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明不一樣@所有孩子,這樣的溫馨指引更有意義

清明來臨,對於這麼一個我國傳統祭祀的文化節日,所有的孩子似乎都懂得這樣的日子需要以掃墓、獻花等方式來祭奠自己的祖先,但在這個節氣又是節日裡,我們該怎麼向所有的孩子

由表及裡進行溫馨指引呢?讓這樣的教育變得更有意義呢?


這個清明不一樣@所有孩子,這樣的溫馨指引更有意義

一.以引導來銘記

今年的清明不一樣,在這一天國務院發佈將舉行全國性的哀悼活動,對於孩子而言,自然會發問:“為什麼要鳴笛?為什麼要國旗要下降。”在他們感到好奇時,我們不妨抓住時機,告訴他們,哀悼日的意義是將對烈士和逝世的同胞的哀悼要銘記在心,在他們的付出和保護下而不幸犧牲了,使-是我們應該一輩子銘記的英雄!


二.以傳說學來由

春秋時期,重耳在流亡期間,有一次,他們在衛國的深山老林裡迷了路,又餓又累,重耳餓得連路都走不動了。有一個隨行大臣叫介之推,偷偷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把採摘來的野菜一同煮成湯,送給重耳喝。後來,重耳才得知這件事,內心非常感動,並許下承諾,說道:“等到我將來繼位之後,定不忘你。

當重耳上位時,卻偏偏忘了他,當得知介之推隱居在綿山,晉文公親自上山去找他,卻怎麼也找不到。晉文公沒辦法,便放火燒山,心想:介之推是孝子,如果火燒綿山,介之推為了保全母親的性命,一定會揹著母親下山。但大火燒山多日,仍然不見介之推下山。原來,介之推因為不想出來做官,就和母親一起被燒死了。

晉文公為了紀念他,慢慢形成了清明節

三、以委婉道逝去


這個清明不一樣@所有孩子,這樣的溫馨指引更有意義


在這一天不少在外地上班的人匆匆趕赴老家,加入到祭祖隊伍中。

有不少孩子會發出疑問,我們祖先住在什麼地方?我們祭拜祖先,就可以得到他們的庇佑嗎?”

而此時,我們不妨委婉地、堅定的語氣來告訴:他們沒有死去,只是換了個地方活在愛他的人心裡。

四、以榜樣予力量

小的時候,跟著長輩們去掃墓踏青時,每次看到墓碑上的人名和時間,都會緊追問大人:“這個我叫什麼?”這時,大人們都會講著先人們的故事。

“這高祖父中過舉人,文化高,當時有一定官職呢;太爺爺很會打理生活,做過生意,賺了不少錢;曾祖母在全村的聲望很好……

聽著耐人尋味的故事,是不是身上充滿了力量,是不是在你失敗是依然記得那些先人也曾遭遇到失落,也曾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努力過。

五.以珍惜慰當下

自古愛恨離別苦,人有悲歡離合。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

在現有的時間,清明,就是讓我們學會以溫柔對待當下,珍惜當下的美好

讓我們為逝者俯身鞠躬,默哀致敬,你們的付出,值得我們銘記。

六、以英雄定理想

我們要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當年他們浴血奮戰的每一寸土地,

如今才有鮮花盛開,綠樹成蔭,我們要把握現在的生活,樹立信心,立下志向,

時刻要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

七、以孝敬來感恩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卻永無法彌補……

這世上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在”。

家有老人,就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永恆的親情還在。工作和事業失敗了,可以重來。

孝敬父母的時光卻永遠不能重來。

當父母健在的時候,要好好盡孝,只要父母,幸福才在!



這個清明不一樣@所有孩子,這樣的溫馨指引更有意義

有家有愛有力量,在踏青掃墓,聆聽著這些長輩們的教誨,聆聽著先人的故事,

汲取精神上的滋養,葆有這種美好和幸福,一定可以豐盈我們的一生。

清明

願我們以愛告白,幸福常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