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 文 / 張涔汐
  •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今天,是中國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清明節。

    每年的清明節前後一段時間,總是陰雨不斷,印證了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小時候,我總是聽老人們說:每到清明節的那段時間,天就會下雨,那是上蒼在為人間已故的人哭泣。

    中國人都知道,清明節是我們祭祖的日子,這天讓我們明白做人懂得:飲水思源。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祭祖是飲水思源,但是對於整個國民來說,銘記那些為國捐軀的英烈們,同樣是飲水思源,不忘初心。

    今天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

    上午10點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為了抗疫 梁武東、李文亮、林正斌、柳帆、劉智明、彭銀華等等一線醫護人員們已經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他們的年齡在20多歲到70歲之間。



    01


    這次疫情,截止到今天3335人感染逝世,其中包括了醫護人員、社區防護人員、幹警等中國同胞。

    到目前為止,全國確診人數82875人,治癒人數76984人,現有確診人數2556人。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我看了一下今天除了中國,其他國家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10萬人,死亡人數達到55874人。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從最開始對病毒毫無瞭解,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把疫情控制下來,再到今天各行各業陸續復工,太不容易了。

    一邊是海外面對疫情,集體淪陷,一邊是中國這片地域,成為外國人羨慕的“諾亞方舟”。

    這樣非常不容易的現狀,背後躺著的是那些已經犧牲了的抗疫戰士們的生命。

    也就在這最近10年,我們自己感覺中國好像跟世界的距離不斷縮短了,直到這場“疫情”的考驗,也證實了我們中國的強大。

    但是,有多少人還記得曾經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



    02


    提起4月1日,有太多的中國人記得這是張國榮的忌日,我們在朋友圈看到太多人緬懷著張國榮,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這一天還是另外一個人的忌日呢?

    2001年4月1日上午,中國南海上空有這麼一段對話:呼叫81192,這裡是553,我奉命接替你巡航任務,請返航。

    81192回覆:收到,我已無法返航,請保持前進,請保持前進。

    隨後,南海上空出現轟動全世界的飛機相撞事件。

    事情的真相是,在這天,美國EP-3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附近海域上空,執行偵察任務。

    說白了,就是美國軍機明目張膽的在我們中國的領空上橫衝直入,進行間諜偵探活動,這就是赤裸裸的對中國領空主權的侵犯。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但是面對中國巡航機的多次警告驅離,美國偵察機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

    這一年,我們沒有航母。

    同樣21年前,也就1999年,美國公然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我們只能表示抗議。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這一切都歸結為,當時我們中國沒有實力。

    在那種情況之下,接下來出現81192飛行員王偉回覆的那段話:收到,我已無法返航,請保持前進,請保持前進。

    隨後,中美兩機相撞,王偉隨著戰機墜入南海,2001年4月1日,王偉用生命捍衛了中國領海主權。

    但是每年的4月1日,我們記得這是明星張國榮的忌日,卻不知一個偉大的飛行員王偉用生命呵退了美國,用生命維護了中國領空的主權。



    03


    去年的4月2日,第六批在韓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骨,由我空軍專機護送從韓國接回了中國,這架飛機有10位志願軍烈士的遺骸,以及145件相關遺物。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在歌舞昇平的年代,當下的年輕人們或許根本不瞭解“中國志願軍“這段浴血奮戰的歷史。

    涔汐曾經寫過一篇關於中國抗美援朝志願軍的文章,今天我們再來回首那段先烈們浴血奮戰的悲壯歷史。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國際地位不穩定,為了保護我國領土的安全,中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出兵抗美援朝。

    或許很多人聽過抗美援朝的戰爭,卻根本不瞭解當時戰爭的慘烈程度。

    有一次戰役比上甘嶺的戰役損失更慘烈,那就是1950年冬天發生的長津湖戰役。



    04


    當時志願軍要圍殲美國的精銳之師,派出一個連的戰士去執行伏擊任務,以封鎖美軍南逃之路。

    這個連的戰士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帶著任務出發了,隨後在水門橋整整埋伏了6天6夜。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他們穿著簡陋的棉衣,啃著比石頭還硬的土豆,飢寒交迫,但他們依然趴在雪地裡一動不動。

    後來美軍果真從這條路經過,但這支伏擊的129名志願軍並沒有發起進攻,這讓美軍團長里茲伯格覺得安靜的反常,為了一瞧究竟,美軍團長讓士兵小心的佔領山頭。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可當美軍小心翼翼爬上山頭的時候,

    他們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積雪覆蓋的戰壕中,

    都是中國軍人的一具具僵硬的身體。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他們一個挨著一個,

    129箇中國軍人據槍而待,

    槍口全部朝向道路的位置,

    那便是美軍經過的地方。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這些志願軍穿著單薄,沒有大衣。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冰雪在他們的臉上形成了寒霜,

    眉毛鬍子上都結滿了冰。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他們的表情卻非常安詳,

    一個個成為了一座座永久的豐碑。

    美軍包括團長在內肅然起敬,

    向這129名中國軍人敬軍禮。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後來,他們找到了一封戰士絕筆信,上面寫著: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守衛著陣地!

