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禮雲子是一種小螃蟹(蟛蜞)的卵,最為細小又鮮美,美味程度可以媲美馳名世界的俄國魚子,飛魚籽,三文魚籽種種。

蒸熟後的顏色是燦若雲霞的橘紅色,極為養眼。


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禮雲子蒸肉

因為它色靚味鮮,多用來做蒸食。有名的“禮雲子蒸燒肉”“禮雲子黃埔蛋”都是令人食指大動的風味粵菜。用禮雲子炒叉燒粒,荷蘭豆仁,小香蔥的,一出菜成品鮮甜爽滑,顏色也是異常華美,紅的叉燒,橘黃細小的禮雲子,嫩綠清脆的荷蘭豆仁,還有深綠色蔥葉,正是春深的繁華美景。


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禮雲子蒸豆腐

清明時節,細數美味禮雲子的各種吃法趣聞

清明前後的兩週,正是蟛蜞卵最飽滿最紅的時候,此時蟛蜞交配後母蟛蜞還未“散春”(粵語中喜歡把魚蝦蟹的子稱為“春”),這時候捕捉蟛蜞收來的蟛蜞卵做禮雲子是最好的,是禮雲子的最佳賞味期。

10多斤蟛蜞只能出150g左右的禮雲子,刮洗耗時,且上市時間又短,所以禮雲子價格很高,看《老廣的味道》裡番禺石樓鎮的阿叔說當地的禮雲子要價已是600一斤,這價格把同是蟹黃熬的禿黃油比了下去。

生的禮雲子顏色是比較深的灰黑色,但是一到鍋裡遇到熱,就變成了美貌的橘紅色,鮮滑甘美,香氣撲鼻。而且越是細小色澤越紅的品質越好,越是難得。

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蟛蜞卵就是禮雲子


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生的禮雲子

禮雲子的味道太過濃郁所以適合搭配清淡的食材。

用姜酒去其腥,細鹽吊其鮮,其美味方可一展所長。

豆腐,雞蛋,柚子皮都可以跟禮雲子同蒸,有這種清淡的食物襯托,更讓禮雲子的鮮味層次向深處拓展。


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禮雲子炒柚子皮


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禮雲子蒸豆腐


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禮雲子炒雞蛋

清蒸一碟禮雲子配白飯,只要火候掌握的好,蒸出來的禮雲子顏色鮮明,入口如流沙,細膩滑溜,一碗粒粒分明的白飯上舀一勺殷紅流油的禮雲子,一口下去春季的鮮美就在唇齒間綻放了。

時值清明,禮雲子做餡料來做點心更是應季,又顯得分外的高雅。禮雲子粉果,禮雲子燒麥,晶瑩剔透,皮薄餡美,是前廣州泮溪酒家的名廚羅坤師傅的拿手點心,不知道在禮雲子異常矜貴的今日還能否吃到。


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福建的薄餅,有點像春捲

另外據《蘭齋舊事》的書裡記載,民國時著名的美食家江太史江孔殷每年都在禮雲子的最佳賞味期舉行一次以禮雲子入餡的薄餅聚會。薄餅是福建常見的那種貌似春捲皮的樣子。包的時候先在薄餅中間放一撮禮雲子,再在上面蓋上炒好的雞絲,豬肉絲,冬菇絲,竹筍絲,鮮蝦肉,蟹肉,蛋皮絲,韭黃,芫荽等,包的樣子是像扁平的信封形,然後用微火慢慢煎到兩面焦黃香脆,餡中的禮雲子顏色透過纖薄的餅皮,橙中帶紅,在其他色彩繽紛的餡料襯托下更是賣相極佳。若不煎,可以用綠豆芽換掉筍絲,現包現吃,更是爽口清淡,更顯禮雲子的真味。

