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是中國領土日本想霸佔,一大國出來作證:這是中國的領土!

河北唐山豐潤縣歡喜莊鄉大齊坨村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可以說是當地的名門大戶。

老張家的子孫個頂個都有著真才實學,成了朝廷裡的官員,有的當上知縣,有的當上中書舍人,還有的當上都察院右副督御使。

可以說是風光無限。

此地是中國領土日本想霸佔,一大國出來作證:這是中國的領土!

道光二十六年,老張家落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家裡的長輩給這孩子取名張人駿,字千里,取的就是“人中駿馬,馳騁千里”的意思。

這孩子也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他天資聰穎,19歲考中舉人,23歲考中進士,位列二甲第三十四名,相當於如今高考的全國第三十七名。

張人駿不僅智商高,情商也不低,在同治、光緒、宣統三朝為官,深得皇帝的喜愛,成了晚清重臣。

此地是中國領土日本想霸佔,一大國出來作證:這是中國的領土!


在張人駿心中,忠君報國是他畢生的事業,自從入朝為官那天起,他就勵精圖治,想幹出一番大事業。

擔任河南巡撫時,他主持修建了盧漢鐵路黃河大橋;擔任兩廣總督時,他主持修建了廣州自來水工程和大沙頭至九龍、深圳的鐵路。

還主持修築了全長25華里的九江至蓮花洞公路,成為江西省第一條公路。

此地是中國領土日本想霸佔,一大國出來作證:這是中國的領土!


1909年,張人駿調任兩江總督,到南京走馬上任。

在清朝,兩江總督是個重要職位,林則徐、左宗棠、曾國藩等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曾擔任過這個職務。

張人駿被委任兩江總督,可見清政府對他的器重。

查看一下張人駿的官場路線圖,我們會發現,他的左腳邁出去是忠貞,右腳邁出去是敬業。

此地是中國領土日本想霸佔,一大國出來作證:這是中國的領土!


他正是靠著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一步一個腳印走上高位的。那麼,張人駿走馬上任之後,又為當地百姓幹了哪些實在事兒呢?

在廣東、福建沿海地區,一直流傳著“要發財、趁東沙”的說法。

東沙群島不僅有著豐富的資源,而且是重要的航運中心,在軍事上有著重要地位。

此地是中國領土日本想霸佔,一大國出來作證:這是中國的領土!


1909年,南海東沙島被日本人強佔,這一下子激發了大清帝國上下捍衛主權的決心。

要知道,此時距離大清滅亡僅有兩年的時間,清政府不顧自身羸弱,依然向日本發起了挑戰,併成功收回了東沙島。

此地是中國領土日本想霸佔,一大國出來作證:這是中國的領土!


東沙島,一個面積僅1.8平方公里的小島,周圍有著豐富漁業資源。數百年來,這裡是福建、廣東沿海漁民捕魚的最佳場所。

1901年,日本商人西澤吉次因商船遭遇風暴偏離航道,意外飄到東沙島,發現了島上豐富的磷質礦砂(鳥糞)。

日俄戰爭結束後,西澤吉次再次率領船隊登上東沙島,挖掘了大量鳥糞當肥料運到臺灣販賣,發了大財。

1907年夏,西澤吉次帶領120名日本工人,將東沙島名為為“西澤島”,還升起了日本國旗。

此地是中國領土日本想霸佔,一大國出來作證:這是中國的領土!

當年冬天,日本軍艦還送來了大量軍火,企圖長期佔領東沙島。

清政府的反映非常迅速,兩江總督端方最先獲知這一消息,他立即告知兩廣總督張人駿。

兩位封疆大吏一番商討,決定讓南洋海軍協助進行實地調查。

1909年初,南洋海軍調查後,確認東沙島已經被日本強佔,並拍攝了照片作為證據。

張人駿立即向京城彙報,他在奏摺中寫道:“若不設法爭回,則各國必援均沾之例,爭思攘佔,所關非細。”

此地是中國領土日本想霸佔,一大國出來作證:這是中國的領土!

這也許是大清最後一絲榮光,北京外務部立即給出響應,關於東沙島收回問題,全權交由張人駿負責。

很快,張人駿與日本駐廣州領事賴川淺之進,提出嚴正交涉。

此地是中國領土日本想霸佔,一大國出來作證:這是中國的領土!


剛開始,日方提出東沙島為“無主荒地”,如果中國方面主張主權,則需要提供“地方誌書及該島應歸何官何營管轄確據。”證明這是中國的領土。

隨著中日雙方談判桌上的交涉,張人駿更是寸步不讓。

此地是中國領土日本想霸佔,一大國出來作證:這是中國的領土!


在張人駿提供的大量關於東沙島是中國領土的證據後,且大清的訓練的現代化軍隊進行軍事演習,邀請各國人員觀看。

此時大清軍隊已經今非昔比,日本人也去觀看,知道當下大清軍事勢力已經增加很大,不敢輕舉妄動。

後來也英國表示說,他們有一本書可以幫助中國,這本書就是《中國江海歷史》。

此地是中國領土日本想霸佔,一大國出來作證:這是中國的領土!


這本書是英國人普拉他士在1866年寫的,當時他在繪製南海地圖的時候,把東沙島標註了,把東沙島標註為中國領土。

至此,日本人不得不承認中國對東沙島擁有的主權。

恰逢此時,中日雙方在華北、東北的局勢越發緊張,尤其是抵制日貨的行動讓日本損失慘重。

此地是中國領土日本想霸佔,一大國出來作證:這是中國的領土!


隨後,日本人提出要對西澤吉次已經建設好的基礎設施進行補償,中國方面則針鋒相對地要求,日本商人必須向中國政府補繳偷漏的漁業和礦砂稅。

幾番唇槍舌劍後,中日雙方終於在1909年10月11日簽訂了東沙問題條約,明確東沙群島為中國固有領土,日本人立即撤出。

同時,日本人補繳各項稅款及損壞廟產等的賠償合計廣東毫銀3萬元。

在東沙島事件中,清政府無論在尊重民意,還是在各部門協同配合方面,都表現得相當可圈可點。

此地是中國領土日本想霸佔,一大國出來作證:這是中國的領土!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軍力並不強大的大清政府,並沒有用“顧全大局、韜光養晦”之類的自欺套話搪塞甚至堵塞民意,而是展現出了“亮劍”的勇氣和相當靈活的談判手段。

1909年,大清士兵開始武裝鎮守東沙島等南海各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