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親不如近鄰,小夥參建“火神山”後留在武漢,鄰居投喂2個月


遠親不如近鄰,小夥參建“火神山”後留在武漢,鄰居投餵2個月

有句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對於參建“火神山”醫院的王智來說,是發自肺腑的感慨。


今年的過年,讓人猝不及防地經歷了一場疫情。可大家身上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讓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王智就是其中一位“逆行者”。


本來,過年前夕就買了返程票的王智,在一月底已經回到了湖北咸寧的老家。但是得知公司要參建火神山醫院後,他選擇義無反顧地回到了武漢。


跟著大家奮戰10天之後,王智回到了武漢的家裡。本來在單位有食堂管吃喝的王智頓時為“吃飯”犯了難。


他單身、不會做飯,再加上回來之後要自行隔離。被“困”家中的王智吃飯成了問題。哪知鄰居們開始了“投餵”,讓他平安度過了居家的兩個多月。


王智是武漢一家建築公司的員工,春節前,他按計劃提前回到了咸寧的家裡,準備陪家人過年。


當得知武漢決定建設火神山醫院、王智的公司將參與建設時,王智“逆行”返回了武漢,戴著護目鏡、口罩,做好一切安全防護措施後,王智參與到了醫院的建設當中。


10天之後,火神山醫院竣工,王智也能回家休息了,可沒有家人陪在身邊、單身、又不會做飯的他,吃飯成了難題。


還好,他有後盾---他是王智的鄰居,在小區的微信群裡,兩個人因為年齡相仿、住得近、偶爾聚餐,是關係不錯的鄰居。


當後盾(鄰居真名)得知王智剛剛建設火神山醫院歸來,開始了採買、做飯、投餵的行動。

遠親不如近鄰,小夥參建“火神山”後留在武漢,鄰居投餵2個月

每次做好飯,後盾用一次性飯盒包裝好、裹嚴實,放在手提袋中掛在自己屋外的門把手上,微信通知王智來取餐,王智隨後過來取盒飯。


為了降低風險、保護自己和鄰居,王智取一次餐,吃兩頓,兩人也不碰面,只在微信交流。

遠親不如近鄰,小夥參建“火神山”後留在武漢,鄰居投餵2個月

除了每日變著花樣的菜品、袋子裡還會出現口罩、雞蛋牛奶等補充營養的食物。


因為後盾的公司也有抗疫工作,在他沒辦法給王智做飯的時候,鄰居蘭女士就會頂上。


因為蘭女士是位中醫,除了給王智提供營養豐富的每一餐之外,還幫他準備了艾灸、人參雞湯和一些常備的藥品。


有了鄰居們作為堅實“後盾”,王智安心宅家了2個月。


3月25日,王智返回公司復工了。


重回食堂的王智,還很想念鄰居們的三餐美食,正是鄰居們的大愛,讓王智度過了溫暖又難忘的兩個月。

遠親不如近鄰,小夥參建“火神山”後留在武漢,鄰居投餵2個月

“給他做幾頓飯而已,沒什麼的。特殊時期,大家互相幫助,一起渡過難關。王智衝在第一線,我們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算什麼的。”當被問及此事後盾覺得,鄰里之間互幫互助,共度時艱。


蘭女士則覺得,王智為國家做貢獻,我們為他做些小事情,沒什麼的。互幫互助、一起克服困難。


王智說:等疫情過去了,一定請鄰居們下館子吃蝦子,管夠!


他為國家做貢獻,我們為他做些小事情,沒什麼的。這句簡單的話語背後是一趟趟去市場採買食物的身影、是廚房灶臺前油煙的交響曲、是鄰里之間和諧如一家的美好畫面。

遠親不如近鄰,小夥參建“火神山”後留在武漢,鄰居投餵2個月

在這個特殊時期,社區的工作人員一直奮戰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每天為出入的居民測體溫、登記信息,他們一直沒有停歇。


像王智這樣,逆行去武漢,為了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築施工人員、為了救治病患的醫護人員,他們為控制疫情不分晝夜、夜以繼日……


也許我們沒有機會站在疫情的第一線,但是我們可以為疫情一線的人們做出一點點貢獻,也是好的。


後盾和蘭女士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何其幸,能擁有如此鄰居。何其幸,鄰居情是如此和諧!鄰居給予的溫暖,彷彿是一縷縷明媚陽光,撫慰著這個不太暖的春天。


慕紫茵,自由撰稿人。用心寫愛,用愛動人。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