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男孩被麻省理工錄取,媽媽說:從小我主要抓對3件事

媽咪讀呀

01

說到麻省理工,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世界名校”,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高校。那這所世界名校到底有多難考,不妨看看網友們怎麼說的。

16歲男孩被麻省理工錄取,媽媽說:從小我主要抓對3件事

麻省理工每年在國內的錄取率不到3%。報考學生們只有成績好遠遠不夠,還需要考很多高階課程,甚至要有編程、物理等特長才有可能被招錄。

既然麻省理工這麼難考,一個16歲的男孩——鄧明揚是怎麼做到順利考入的呢?

一開始發現鄧明揚被麻省理工錄取的消息,是家長們在各自的朋友圈瘋傳一張圖:

原來是鄧明揚的媽媽在博客上發了一張漫畫,一家三口慶祝孩子順利考入麻省理工。

鄧明揚小名小乖,才16歲就成為了世界級名校2024屆的新生。他來自於人大附中,還在高二,是今年中國內地僅有被錄取的學生。

那他為什麼能做到呢?

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參加了很多信息和數學競賽,各種獎項拿到手軟。

更令人驚訝的是,他不僅成績非常好,而且還會下圍棋,段位還非常高,橋牌、遊戲編程,每一個都不在話下。

鄧明揚小名小乖,同學們都用“乖神”來形容他。

是啊,才16歲就比大部分成年人都優秀,能夠成為這樣的人,一定有過人之處。

02

為了探索鄧明揚如此優秀的秘密,我忍不住想要探尋更多。

一般的孩子,到了高中,正是忙著高考的時候。有些孩子連數理化都搞不定,更別說拿出來時間去發展興趣愛好、發展高階課程的學習了。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兒子也是讀高二。

現在每天晚上都挑燈夜讀,晚上學習到12點,剛開始在高一這樣的學習方法還能奏效。

可到了高二上學期,整個人的成績都開始直線下滑。數學再也沒考及格過。

朋友著急得都不行了,問孩子到底哪裡不會,找老師給他補習一下,他竟然說哪裡都不會。

高二的課程已經進行了一大半,眼看著就要升高三,進入衝刺高考的關鍵階段,想想都愁得吃不下睡不香。

當她來向我求助怎麼辦的時候,我不禁想到了瘋傳朋友圈的那個圖片,按圖索驥,找到了“我是乖媽”的博客。

既然鄧明揚這麼優秀,那我們不妨來看看學霸的媽媽是有什麼教育的過人之處呢?

16歲男孩被麻省理工錄取,媽媽說:從小我主要抓對3件事

打開鄧媽媽的微博,我發現她是從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記錄自己教育孩子的歷程。

從2011年到2020年,她一共寫了將近650篇博客,不僅記錄了孩子的成長經歷,也記錄了她對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的思考和改進。

循著時間線,點開每一篇微博,都可以看到一個媽媽對孩子生活和學習點滴的用心和精心的引導。

整理了一些內容之後,我也發現了鄧媽媽幾點和大家教育方式不同的地方。

03

1.把孩子發展特長的權利交還給孩子

不管是哪個年代成長起來的孩子,小時候估計都聽到家長要求自己必須去學習些特長,比如彈鋼琴、學舞蹈、練書法、學畫畫等等。

但這些特長和興趣愛好,是不是孩子真正喜歡的呢?家長不知道。

即便是郎朗現在名滿世界的鋼琴家,小時候也一樣被爸爸打著罵著學鋼琴。

很多家長還效仿這樣的方式,逼迫自己的孩子考級。

他們只覺得,孩子必須要有一技之長,卻忽略了孩子自己真正想學、愛學的是什麼。

而鄧媽媽就完全不同。

她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說想學圍棋,那就學,想學橋牌,學,想學編程,還是沒問題——學!

鄧媽媽不僅給孩子積極找學校,還送孩子去上學,跟進他的學習進度,及時調整孩子的學習進度。

鄧明揚剛學習圍棋時,鄧媽媽在家附近找了一個圍棋學校,跟著石景山棋院的一個老師學。她也覺得就是學一個業餘愛好,在哪上都是一樣的。

但後來孩子學習圍棋進步非常快,在當時的學校裡很快就沒有對手了。

鄧媽媽覺察到孩子這個情況,就調整了鄧明揚的圍棋學習安排,重新選擇了學校。在東藝盛海淀分部,他學得更快,也不斷完成了升段。

16歲男孩被麻省理工錄取,媽媽說:從小我主要抓對3件事

鄧媽媽也發現,好的學校對於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既然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那就要根據孩子的水平不斷調整目標和學校,

同時,孩子能夠有所成就,一定是孩子和家長都在同時付出。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2.別怕困難,和孩子一起想辦法。

學不學奧數,怎麼學奧數,可以說是很多家長心頭痛。

奧數太難了,有些孩子學著很吃力,那還要不要學?

不學跟其他孩子的差距越來越大,學著看孩子累得不行又心疼。

那鄧媽媽是怎麼想的呢?

學奧數,也要尊重孩子的意願,量力而行!

16歲男孩被麻省理工錄取,媽媽說:從小我主要抓對3件事

在她看來,奧數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和空間思維,只要孩子的學習能力能夠跟得上,就一定要給他創造條件,讓他學好。

而且孩子沒有像家長想得那麼脆弱,如果孩子覺得特別困難沒有辦法適應現在學習難度,家長可以根據難易程度來給孩子做好輔導。

奧數不是洪水猛獸,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同一條戰線上。

3.幫助孩子制定任務,分解目標

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孩子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也希望孩子的進度比一般學習進度超前一點。

可很多家長把學習任務扔給孩子之後,就不管不問了。

但這是在家庭中,不是在職場中,不能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家長和孩子也不是上下級關係,孩子的學習過程如何,有什麼難題,家長都要關注。

鄧媽媽發現孩子有一段時間,對於學習就沒什麼熱情和動力,她想了些辦法也沒什麼效果,就和其他家長主動請教,制定了一張積分表,幫孩子調整狀態。

當孩子積累了一定的積分之後,可以給孩子實現一個心願或獎勵。

16歲男孩被麻省理工錄取,媽媽說:從小我主要抓對3件事

同時,她幫孩子把特別大的任務分解成特別小的目標,每天做一點。這樣不僅可以給孩子帶來成就感,也讓他覺得學習和精進興趣,都是很輕鬆的事情,能夠長期堅持下去,

通過這幾個月的積分表可以看出來,鄧明揚每個月的積分都在1萬分以上。

他不僅為了實現目標非常努力,而且能積極主動地去做事情,根本不用鄧媽媽追在後面天天唸叨。

很多時候,孩子的潛力都在我們的想象之外,而且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作為家長,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像流水線上的糖果,都做成一模一樣的形狀和統一的口味。而是能夠讓他們發揮特長和優勢,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做出屬於自己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