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质感|贾广健6张重彩花鸟


生命的质感|贾广健6张重彩花鸟


贾广健 1964年1月生,199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教授,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天津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花鸟所名誉所长、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美协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曾任天津画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有《中国当代美术大系——贾广健》等专著、专集20余部。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银奖、首届全国中国画展二等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唯一奖项)、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等。个人曾获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2014年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贾广健:表现自然花卉的生命质感

贾广健是当代花鸟画坛中一位非常著名的画家,也是当代“京津画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之所以提到“京津画派”,是因为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和天津,形成了以继承传统为主脉花鸟画家群体,并且在天津地域以及现在的天津美术学院中得到了极好的继承和发扬。如较早的画家有孙其峰、霍春阳等,他们试图把传统花鸟画向青藤白阳和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进行优良的传承和当代性转换。而贾广健就是从这条文脉中跳脱出来的代表人物。

贾广健工笔重彩作品欣赏

生命的质感|贾广健6张重彩花鸟


《秋籁无声》 163cm×183cm 1992年

贾广健的花鸟画是以小写意没骨画为主体,他的没骨画虽有恽南田的幽深寂静和清新高逸,但在视觉感受上又比恽南田更加写实和生动。因为今天的画家都经历过专业院校的造型和色彩训练,具有扎实的对景写生功力。所以,在贾广健笔下的花和鸟,尤其是在表现花头、花茎和花叶之间的关系上更加贴合实际,而且这种鲜活感绝不是来自于画家个人编造的笔墨趣味,而是画家长期以来对充满生机的自然形态的一种体会和感触。

生命的质感|贾广健6张重彩花鸟


《寒河晴晚》 180cm×190cm 1994年

实际上,贾广健非常善于表现花的种种细节,在某种意义上讲,他的作品之所以充溢着饱满的意象正是因为细节的生动刻画。因此,我设想贾广健可能会经常或者至少在他的青年时代对花的自然生态做出过细致的研究,所以他才有能力将花朵、花茎到花枝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如此微妙和精彩。再者,贾广健在花卉的表现方法上,特别强调虚实的变化。如最常见的荷花题材,他多采用色粉的晕染和冲撞方式,在粉的成分和水的成分较多的情况下,将色彩冲撞到花朵的边缘地带,也就是说,贾广健的绘画并不是涂满了红色或黄色,而是用清澈的水去撞击浓厚的色粉,使得荷花的明暗和冷暖变化更具有一种淡雅的美感。

生命的质感|贾广健6张重彩花鸟


《碧水金荷》 76cm×68cm 1998年

花瓣与叶梗之间的叠加结构是最能体现花科种类的特征,也就是说,在普通人看来,更多在意的是诸如牡丹、桂花、菊花等各种花卉在叶瓣形状上的不同,而关于花瓣与叶梗之间应是如何叠合,却少有人去关注。所以,我认为贾广健在表现自然花卉的细节能力方面明显是超越前人的。正因如此,我们看到很多画家笔下的荷花,只是徒有荷花的外形,却缺少一种生命的质感。另外,贾广健很少描绘败落凋零的或是完全绽放的花卉,最喜欢刻画花朵刚刚盛开的瞬间姿容,如同美丽的年轻少女,这表明他是希望借助花卉的容貌来体现人性的美感。贾广健作品中的禽鸟也非常出色,尽管他的画面中很少出现禽鸟,但也不同于一般画家仅仅把鸟当作绘画符号,仍然是用心绘画、细致入微,趣味感也非常丰富。虽然画面的勾染不是十分厚重,却能够显现出鸟的精神和风采,这是贾广健花鸟的重要特色。

生命的质感|贾广健6张重彩花鸟


《溪塘过雪》 170cm×218cm 1999年

贾广健在没骨花鸟画中还借用了水彩画中的透明画法,包括不同色彩之间的叠加技巧。这些技巧更多是在没骨里面能够体现用笔的特点,花瓣、花叶与花茎之间,如何在体现形的同时体现笔意,或者是在用笔的同时体现花草的外形。实际上,花鸟画的最大难度在于既能表现出对象的形象特征,又能通过传统的笔墨体现出物象的意趣,从这方面来看贾广健做的非常出色。

生命的质感|贾广健6张重彩花鸟


《寒塘幽韵》 170cm×219cm 2009年

贾广健在画面中追求的饱满感也是一般画家所不具备的。传统的花鸟画多是淡雅清秀的折枝花鸟,是一种在极简的笔触中感受花鸟画的趣味。而贾广健喜欢在画面中制造出很多繁复紧密的图示效果,即使荷花、叶片以及花和叶之间的位置与实际不符,甚至同时加入了两三种不同的花卉来充实满构图,也会在贾广健淡雅笔意的转化中给人以空灵、疏淡的感受。

生命的质感|贾广健6张重彩花鸟


《秋来犹有残花艳》 90cm×90cm 2009年

注:图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