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安全”,为战疫注入强大信心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从介绍来看,全国绝大多数食品,特别是粮食等农产品供应是有保障的。可以说,这次会议为全国群众吃下了“定心丸”,没有必要抢购囤积粮食,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我国“粮食安全”,为战疫注入强大信心

粮食供应充足,市场秩序井然,是战胜疫情,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今年以来,我们看到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一些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如俄罗斯、越南、哈萨克斯坦、埃及等国家相继宣布暂停粮食等农产品的出口。与此同时,网上关于粮食短缺上涨的不实言论此起彼伏,造成了一些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抢购囤积。其实,数据显示中国进口粮食的数量并不多。2016年我国实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大米进口数量逐年下降,2019年大米进口255万吨,同比下降53万吨,进口大米占我国大米消费约1%,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所以,即便国际市场上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供给。

一直以来,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始终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15.46亿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疫情是一个好的“检验剂”,目前我国春耕开局良好,截至4月3日,全国春播粮食1亿亩,进度过了一成,明显快于去年同期。粮食库存消费比也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特别是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因此保障国内供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粮食保障方面,中国不仅维护自身的粮食安全,同时也在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据世界粮农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有6个国家有能力对外粮食援助,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在全世界农业发展和粮食援助上,中国一直都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世界上许多国家种的稻谷都源于中国。曾经,一则新闻引起了热议,迪拜的沙漠中出现“人造绿洲”,甚至长出了中国水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测产结果为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让全世界惊讶不已,感叹中国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上的高超。

仓廪实,天下安。吃得饱吃的好是保障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础,同时粮食安全也是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看到,中国始终坚持总体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粮食供应充足、运输基本畅通、价格总体稳定,完全不惧疫情的挑战。当前我们大家要做的就是不信谣不传谣,一起团结起来,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护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战胜疫情注入强大的信心。(雨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