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吃素,為什麼道士長得瘦,和尚卻老發福?原因只有4個字

看過《紅樓夢》的人一定記得“癩頭和尚”與“跛足道人”這2個角色,他們出場的次數不多,但賈寶玉的命運卻和他們息息相關。有趣的是,雖然曹雪芹並沒有在書裡點明他倆誰胖誰瘦,但影視劇中卻習慣安排癩頭和尚胖、跛足道人瘦。

同樣是吃素,為什麼道士長得瘦,和尚卻老發福?原因只有4個字


大家知道影視劇會迎合觀眾審美,《紅樓夢》電視劇的安排,也符合大家對和尚道士的一貫印象。同樣是吃素,為什麼道士給人的感覺就是清瘦,和尚卻常常愛發福呢?這還得從兩教的區別開始說起。

眾所周知,世界範圍內有三大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與此同時中國也有三大教:佛教、道教以及儒教。儒教大家都非常熟悉,暫且不討論,先說佛教。據考證,佛教的一些理念起源於中國的古象雄文明,後來它們傳播到了印度。

而印度佛教大約在公元67年傳入中國(當時中國處於東漢王朝統治時期),隨後慢慢與本土文化結合,形成漢傳佛教等分支。所以佛教在中國的歷史已經有2000年之久,只不過具體信仰的人數難以統計。

道教則是中國的本土宗教,與佛教理念不同,道教屬於“多神教”,神系複雜,供奉的神仙多得數不清;“道”無形無相,卻能化育萬物,這一點跟佛教的輪迴轉世、因果報應等理念不同,佛家講究修心,修戒、定、慧;道家既修身又修心,追求神仙般的世外境界。

佛家與道家理念不同,修行方式不同,所以給大家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佛家弟子日常功課就是坐著不動念經;道家弟子注重鍛鍊身體,注重養生以及維持外表仙風道骨。其實,這種認知完全錯誤。

很多人認為和尚與道士日常吃素,但和尚不注意鍛鍊,道士常常鍛鍊,這就是和尚胖道士瘦的原因;實際上“和尚道士都吃素”根本就屬於偽命題,史書記載,漢傳佛教吃素的傳統源於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梁武帝信佛,講究不吃葷,並且全力推廣這條戒律。

在梁武帝推廣之前,僧人們吃葷都不算奇事。即使到今天,世界上仍然存在不忌諱吃肉食只忌諱吃五辛(蒜、蔥、藠頭、韭菜、興渠)的僧眾;至於道家,道家對牛、烏魚、鴻雁、狗這4種肉食普遍存在忌諱,因為它們代表傳統的“忠、孝、節、義”。

至於其他肉食,講究並沒有那麼多,無論正一派的道士還是全真派的道士,都有葷素不忌之人。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家老覺得和尚胖、道士瘦呢?原因只有4個字:包裝效果。歷史上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從某些方面來說比道教好,影響力和關注度也高。

所以一旦爆出什麼醜聞,大家總會覺得佛教寺廟大、和尚養尊處優,養出了肥頭大耳和懶惰習性,導致有些人背離了佛門教義;對比之下,老有人覺得道士普遍隱居世外,不為大眾熟知,天天清水白菜過日子......說得通俗點,一個像富孩子,一個像窮孩子。

大家自然會覺得富孩子胖,窮孩子瘦,這種想象很合理。但想象再合理也只是想象,和尚中不缺瘦子,道士裡也不缺胖子,千萬別把電視劇中的修仙者當成真道士,他們為了上鏡為了展示“仙氣”必須瘦,這類包裝不應該被當成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