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的今生今世

對中國人來說,喝茶是一種生活方式,象徵著心靜。同時,也象徵著一個人的身份和品味。近些年,老茶的價值被髮掘,有了“喝茶就喝老茶”的說法。

顧名思義,老茶就是存放年份久的茶葉。也有人誤以為老樹茶就是老茶。其實不然,老樹茶是指一棵年齡有幾百年的茶樹生產出來的茶葉。兩者是有很大區分的。接下來要說的是老茶。

老茶的今生今世

老茶,作為一種高端茶,數量稀有、價格高昂且辨別難度大。

2013年,一筐1953年的天尖黑茶竟以1000萬元的價格拍賣出去。一直以來,老茶的拍賣在北京、廣州、廈門、香港等地十分活躍,各地收藏家、投資家爭相趕到會場,想一睹珍藏老茶的風貌。老茶的價值直至今天以及未來,將一直被看好,它的價格也會長期居高不下。市場的價格

老茶的交易可以說很“隱秘”了。每個老茶店有固定的銷售人群,也就是說老闆靠自己的人脈出售老茶。老茶一般不會擺在店裡貨架上,因為老茶的存儲需要特殊的環境,擺放出來會影響茶葉的品質。所以老茶交易是一個小圈子,主要在私下進行。常言道,懂的自然懂。老茶交易有固定的渠道,不受炒茶影響。目前,老茶的消費人群主要為50~70後,現代年輕人大多數不瞭解茶,更不要提老茶了。而且老茶的消費對象是有一定經濟能力和專業玩家。消費市場主要在北京環渤海大灣區、上海杭州灣和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這些都是國內頂級商業貿易地區,可見老茶的層次高端。

市場上,有時掀起炒茶的風波。2007年,普洱茶的概念曾被瘋狂炒作,價格翻了又翻,翻至百倍,導致普洱茶的價格甚至貴比黃金;2013年,班章兩三千元一片,冰島被炒得紅紅火火。這波操作以到達炒茶的巔峰,之後兩年一直下滑,終是一場泡沫。這也是老茶和這些茶的區別。老茶不會有炒茶的嫌疑,規避炒茶的風險。

老茶的今生今世

老茶的價值,真有人們說的那麼玄乎嗎?且聽我細細說來。

世界上的事物往往不是由單一因素造成的。而決定老茶價值的因素也是繁多的。對於老茶來說,不是光年份久就算得上珍品了。這還取決於茶葉的質量、茶葉的種類(因為不是每種茶都適合成為老茶)、茶餅的製作工藝和茶葉的包裝等。製作精良的茶磚和茶餅堪稱工藝品。

老茶相比於新茶,褪去了“青澀”,口感醇和,喝起來相當順口。而存放20年以上的老茶,開始起藥香。這說明老茶已不再是普通的茶了,它具有了一定的藥性,更利於人體。這也難怪有人一病不起,喝了老茶後,竟奇蹟地好轉。喉嚨腫痛、鼻塞的茶友喝兩道老茶,還能感覺到其甘甜,鼻子有種被打通的感覺。

許多人珍藏老茶,是因為老茶是時間和空間的載體。老茶承載著悠悠歲月,承載著歷史。它像一位沉思的老者,因而收藏家們將老茶當成自己的老友,輕抿一口老茶,彷彿在和它對話、在和過去對話。

目前市場上仿製老茶的技術可謂以假亂真,甚至仿製到包裝,這就造成了鑑別老茶的難度。

那麼存放了多少年的茶才算老茶呢?

關於“老茶”的說法,目前市場上墨守成規的年限,大多是憑口感和滋味來鑑別,並且根據茶類和茶性的不同,每種茶成為“老茶”的存放年限也不同。

在白茶界,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存放了一年或兩年的白茶,被稱為陳茶;存放了三年的白茶,被稱為老白茶,這個階段的白茶,已經具備了老白茶的基本“體質”;而存放了7年,甚至更長年份的,價值就更高,也很稀有。

普洱茶最大的魅力在於四個字——越陳越香。普洱茶有生普洱和熟普洱之分。熟普洱屬於黑茶的範疇。它們分別成為老茶的年份不同。熟普需陳放五年以上,等待滋味變得醇化之後,才能成為老茶,而想要變成完全的熟普,就須要陳放二十年以上或者更久。而普洱生茶,在合適的環境下自然存放後,也要存放二十年以上才能醇化至成熟。

老茶的今生今世

根據經驗得出,在保存良好的情況下,安溪鐵觀音存放十五至三十年,茶葉的香氣、滋味和口感等都達到一個頂峰,這時的鐵觀音就已經成為老茶,並且是最好的一個時間段。

武夷巖茶,也流傳著一個說法:三年陳丹,十年陳茶,三十年陳寶。但目前市場上多數陳年巖茶的年份在三至六年之間,存放了十年以上的十分稀少,實在是可遇不可求。

未來的老茶即是現在的新茶,老茶愛好者們不如現在就行動起來,親自挑選有良好品質的茶葉,儲藏起來,在未來的多少年,拿出來沖泡,到那時回憶也隨著茶香縈繞心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