲情偶集》中写道:“凡食中无论荤素,皆用竹调味,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要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可见笋在其心目中的重要性。

笋的种类多样,食客各有所好,聊聊“鲜过八珍”之笋背后的故事

吴昌硕《象笋图》局部图

清代大画家吴昌硕在他的画作《象笋图》的长题款中有一句:“席中虽有八珍赏,哪及山乡野笋香。”

吴昌硕的家乡本就是安吉竹乡,从小爱吃笋。未成名前,客居他乡。好友沈石友常照拂他,还送笋给他以慰思乡情。后来,沈石友过世。

吴昌硕用画了一幅《象笋图》,寄语乡愁及对好友的思念。

看这一帮文人墨客,名人大家,吟诗挥墨之间,尽显对笋的偏爱。

3 食笋不止春与冬,山中四季可食之

原本以为,只有春天才有笋吃。后来才知,在盛产竹子的浙江安吉、临安一带,一年四季都有笋可以吃。

那些笋的超级粉丝们,吃遍四季的笋,心里有一条笋类的鄙视链?

那就是,石笋>小野竹笋>鞭笋>冬笋>毛笋。

毛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春笋。作为吃货们鄙视链底端的食材,它肯定表示不服。其实也未必,就像那些以竹为生的山里人所说的:“笋,讲究鲜嫩,追着时间做的笋,恰到好处的,都是极品。”

而作为大众食客来说,我们在菜场最多看到的就是春笋,冬笋,还有鞭笋。


笋的种类多样,食客各有所好,聊聊“鲜过八珍”之笋背后的故事

鞭笋,又称笋梢、笋鞭、边笋 ,是指竹鞭的先端部分。它的生长期一般在5到6个月,夏秋两季行鞭生长,等到大量孕笋后慢慢停止生长。到了冬季会萎缩脱落,不过之后在断处还会长出新鞭。所以,要说吃鞭笋的季节,其实一年四季都可以。


到了10月中旬,就是开始吃冬笋的时候了。冬笋虽也是时令蔬菜,但它倒不用像春笋一样追着时间跑。若贮藏得当,可以让美味多留好一阵子。

冬笋的美味丝毫不逊色,我觉得最鲜的就是一盘塔菜冬笋

笋的种类多样,食客各有所好,聊聊“鲜过八珍”之笋背后的故事

塔菜炒冬笋是地道的上海小菜。塔菜也就是北京人说的菊花菜,而上海人喜欢叫它塌棵菜,比较形象。

塔菜切开洗净,剥好的冬笋先煮五六分钟,捞起切薄片,热锅入油,大火爆炒塔菜至颜色变绿,在入冬笋片翻炒,调味出锅。米道鲜来勿得了!

4 不止餐桌之美味,养生减肥皆具备

通常,只知笋乃餐桌上的鲜味,却不清楚它还可用于食疗。

《二十四孝》中有一则故事:相传三国时期的江夏人,名叫孟宗。少年时父亲亡故,母亲病重。大夫叮嘱需要鲜笋做汤,让其母亲喝。可那时正值寒冬,哪里来的鲜笋。孟宗心急如焚,跑到后山的竹林里,扶竹哭泣。未料,突然听到土地裂开的声音,一个个冬笋冒了出来。孟宗大喜,连忙采回去做汤,孟母喝了笋汤果真痊愈了。后来孟宗一路坦荡,官至司空。

笋的种类多样,食客各有所好,聊聊“鲜过八珍”之笋背后的故事

这幅《哭竹生笋图》便有了“孝”的寓意,也暗示着笋的食疗效果。

《本草纲目拾遗》里有记载:“笋,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尤独善于清化热痰。”

据说古时,有小儿患麻疹时,给他喝嫩笋尖做的汤,这样麻疹出透了,也提早痊愈了。

如今,还有一个令女孩们喜大普奔的效果,那就是减肥。因为竹笋有吸附脂肪,促进食物发酵,有助消化和排泄,现代医学认为它是最理想的减肥食物之一。

但是,人们常说,吃笋会发,所有不可过量食用,这一点须切记。

5 写在后面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时不食”。孔子《论语》里这四个字,饱含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万物有自己的规律,食物也有属于自己的时节。


笋的种类多样,食客各有所好,聊聊“鲜过八珍”之笋背后的故事

当春雷叫醒大地,万物复苏,笋也从泥土中醒来。趁着春光正好,记得烹调一盘笋,别错过属于这个季节的人间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