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年報季|“三國”大比拼:國海證券自營暴增 國金證券資管下滑承壓 國元證券投行新看點

券商年報季|“三國”大比拼:國海證券自營暴增 國金證券資管下滑承壓 國元證券投行新看點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兆寰 北京報道

進入4月,上市券商的業績披露已經過半,國字頭的國海、國元、國金三家業績如何?

國海證券(000750.SZ)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6億元,同比增長67.7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88億元,同比增長567%,在三家中業績增速位居第一;國元證券(000728.SZ)2019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1.99億,同比增長26.04%,淨利潤為9.14億,同比增長36.40%,位居第二;國金證券(600109.SH)2019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高於前兩家,分別為43.50億元和12.99億元,但是增幅卻並不高,同比上升15.49%和28.51%,位居第三。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相比起經紀業務與投行業務,投資業務的表現成為2019年券商業績最大的變量。國海證券2019年銷售交易與投資業務收入近9.5億元,同比增長15倍,助力淨利潤增長翻倍。國元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倍,拉動業績大幅提升。

對於國金證券而言,2019年,公司證券投資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77億元,較上年增長35.58%,相比起其他兩家投資業務收入翻倍的增長,表現則相對一般。同時,在資管業務方面,國海證券與國元證券的收入同比均有所增長,而國金證券2019年的資管收入則同比下降,幅度超過四成。

2020年,“三國”券商又將會有怎麼樣的變化?

國金資管下滑

2019年,在資管新規全面推行的背景下,證券公司資管規模持續收縮。截至2019年末,全行業受託資金12.29萬億元,同比減少12.90%。

不過,國海證券2019年資產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88億元,同比增長53.66%,增速三家最高。年報分析指出,2019年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整合業務資源,完善產品佈局,提升主動管理能力,主動型產品規模和收入均同比增長19個百分點;推動產品創新及特色培育,推進債券產品淨值化轉型。

截至報告期末,國海證券共管理52只集合計劃、79只定向產品(或單一資管計劃)和6只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資產管理規模達995.68億元。

國元證券年報則顯示,2019年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收入為1.68億元,同比小幅增長10.78%。公司資管業務 “向淨值化轉型、向主動管理轉型”,不斷提升投研專業化水平,豐富產品種類,開拓銷售渠道,加快產品發行,優化產品結構,有序降低通道業務規模,努力打造以主動管理為核心的資管業務體系。

記者注意到,國金證券2019年資產管理業務收入為1.5億元,同比下降44.57%,在三家券商中下滑幅度較大。

國金證券方面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去通道、降槓桿以及資管新規實施的大背景下,公司資管行業進入了轉型謀發展的階段。公司根據資管業務新的規範與要求,蓄勢佈局,在新形勢下進行再梳理、再調整和再出發。2019年下半年,經過前期努力,國金資管各項工作初見成效,相關業務和財務指標與上半年相比已顯現回升態勢。

自營分化明顯

國海證券年報顯示,2019年公司銷售交易與投資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5億元,同比增長1458%;國元證券2019年則實現自營業務收入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49.63%。兩家券商的自營業務收入為利潤貢獻較明顯。

相比之下,國金證券證券投資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77億元,較上年增長35.58%,增速最低。

對此,國金證券相關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增長較低的原因在於,2019年債券收益率震盪向下,高等級信用利差有所收窄。公司在報告期內採取了穩健的投資策略,加大交易靈活度,主動降低信用風險偏好並適度擴大債券投資規模。

在權益類投資方面,公司在報告期內繼續秉持穩健的投資風格。報告期內,主要投資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二級市場證券、公募基金、信託計劃、資管計劃等。其中,二級市場證券以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證券為主,其他場外品種投資,以中低風險的產品為主。

投行各具特色

2019年,資本市場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創新出臺,IPO提速,券商投行業務迎來跨越式發展。

國元證券2019年投資銀行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6.87%。公司共完成14個股權項目、37個債權項目,合計承銷金額203.1億元。

國元證券指出,2020年公司將新三板辦公室、國際業務併購中心職能納入投資銀行總部,並將原投行風控部職能併入內核辦公室,旨在打造公司“大投行”體系,加強資源整合,推動公司投行在未來新三板改革與國際化業務中搶佔先機。

國海證券2019年年報顯示,企業金融服務業務收入2.1億,同比增加11.56%。其中,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3.58億元,同比增加36.78%。2019年,公司打造區域服務標杆及精品項目,加固內控三道防線和項目全流程質量控制,建立債券存續期業務集中管理機制,債券業務完成多個行業創新項目發行。

國金證券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投資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83億元,較上年增長25.77%,增速在三家中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份證監會頒佈再融資新規後,國金證券、國元證券的股價表現十分搶眼,受到市場追捧。

國金證券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2019年公司投行業務收入增幅不大,主要原因是科創板業務的收入不高。2019年保薦的4個科創板項目,截至目前都已過會,但僅有1個項目在2019年發行,其餘3個項目將按照有關部門安排,在2020年陸續發行。

“2020年再融資業務將面臨發展機遇。在再融資政策寬鬆的背景下,預計2020年市場上再融資業務無論是從數量或者融資規模方面較2019年都會大幅增加。”該負責人表示,“由於再融資業務相比IPO業務,週期較短,工作量較小,所以競爭也會非常激烈,預計單個再融資項目收費金額會有所下降。”

差異化突圍

2020年,金融業對外開放持續提速,券商們又將如何突圍?

國金證券相關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公司將堅定落實“以研究諮詢為驅動,以經紀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為基礎,以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和創新業務為重點突破,以自營和其他業務為重要補充”的業務發展模式,合規風險管理與業務創新發展並重。

“未來將繼續加大在資本中介業務、證券經紀業務、自營投資業務、信息系統建設與合規風控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上述負責人表示。

國海證券在年報中表示,公司零售財富管理業務將繼續向財富管理業務轉型,構建差異化的資訊、交易工具、金融產品內容體系;重塑投行實力,培育形成若干特色行業、優勢區域,強化產業資源整合能力;銷售交易與投資業務著力打造跨市場、多品種、多策略盈利能力,堅持穩健投資理念;資產管理業務向主動管理轉型,加快固收投研能力升級,擴大主動管理規模。

國元證券在年報中稱,與先進券商相比,公司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包括淨資產收益率低於行業整體水平;部分分支機構財富管理轉型意識比較薄弱,財富管理轉型節奏需進一步加快等。

2020年,國元證券將奮力打造全功能型現代投資銀行,推進分支機構財富管理轉型,擁抱金融科技,聚焦“財富管理+投融資”,聚焦重點業務、重點區域。

在華金證券分析師崔曉雁看來,紮根安徽、背靠省屬金控、立足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國元證券區位優勢明顯。國元創新、國元股權為公司科創板項目提供不同階段投資服務,投行與投資戰略協同效應漸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