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當“叔叔”

豆豆是我們班最受歡迎的小女孩,果果是她忠實的“粉絲”,他們經常在一起玩娃娃家遊戲。但每次只要果果想參與豆豆的遊戲,就只能扮演“寶寶”的角色,而豆豆一直扮演著媽媽的角色。

在他們的遊戲中,果果很配合,把“寶寶”表演得惟妙惟肖。豆豆說:“我給寶寶找些水來喝,他每天夜晚都要喝水。”果果馬上在小床上閉著眼睛張著嘴巴說:“喝水,喝水。”豆豆說:“睡覺,閉上眼睛,十分鐘你就能睡得香噴噴。”果果馬上就打起了小呼嚕,並做了個“太空飛行”的噩夢,然後哭了起來。當豆豆說:“別哭了,媽媽給你講個故事,好嗎?”果果馬上停止哭泣,乖乖把故事書拿給“媽媽”。

從他們的遊戲中可以看出,果果很入戲,是個合格的“寶寶”,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做噩夢,一會兒拿故事書……能看出果果的生活經驗非常豐富,並能將經驗很好地遷移到遊戲中去。但我知道,果果做這些都是為了加入豆豆的遊戲,如果他不配合,可能會失去“寶寶”的角色。從果果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渴望嘗試其他角色的願望,可是為了自己被接納,只能盡力演好“寶寶”的角色。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果果在遊戲中雖然能很好地配合同伴,但不代表他沒有自己的意志。如果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一味遷就別人,長此以往,會使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對於果果這樣不太善於表達的孩子來說,這種情形更不利於他的發展。

於是,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陌生人來做客”的遊戲環節,然後主動問:“誰願意扮演陌生人,到小熊家裡做客?”沒想到果果怯怯地舉起了小手,可是旁邊的豆豆也想來參加。豆豆一邊按住果果的手一邊說:“你不是隻會演寶寶嗎?你忘了我們是好朋友了嗎?你還想不想玩娃娃家了?”果果看看豆豆,然後放下了手,可是眼睛依然望著我。我知道此時的果果需要我的幫助,他的內心是想來嘗試“陌生人”這個角色的,可顧及豆豆,他猶豫了。於是,我走到果果身邊,拉住他的手說:“果果,你願意來嘗試嗎?”他先點了點頭,後又搖了搖頭。看得出他在動搖,我繼續給他鼓勵:“聽說你在娃娃家裡表現得很好呢,老師相信你可以的。來,試試吧!”他深深地點了點頭。

沒想到,果果的“陌生人”扮演得很成功,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果果挺起了小胸脯,笑眯眯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看來,實現自己願望的滋味真的很甜蜜,希望果果能夠記住這樣的甜蜜。

活動結束後,小夥伴們又在討論玩什麼。果果說:“我想玩賽車遊戲。”豆豆搖搖頭說:“不能玩賽車,只能玩娃娃家。”果果接著說:“我們玩賽車過家家好嗎?”豆豆說:“行,試試吧。”可是,到了娃娃家,他們早就忘了果果的建議,依然繼續之前的遊戲。果果有點兒不高興,於是提議自己這次不當“寶寶”,要當“叔叔”。在果果的堅持下,大家同意了。遊戲中,大家開始分配角色,豆豆做媽媽,果果做叔叔。果果想和豆豆一起遊戲,於是拿起相框問:“媽媽和叔叔的結婚照片怎麼沒了?”豆豆回答:“媽媽和爸爸才能結婚,樂樂是爸爸,我是媽媽,你只能是叔叔。”果果不想離豆豆很遠,想了想說:“爸爸和媽媽結婚,生了小寶寶,小寶寶的名字叫‘叔叔’”。

看到這兒,我心裡湧出一股暖意,因為在這場遊戲中,果果開始學著尋找平衡點了。果果顯然很不捨得放棄“叔叔”這個角色,但為了能跟豆豆一起遊戲,他又重新轉變方向定義自己。

作為教師,我們觀察孩子就是為了發現他們的獨特之處,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從而為他們的發展提供適宜的支持。在果果和豆豆的遊戲中,我不敢說自己的做法很智慧,但我在果果想要改變的時候及時推了他一把。雖然最後他還是退了一小步,但我相信,他會慢慢體驗到進步的快樂,也會逐漸讓自己強大起來。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第一實驗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05日第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