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逝者,整裝前行

西北的天,每逢節氣,都有點小脾氣。今年的清明,微冷。

望著這4月的韻律,嫋嫋娜娜,春風拂面;俯仰天地,心叩春楣;清明嗚咽,琴簫停彈;四海同心,警報響鳴。

追憶逝者,整裝前行

每一次清明,都是一次心路歷程,是一次祭奠先人,緬懷先烈的歷程;是一次洗滌思想,是一次救贖靈魂的滌盪;是一次淨化靈魂的精神之戰,是一次打敗功利、決勝冷漠、叩問美德、仰望英雄的戰爭。

今年的清明尤為特殊,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家決定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從上午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公告一經發布,就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紛紛擁護。

追憶逝者,整裝前行

“烈士”是黨和國家授予為國家、社會和人民英勇獻身的公民的最高榮譽性稱號。首批評定的14名烈士,有的是直接參與一線救治工作的白衣戰士,用生命守護生命,以大愛詮釋醫者仁心;有的是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公安幹警,以生命踐行使命,用熱血鑄就警魂;有的是用真心真情幫助解決群眾生活困難的社區工作者,用生命書寫擔當,用愛心守護家園。是他們無不奮勇拼搏、堅挺向前,為開闢綠色生命通道,與“病毒”賽跑,同“疫魔”鏖戰,終於取得“戰疫”的最後勝利。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的崇高精神永垂不朽!

追憶逝者,整裝前行

關於清明節,有個悽美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追憶逝者,整裝前行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聽從別人的主意放火燒山試圖逼介子推出來相見,誰知竟把介子推燒死。介子推死前留一份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據說就是來源於此;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追憶逝者,整裝前行

“魂斷最是春來日,一齊彈淚過清明”。清明祭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是一種不忘本的精神,天地是根,感天謝地,永遠記住為了疫情而獻身的英雄戰士和華夏同胞,“全國性哀悼活動”,正是為了銘記、緬懷和追憶烈士和同胞之功績。

追憶逝者,整裝前行

“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每一次對歷史的回望,都是為了再出發。而今年的“全國性哀悼活動”,正好讓我們對烈士和同胞“祭之以禮”,以嚴肅的儀式提醒著我們,不管到了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在這次巨大的疫情災難面前,白衣執甲的醫護人員,他們以“逆行”踐行使命,用生命守護生命……我們虔誠祭奠所有在戰“疫”中逝去的英靈,同時也衷心祈願,在以後的生活中,讓我們帶著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收拾行裝,重新出發。

追憶逝者,整裝前行

天地清明,人間有情。而今,我們默唸“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抬眼遠望,氣清景明,萬物萌發,春意深深。

追憶逝者,整裝前行

逝者安息、生者奮進!通過這次“全國性哀悼活動”,一定會讓我們洗滌思想、淨化靈魂、激勵鬥志,負重前行,在以後的生活中,讓我們記住來日方長、事業未競,共同攜手,做無愧新時代的建設者,再創輝煌佳績。


姑且慕容,在文字的海洋中摸索著前進文學新人,我手記我心,不問前程。喜歡,點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