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得住分歧”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感受到1+1>2的教育效果

在孩子面前

妻子需要为丈夫树立父亲的权威

这是母亲的角色

丈夫同样需要为妻子树立母亲的权威

这是父亲的角色

01 急着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权威的父母,只会让孩子觉得“有利可图”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即便是情投意合做了夫妻的两人,在教育孩子上都会擦出观点碰撞的火花。

原本是不起眼的小火花,却因为夫妻俩急于在孩子面前树立各自的权威而愈演愈烈,最终变成大火熊熊燃烧。这团火,多少家庭帮它起了名字,叫做“分歧”。

去年亲子节目《育儿大作战》里有一对夫妻成为整个节目里最吸引我的人,只因他们那处处相反的育儿观。他们经常在孩子面前为了一件小事争吵,还会彼此数落对方的观点,坚持自己的观点,树立自己的权威

在孩子出门是否需要涂防晒霜的小事上,母亲怕孩子晒黑坚持要帮孩子涂抹防晒霜,而作为营养学专家的父亲却觉得户外活动不需要擦防晒霜。

“藏得住分歧”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感受到1+1>2的教育效果

爸爸话音刚落,同样持否定意见的孩子乐了起来,拉着他的同盟爸爸开心地出了门,唯独留下妈妈急忙把防晒霜收拾起来。

原本是一家人好不容易出门游玩,却在孩子是否能玩冲锋艇这件事情上夫妻两人又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了起来。

保守的妈妈觉得孩子才9岁,冲锋艇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充满危险的,她认为作为一个母亲有责任保证孩子的安全。而爸爸却觉得,孩子的年龄足够让她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天性好玩的孩子默默地看着这一切,等待着某位同盟军的发言。

果然,这个时候爸爸站了出来,和孩子一唱一和地问答道:

“藏得住分歧”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感受到1+1>2的教育效果

孩子信心满满地说:“有”。

看到孩子非常赞同自己的说法,父亲又接着跟孩子一唱一和下去:

“藏得住分歧”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感受到1+1>2的教育效果

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有”。

当父亲觉得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女儿的支持,当女儿觉得自己的想法有着父亲支撑的时候,两个人大手牵小手购买冲锋艇的入场票去了,留下妈妈一个人在背后,而她的观点只能自己消化。

不仅即将出门两人要吵,出了门也要吵,就连在家里两个人都会起争执。因为女儿喜欢养小宠物,但是父母俩人的意见还是再次起了冲突。当洁癖的妈妈遇上爱宠物的爸爸,两个人从一只旧猫的离去吵到一只新猫的到来

当女儿的想法有了爸爸这位支持者后,家里还是迎来了一只猫咪。但是,妈妈下令不允许把猫咪放出来任意在家溜达,而是应该留在猫窝里。

可能是每次吵架妈妈的观点都找不到支持的一方,当命令下达之后,父女俩还是经常没有遵守命令

,经常在妈妈在家的时候把猫咪放出来溜达。

妈妈终于忍不住说了孩子和丈夫几句,没想到孩子反馈给自己的却是“压根不理解妈妈的害怕”的话语:

“藏得住分歧”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感受到1+1>2的教育效果

夫妻俩每一次争吵都会形成两种声音传递给孩子,而作为机灵的孩子当然会选择对他自己有利的那一方。

当父母急着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权威,急着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跟对方对抗的时候,往往“有利可图”的都是孩子,孩子会寻找支持他观点的那方作为保护伞

02 教养观点不一致的父母,只会导致孩子站立不稳,也会增加教育好孩子的难度

夫妻俩本来各自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但是爱的方式存在很多种形式,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脑海中的想法才是更好的,于是浓浓的火药味就蔓延开来。

当父亲去否定母亲的想法时,孩子不会认可母亲的权威。当母亲不同意父亲的主意时,孩子同样不会认可父亲的权威。夫妻俩着急树立起的权威,到最后都是给了对方看,孩子压根感受不到。

孩子能感受到的只是父母俩互相站不住脚,互相拉踩对方。而当父母彼此站不住脚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又如何能站稳呢?

