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西遞,一個皖南小村,950餘年的風雨滌盪之後,如今像博物館一樣沉默於世。

和宏村一樣,這裡位於安徽黟縣,距離宏村大約有20分鐘的車程。情調與韻味和宏村同屬一脈,但是比宏村略顯厚重。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或許是因了這裡的建築更加原始,房屋的主人多是官宦或富甲一方的商賈,所以,承載的光陰和故事也就更加宏大麴折。

進入西遞,必先經過一個牌樓,而這個牌樓用400年的靜默,遙望這方大地,與這座村落同呼吸共命運。據說早年間,這裡有很多牌樓,只是因為歷史原因而湮滅與歷史的長河,唯剩下眼前這座落滿滄桑的建築,成為西遞的標誌性存在。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說到這座400年前的牌樓,當然不得不提起一個叫胡文光的人,他是西遞村土著,在明代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科考中舉,史料記載,他擔任過萬載縣(今屬江西省宜春市)的縣令、膠州刺史兼理海運等,因為他為官清廉,築城牆,修學校,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西遞村口的這座牌樓就是為了紀念他而修建。

在此後的數百年間,胡氏家族出出現了100多位官吏、商人和文人,毫無疑問,這些在彼時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都會在這裡修建自己的祖宅,而那些數百年前的建築房屋,如今成為藝術品一樣存在於這塵世一隅。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在牌樓的左側有一座兩層建築,上面寫著“走馬樓”三個字,過去瀏覽一番,在門口的一塊導覽牌上寫有一段介紹,原來,“走馬樓”又叫“凌雲閣”,原建築修於清代道光年間,但是早已坍塌,如今這座是後人依據當年的佈局重新建造。在一些特定時日,這裡會表演傳統劇目黃梅戲,還有拋綵球等節。走馬樓旁邊還有一座小石拱橋,在晴朗的月夜,可欣賞到“西遞八景”之一的“梧橋夜月”。

過了村口牌樓,沿池塘前行,對岸是一片燦爛的油菜花田,那些鮮豔的顏色與古樸的建築相互輝映,形成一幅賞心悅目的油畫,引得無數遊客駐足拍照。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隨意拐進一小小巷,如同闖進了一片前世的光陰,巷子兩側的每一座建築的牆壁都浸透歲月的痕跡,斑駁中有久遠的日月餘輝,有不可觸摸的萬千風塵。

在一處看起來恢宏的院落房屋前,那門前的石雕、窗欞的木雕、屋簷的磚雕,華麗的讓人驚訝,那些雕刻每一筆似乎都盈滿傳統文化的脈絡,不知道彼時這些院落的主人有著怎樣的人文內涵,將自己的家園修建得如此完美,或許那個時代中國的傳統文化已根植於這片土地的每一人的血脈。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這裡形成村落的時間是在北宋時期,似乎要早於宏村,在過往的歷史中,也很少遭受戰亂侵襲,所以這裡的村落依舊保持著原始形態。

村裡的小巷基本都是青石鋪就,與整個環境相得益彰,顯得淡雅樸素,村中的溪流蜿蜒於每一座房前屋後。和一個老人聊天,他的徽州話聽著比較吃力,但仔細分辨還是能聽懂一二,他說這裡原本不叫西遞,叫西川、西溪。我問他為啥叫西溪?他指著腳邊的溪流說,村中有三條這樣的溪水,都是自東向西流淌,所以以前這裡叫西溪,在1998年的時候改名叫西遞。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在我國的大地上,幾乎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歷史,不過有的村莊因了久遠的歲月而遺矢了自己的文化脈絡,而有一些至今還綿延不絕,這其中房屋建築和歷史人文或許是讓其爍爍生輝最強基因。

西遞的建築無一例外全是明清時期的原始面貌,灰白的牆壁,黛色的青瓦,飛翹的屋簷,以及錯落有致的馬頭牆,遠遠望去,極具韻律。而在周邊綠水青山的映襯下,村落更顯恬靜、雋永。

有人說這裡的房屋是中國建築史上的瑰寶,的確,僅就雕樑畫棟來說,現在的建築匠人似乎未必能超越前人,而在藝術表現方面大概也是望塵莫及。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沿一條巷子前行,村中有一處類似小廣場的空地,在這方小天地的一角有一座建築“大夫第”,在二層的樓閣之上,簷眉下方一塊匾額上寫著“繡樓”兩字,看一眼就有飽滿的畫面感浮現於視線裡。

彼時,這裡一定有很多大戶人家的小姐在擇偶時候登臨此處吧,她們或花枝招展,或面含羞澀,手持一枚牽繫自己命運的繡球,等待樓下有緣人來接。不過這處“繡樓”也不僅僅是用來拋繡球的,還可以對對子來決定自己的姻緣。無論怎樣,這座建築在早年對當地人們的婚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只是不知道,那些柔弱羞澀的女子有著怎樣的選擇策略,手中的拋繡球應該不是隨便那麼一拋吧,萬一砸中了那個不喜歡的青年又該如何?誰知道呢,光陰那麼浩蕩,滌盪了這裡草木和樓閣,也掃盡了落葉和塵埃。

和其他地方的徽派建築一樣,這的院落呈四方形,外面的牆壁上幾乎沒有修建窗戶,據說這是因為當年人們為了防盜,而故意如此設計,走進一處庭院,房子屋簷遮掩整個院落的天空,中間只露出一方天井,有采光和通風的作用。不過關於院落天井,這裡始終有一種說法是為了聚財,下雨的時候,雨水會順著四面屋簷流到院子裡的水缸,寓意“四水歸堂”,也就是說四方之財彙集天井,肥水不會外流。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西遞的大戶人家建築較多,每一處似然佈局看起來差不多,但是仔細觀察,它們又各有不同,各有自己獨特的人文氣息。比如這裡的“桃李園”、“三畏堂”等等,“桃李園”是兩層樓閣,早年是一處私塾,由本村的徽商胡元熙所建。

有趣的是,二樓的木板牆壁有一些小孔洞,如果沒人解釋,幾乎每個外來人都不知道這些小孔的作用,其實這些小孔是這家小姐偷窺用的。那時候來這裡的讀書的都是青少年男孩,而懷春的少女常常會透過這些孔洞來偷看,尋找自己喜歡的小男生。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忽然覺得,如果自己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或者古建築藝術有足夠多的瞭解,那麼這裡簡直是可以一一探尋的絕佳之地,那些景緻寬大的宅院、歷史遺留的門框、精美的彩繪和壁畫石雕等,無一不體現了傳統文化藝術的精華。

窄巷曲經通幽,小徑橫貫縱連,置身其中,靜動自然。偶爾會遇到一隻小狗優哉遊哉,或者一位老人蹣跚而行,恍惚間,時光宛如綢緞光滑而遲滯。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西遞古鎮 斑駁的光陰裡迴盪著前世的遺風

西遞村落的外圍,是大片的山坡沃野和綿延的河流,炊煙與田園,小徑與屋舍,氤氳出一幅素雅畫卷,而在一處油菜花田裡,幾尊稻草人在田間勞作,牧童短笛,草長鶯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