知名食府“鏞記”有一道有錢都未必吃的到隱藏菜式“禮雲子炒飯”。

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禮雲子炒飯

據說來源也是出自這位知名老饕對禮雲子的熱愛,據江太史的孫女江獻珠女士的《鐘鳴鼎食之家》中記載,江太史吩咐大廚做禮雲子炒蛋,前兩次廚師都沒掌握好火,做出的炒蛋都比較失敗,一直到第三次才炒成功。江太史痛惜前兩次燒壞了的禮雲子,不想浪費,就讓廚師用來炒飯,沒想到白飯粒被禮雲子和雞蛋沾染的嬌紅而帶金黃,鮮豔香極,成就了“禮雲子炒飯”這道美食。

有禮貌的小蟛蜞

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小蟛蜞

蟛蜞卵起了個雅名禮雲子,是由蟛蜞的的行走模樣來的,嬌小玲瓏的蟛蜞行走或收到驚嚇時喜歡舉著兩螯晃動,一頓一頓,頗為有趣,形態很像古人作揖。所以有文化人巧用了《四書》中“禮雲禮雲,雲帛云乎哉”的句子,給這道美食送上了一個秀麗高雅的名字。

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蟛蜞學名相手蟹

蟛蜞是一種水邊的小螃蟹,學名是相手蟹,近年來也有些寵物店能看到它的身影,像是迷你版的螃蟹,公蟹有著一對漂亮的紅色大蟹鉗。


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老廣味道》裡石樓鎮挖蟛蜞的村民

舊時東南沿海邊很常見,尤其珠江三角洲的農家,凡是種田,在清明時節大量捕捉蟛蜞,一方面是為了它的美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個小傢伙是個傷害禾苗,破壞堤圍的小壞蛋。捉來吃不掉的蟛蜞還會被拿去餵鴨子,吃了這鮮美加餐的鴨子不知道生的鴨蛋,會不會做出風味更美妙的鹹鴨蛋呢。

由於蟛蜞對自然環境要求極高,稍有農藥汙染便立即絕跡江湖,所以現在的禮雲子是不容易買到的稀罕物了,市面上就連蟛蜞醬也不多見。

民間記載的一些蟛蜞的吃法

對付這種傷農的害蟲,民間自有一套收拾它的方子。除了掰開蟹腹軟甲,把卵刮出來做禮雲子。還有很多食用蟛蜞的方法被記錄在地方誌書中。

例如江陰縣誌記載當地人喜歡把蟛蜞的兩個大蟹鉗掰下來煮食,還美其名曰“鸚鵡嘴”。

《閩產錄異》記載了福州人用酒,姜,紅糟醃切碎蟛蜞,然後用小石磨磨成的蟛蜞醬。用蟛蜞醬蘸海蜇皮是福州的美食之一,非常具有地方風味。

清代李調元《南越筆記》說潮州人把毛蟛蜞入鹽水中,經過兩個月,熬水為液,再投以柑橘之皮,其味絕佳,名字叫“鹹解”,現在想來這個味道不知是不是跟魚露很像。

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蟛蜞也叫嘟嚕子

廣東東莞的鄉民會把蟛蜞磨成漿,加入適量的鹽和炒米,做成香氣四溢的粘稠蘸醬“蟛蜞鹹扒”,用來蒸豬肉或者蘸白切雞,增味提鮮,更是讓人一吃難忘。


清明一至,一年只有兩週賞味期的珍貴美食禮雲子,不吃就錯過了。

清明小假期,不出門在家讀書,讀到禮雲子的美味,忍不住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古跟朋友一起分享美食,都是增進友誼的好方式,這也算是禮雲子的禮吧。

我是慢食悠遊,有溫度的美食遊記有態度的美食探店,測評,有想法的料理做法分享。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您的“一評一讚”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如果今天的這篇清明節跟禮雲子相關的一些美食趣聞,您要是覺得有趣,請收藏或者分享給朋友吧。謝謝大家!

在你家那邊見過這種小螃蟹嗎?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呀,歡迎關注我跟我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