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感染增5倍!横跨10年,北大马军发现中国传染病控制卓有成效

中国经历了快速的流行病学转变,传染病的大幅减少导致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7年的76.7岁。

中国在1960年代初成功消灭了11种传染病,包括天花。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儿童和青少年从传染病的总体减少中受益匪浅,但是快速的人口,流行病学和营养转变已迫切需要追踪儿童和青少年的传染病。儿童和青少年仍然是最主要的人群易感染大多数传染病的年龄段,这使其成为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优先重点。但是,尚未对中国传染病的变化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

2020年4月2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军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 在线发表题为“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analysis of national surveillance data from 2008 to 2017”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分析了2008年至2017年期间按年龄,性别,季节和省份划分的44种应报告的儿童和青少年传染病的最新趋势。参加者是4959790名中国学生,年龄6至22岁,诊断出44种法定传染病中的任何一种。疾病分为七类:可隔离;可分离;疫苗可预防;胃肠道和肠病毒;人畜共患病;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艾滋感染增5倍!横跨10年,北大马军发现中国传染病控制卓有成效

该研究发现,中国在传染病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6至22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传染病导致的死亡下降极为显著。但是,性传播疾病和血源性感染显著增加,特别是在2011年至2017年期间,其中艾滋病感染增加了五倍,尤其是男性。地区之间的差异明显,中国西部的儿童和青少年继续承受着不成比例的传染病负担。

围绕减少区域不平等,扩大疫苗接种,防止艾滋病毒/艾滋病进一步升级,为持久性疾病做出新的努力以及对高度传染的季节性和不可预测疾病(如最近爆发的COVID-19)采取早期有效的应对措施,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艾滋感染增5倍!横跨10年,北大马军发现中国传染病控制卓有成效

中国经历了快速的流行病学转变,传染病的大幅减少导致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7年的76.7岁。中国在1960年代初成功消灭了11种传染病,包括天花。包括麻疹在内的另外13种疾病现在似乎处于低流行水平,2010年启动的全国消灭疟疾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消灭疟疾,这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减少传染病。

在许多传染病迅速减少的背景下,关于当前优先事项是否能满足当代需求的问题仍然存在。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流行和2019年的新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突然爆发突显了新的威胁和需要有效的监测。在过去十年中,包括H1N1流感在内的全球疫情进一步爆发,H5N1和H7N9流感,寨卡病毒,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和埃博拉疫情加强了这一需求。2003年SARS爆发后,中国全面改革了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CISDCP):最新的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应通报疾病报告系统,实时引入基于Web的报告。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儿童和青少年从传染病的总体减少中受益匪浅,但是快速的人口,流行病学和营养转变已迫切需要追踪儿童和青少年的传染病。儿童和青少年仍然是最主要的人群易感染大多数传染病的年龄段,这使其成为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优先重点。

但是,尚未对中国传染病的变化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

为了突出强调公共卫生政策的优先事项,该研究使用了基于网络的CISDCP监测数据,分析了2008年至2017年期间按年龄,性别,季节和省份划分的44种应报告的儿童和青少年传染病的最新趋势。参加者是4959790名中国学生,年龄6至22岁,诊断出44种法定传染病中的任何一种。疾病分为七类:可隔离;可分离;疫苗可预防;胃肠道和肠病毒;人畜共患病;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该研究发现,从2008年至2017年,在4959790名参与者(3045905名男性,1913885名女性)中诊断出44种法定传染病中的任何一种,有2532例死亡(1663名男性,869名女性)。传染病中主要的死亡原因已从狂犬病和结核病转移到艾滋病,特别是在男性中。传染病的死亡率从2008年的每100000人口0.21稳步下降到2017年的每100000人口0.07的死亡率。

儿童和青少年的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2008年的280/100000下降到2015年的162/100000,但到2017年再次上升到242/100000,这主要与腮腺炎和季节性流感有关。除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外,可预防疫苗的疾病的发病率从2008年的每100000例96例下降到2017年的每100000例7例。胃肠道和肠病毒病的发病率保持不变,但伤寒,副伤寒和痢疾持续下降。

媒介传播疾病均下降,疟疾特别明显减少。

人畜共患疾病的感染率仍然很低,但仍存在无法预测的爆发,例如2009年A / H1N1大流行性流感。结核病仍然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尽管猩红热病例在2008年至2017年期间翻了一番。性传播疾病和血源性感染显著增加,特别是在2011年至2017年期间,其中艾滋病增加了五倍,尤其是男性。地区之间的差异明显,中国西部的儿童和青少年继续承受着不成比例的传染病负担。

总而言之,中国在传染病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6至22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传染病导致的死亡下降极为显著。围绕减少区域不平等,扩大疫苗接种,防止艾滋病毒/艾滋病进一步升级,为持久性疾病做出新的努力以及对高度传染的季节性和不可预测疾病采取早期有效的应对措施,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参考消息:

https://www.bmj.com/content/369/bmj.m104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