    這便是當年保家衛國的中國軍人。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此刻倘若是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天,當我們站在零下40度,穿著單薄的衣服在戶外呆上一天,便能體會到當年抗戰老兵保家衛國,英勇作戰,不屈不撓的精神。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埋葬在韓國的中國志願軍,很多烈士連名字都不知道

    在抗美援朝中有十多萬的中國軍人,無名英雄忠骨埋異鄉,忠魂望故里,忠烈照千秋!

    去年4月從韓國接回來的先烈們的遺骨,正是這段歷史的先烈們。他們的英骨在異鄉等待了幾十年,陸陸續續被接回“家”了。



    05


    崔永元採訪了500多位抗戰老兵,拍下了抗戰老兵的紀錄片——《我的抗戰》,紀錄片用口述歷史的方式,搶救“失落”的抗戰記憶。

    當他反覆再看自己拍的紀錄片的時候,嚎啕大哭,別人問:哭什麼?

    他回答:

    是哭這些老兵壯麗的往事和寂寥的今天,還是哭什麼?後來發現,我們哭自己的無知,自己的可憐。

    我們快五十歲了,中國抗戰這麼大塊波瀾壯闊的史實,你瞭解得並不多,不可悲嗎?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每當我觀看《抗美援朝》的紀錄片,每看一次哭一次,哭什麼?

    哭他們堅強不屈的精神,哭他們奉獻自我報效祖國的精忠,哭我們自己的無知,怎麼把這些先輩們給忘了?

    當年抗美援朝的烈士們,很多還是十六七歲的孩子們,當你在為自己受到一丁點兒挫折怨天尤人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那些當初血拼沙場的戰士們,他們不一定比你年長。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中韓交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遺骸


    是,我們今天確實是國富民強,但是這樣的日子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犧牲了萬萬的英烈們換來的,還有十幾萬的無名忠骨埋異鄉。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而他們才是我們世世代代都應該被關注的人,都應該被緬懷的人。



    06


    中國維和部隊海外救援的電影《中國藍盔》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中國維和軍人們面臨緊急關頭的時候,他們一起喊出這樣的口號:

    如果我在你的身後,我不會讓一顆子彈落在你的身上;如果我犧牲了,請關照我的家人。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這次的疫情,讓我們當下年輕人為自己國家的強大,而感到驕傲的時候,請問一下:

    有幾個年輕人,真正的瞭解苦難的中國史?

    有幾個年輕人,瞭解中國的屈辱史 ?

    又有幾個年輕人,深知我們祖先們還有無數的英雄烈士們,付出了多麼慘重的生命代價,才讓中國走到今天的位置?

    中國每一寸的土地都是由無數的祖先和英烈們,用生命作為代價,換來的。

    衡量一個人有沒有良知,最基本的標準是有沒有感恩之心。

    一個沒有感恩之心的人,跟白眼狼沒有區別。

    同樣一個對先祖對國家英雄、烈士們沒有感恩之心的民族,必將是一個沒有未來的民族。


    清明節,有誰還記得“他們”?


    我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句話:

    崇拜偉人的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崇拜英雄的民族是勇敢的民族;

    崇拜明星的民族是迷茫的民族;崇拜金錢的民族是失落的民族。

    清明節發展到今天,本質已經不是踏青扶柳,而是讓中國人飲水思源、不忘初心的日子。

    今天,當外國淪陷於疫情的時候,當中國人過著歲月靜好日子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驕傲,更不是對其他國家嘲笑。

    而是對先祖和烈士們的緬懷,我們是躺在祖輩艱苦奮鬥的功勞簿上,躺在無數英烈的忠骨上,才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一個不懂感恩自己祖先,不懂尊敬緬懷國家英烈,忘祖忘本的中國人有什麼資格去嘲笑其他國家?

    涔汐,希望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我們在祭奠自己祖先的同時,也讓我們緬懷那些為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們。

    緬懷那些為我們的歲月靜好,而砥礪前行犧牲寶貴的生命的英烈們,他們的精神浩然長存!



    作者簡介:我是涔汐,500萬字原創作者,數篇文章全網千萬閱讀量,個人新書《你的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幾百篇職場乾貨,期待你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