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的饲养密度和环境条件

1.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一般根据季节和肉鸡的体重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饲养密度过大,肉鸡的休息、饮食都不方便,鸡群秩序混乱,环境越来越恶化,则鸡群生长缓慢,疾病增多,生长很不一致,死亡率增加。饲养密度是否合适,主要是看能否始终维持鸡舍内的适宜的生活环境。

冬季地面平养,因为通风受温度的限制,易发生呼吸道病,一般情况不要增加饲养密度。饲养经验不足的农户,一开始以较低的密度饲养肉鸡,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2.环境控制环境条件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肉用仔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更为严格,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一旦受到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补偿。应当给予特别重视。


雏鸡的饲养密度和环境条件


雏鸡的饲养密度和环境条件


雏鸡的饲养密度和环境条件


(1)温度。育雏温度对肉用仔鸡的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以及饲料的消化吸收等都有很大影响。育雏前期的温度不足或育雏温度过低,雏鸡表现为密集扎堆,行动迟缓,影响采食,使饲料转化率降低,卵黄吸收不良,严重时可因挤压致死,易发生感冒、下痢等疾病。温度过高,影响雏鸡正常的新陈代谢,食欲降低,饮水过多,体质弱,生长发育减慢,也易发生啄癖。

当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8C以上时,容易造成死亡。前2周雏鸡自身体温的调节机能较差,需要依靠环境温度来调节。

肉用雏鸡出壳后的体温是39~41C。由于刚出壳的雏鸡无体温调节能力,一般要到15~20日龄其体温调节机能发育良好之后,才能保持体温处在恒定的状态,所以合适的温度乃是育雏成功的关键。比较理想的育雏环境温度应有高、中、低之别,由于温差的原因,可以促使空气对流,也能使雏鸡自由选择有适合自己需要温度的地方,虚弱的雏鸡可以选择温度较高的地方。


雏鸡的饲养密度和环境条件


雏鸡的饲养密度和环境条件


雏鸡的饲养密度和环境条件


育雏的温度在头1周内尤为重要,头3天温度可定得稍高,32~35C为高温处,21~26C为低温处。用温度计测量室温,温度计应挂在距离热源远的墙上,高出垫料1米处。随着周龄的增长,育雏室的温度可按每周递减3C的降温速度降温,直到16C左右,如果降温速度太快,肉雏不容易适应,降温速度太慢对羽毛生长又不利,千万不要使温度忽高忽低。育雏期间所采用的温度,随季节、气候、饲养方式,雏鸡体质等情况灵活掌握,以达到理想的饲养效果。在炎热季节或炎热地区,要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并实行夜间饲喂,必要时采用凉水拌料,以促进采食、增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