曾经看到过一项调查,专门针对父母教养观点是否一致的问题。在调查的过程中:

专家们发现教养观点一致性高的家庭,孩子学习成绩更加优秀。

“藏得住分歧”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感受到1+1>2的教育效果

数据显示:

孩子学习成绩排名在前10%的家庭中,有85%的家长能够保持教养观点基本一致,或者即便存在一谢分歧但双方都可以友好解决。


剩下的14%的家长,即便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处于他们很难调和的分歧和巨大冲突的环境下,我想孩子或多或少会走下坡路。


而孩子学习成绩排名在后20%的家庭中,父母观点能保持一致的仅仅只有20%,大多数是两人观点存在分歧。

简单的数据,却最能反映事实,最具有说服力。父母教养观点不一致的家庭,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感到无所适从,孩子接收到多种复杂的声音,到最后无奈的他只能选择听从自己的心声

孩子长期处于这种家庭氛围,很少孩子能在学习上专心致志。因为每当他想要认真学习时,房门外或者近在咫尺的争吵声又会响了起来。

而每一次观点不一致,就意味着砍掉了父母关注孩子成长的时间,这样无形之中增加了教育好孩子的难度。

就像章龄之在《天天向上》所说的,爸爸陈龙因为经常在外拍戏,监督孩子学习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妈妈身上。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妈妈章龄之戴起了“严厉”的面具

而爸爸不仅没有跟肩负重任的妈妈站在一边,反而当着孩子的面心疼起孩子,这样孩子之后更加会觉得被妈妈逼迫着学这学那是很痛苦的事情。之后妈妈再次要求他做事的时候,孩子只会想起爸爸的声音

“藏得住分歧”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感受到1+1>2的教育效果

就连汪涵也赶紧评价了爸爸的做法:

“哎呦,这个不对其实。”

不要再去想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一人唱白脸一个唱黑脸,这样孩子只会黑白不分,他自己也不知道应该选择何种颜色,就只能哪种轻松就乱涂那种颜色

久而久之,父母想要帮孩子纠正过来,那只会越来越难。与其唱白脸黑脸,倒不如夫妻俩一起好好地教育好孩子。

03 教育孩子的过程,“藏得住分歧”的父母,才会给孩子带来1+1>2的效果

不怕父母起冲突,最怕父母在孩子面前起冲突。很多时候,往往父母这会起了争执,过会就可以烟消云散。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即便看着你们不吵了,他自己的心底里也会“吵起来”。

而这种心底里的“争吵”,是最折磨人的,他可以慢慢吞噬孩子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把积极的孩子偷偷换成消极的孩子。而这种转变,最大的贡献值就是父母的分歧。当我们把分歧“藏起来”时,孩子也不会被“偷偷换掉”。

永远保持关系是第一,观点是第二

心理学专家叶壮在一次采访过程中,被问道夫妻俩有育儿分歧的时候如何解决,他这样说道:

“藏得住分歧”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感受到1+1>2的教育效果

夫妻俩要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互相尊重。在孩子面前,母亲帮助丈夫树立起父亲的权威,父亲帮助妻子树立起母亲的权威。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夫妻相亲相爱的过程。

我们不能让“分歧”破坏了我们与对方、与孩子建立起的亲密关系。分歧是客观存在的事情,出现分歧反而是在警示我们运用良好的关系去完美地解决它,不然分歧到最后只能成为分离

好莱坞明星朱莉和皮特,交往10年,结婚2年,拥有6个孩子的他们原本是幸福的八口子。但最终他们俩还是分道扬镳,只因为教育观点的分歧。

“藏得住分歧”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感受到1+1>2的教育效果

当关系破裂时,分歧还重要吗?

“暂时沉默”是对不同观点的尊重,也是对家庭的最大贡献

当我们建立起良好关系后,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解决分歧这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一个事情当然允许有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声音,只是在孩子面前,当家庭里已经出现了一种声音,这个时候我们暂时性地沉默胜过争锋相对,硬要多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胡可在节目里曾谈到与沙溢出现育儿分歧的时候,沉默是当时处境下最好的选择方式。

不沉默,孩子会从两种声音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或者直接撇除掉这两种声音,孩子做什么事情头顶上都会有“保护伞”

“藏得住分歧”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感受到1+1>2的教育效果

当我们和对方出现不同育儿观念时,不要着急树立自己的权威,不要抢着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对方,求同存异何尝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良药?

我们先把分歧“藏起来”,先与对方建立相亲相爱的关系,在对方发言时,保持沉默,帮助对方树立起权威,才不至于让两个人的教育出现1+1却等于-1的效果

正如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所说的那样: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教育,它其实没有声响。它只是让走在前面的父母,少点分歧,多点一致。纵然有分歧,也应该“完美地藏起来”

然后我们的孩子自然而然也会让我们再无分歧,优秀得无可挑剔。


文/没有感情的情感,我有一个包袱,专门收走你们的各种困惑,喜欢就请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