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受累於外圍市場再度烏雲密佈,謹慎中等待轉機

週一,外圍市場的再度烏雲密佈繼續拖累A股,滬深兩市低開後有所回升,滬指盤中回升短暫奪回2700點,但午後A股加速下行,深成指、創業板指均日線六連陰,量能繼續萎縮。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海外疫情嚴峻和情緒恐慌下,應當謹慎操作,耐心等待轉機。

A股午後加速下行

23日,滬深兩市大幅跳空低開,滬指直接在2700點下方開盤,滬指在2680點上下震盪運行後緩慢回升,早盤尾盤時重回2700點。但午後科技股加速下行帶動空方力量佔優,滬指結束回升再度向下,14:20以後市場跌勢加速,滬指收盤跌逾3%。

深市主要股指走勢弱於滬指,深成指早盤就一度跌逾4%,收盤跌去近459點,日線六連陰。創業板指更受科技股領跌拖累,午後率先下挫,日線同樣六連陰。截至收盤,上證綜指下跌3.11%,報2660.17點;深證成指重挫4.52%,報9691.53點;創業板指大跌4.60%,報1827.05點。量能繼續萎縮,滬市成交2684.23億元,深市成交4189.86億元,合計不到7000億元,較上週五減少約296億元。北上資金則淨流出79.99億元。

個股普跌且大量跌幅可觀,收綠股中超過1200只跌逾5%,其中多達130只非ST股跌停,而兩市僅不到一成的324只個股收紅,其中46只非ST股漲停。科創板個股下挫明顯,19家科創板公司跌幅超10%。

兩市收紅板塊屈指可數,僅玉米、農業種植和超級真菌三個板塊上漲,玉米、農業種植板塊中北大荒、金健米業等漲停,帶動大豆、貪夜蛾防治等跌幅較小。而超級真菌則帶動多個疫情相關醫藥板塊跌幅較小,其中東北製藥、以嶺藥業等漲停。

此外,貿易、電力、交運、建材、食品和鋼鐵等行業跌幅相對較小,而科技股全面重挫,汽車、軍工跌幅超5%,景點旅遊、酒店餐飲等行業跌幅也靠前。

外圍再度烏雲密佈

可以看到,海外疫情繼續蔓延並帶來更深影響。例如上週末,繼紐約州之後,當地時間3月22日,特朗普宣佈華盛頓州為疫情“重大災區”。 疊加美國第三輪緊急經濟救助計劃在參議院遇阻,23日海外市場恐慌情緒又烏雲密佈。北京時間23日早間6點,美股期指最高跌逾5%,並觸及下跌熔斷限制,其中道指期貨低開近千點。

亞太市場23日普遍大挫。澳交所普通股收跌5.98%。韓國綜合指數收跌5%以上,新加坡主要股指更跌逾7%,我國香港恆生指數也收跌4.86%,只有日本日經225指數翻紅。歐洲市場23日開盤後主要國家股指均跌4%左右。

不過,截至23日下午5點左右,美股主要期指從熔斷中恢復交易,但仍跌3%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股市最近一個月彷彿劇烈的“過山車”,尤其是期指上躥下跳頻頻觸發交易限制,並造成美股今年3月份罕見的出現了4次因下跌幅度過大的熔斷,而歷史上美股總共只出現過5次下跌幅度過大的熔斷。

當前耐心等待轉機

國海證券分析師代鵬舉23日向大眾證券報記者表示,海外疫情擴散帶來的形勢不斷嚴峻,造成經濟擔憂和恐慌心理,勢必也會影響A股市場,因此當前應當謹慎操作,關注海外疫情防控和經濟上應對舉措。

不過代鵬舉認為,近日兩市成交量從此前最高的1.4萬億元萎縮至當日的不到7000億元。從某種意義上看,資金並未在下行中大量出逃,既表達了投資者當前謹慎心理,也有不願輕易放棄手中籌碼的意味。從過往歷史看,成交量萎縮也往往是調整進行到後期甚至尾聲的表現之一。

因此,代鵬舉分析,在中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先行向好背景下,疊加政策加碼預期強烈,A股隨著近日的下跌,優勢和價值正趨明顯。一旦海外形勢趨穩和擾動漸小,A股有望率先向好。目前投資者宜耐心等待轉機。

中信證券最新研報更指出,預計海外疫情、全球流動性、美股波動、國內政策這四大市場見底信號在未來幾週會逐漸明確,美股調整第一階段的恐慌性拋售已近尾聲,A股正處於全年最佳的配置窗口。記者 陳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