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的你,对学生时代痴迷的报纸,现在能否静下心去读它?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向好,从单位寒假放假至今,“静匿”了2个多月的邮递员开始进入校园,陆续送来堆积如山的报纸了。

上午,单位负责收发信件、报刊的大姐,将厚厚一摞积压至今的报纸,放在了我办公室门外的窗台上。看着厚厚的、透出墨香味的报纸,再转身看看办公桌上,已经用习惯的电脑,不由产生了许多遐思。

身在职场的你,对学生时代痴迷的报纸,现在能否静下心去读它?

这几年,无论是上级要求的,还是业务工作需要的,订阅的报纸、杂志越来越多,不仅增加了单位的年度预算,也让各个部门在处理报纸上,伤透了脑筋。

回想起学生时代,作为一名山东人,每到早晨下课时间,总会到学校的报刊亭去抢着买《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等报纸,带着渴求的心情,迫不及待的想获取最新的消息。

“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从手机的更新换代,到网络的飞速发展,再到信息呈现的方式创新,我们获取新闻、素材的速度在加快、内容在丰富、方式更多元。

而,曾经,备受人们喜爱的报纸,却渐渐受到了“冷落”。

在单位里,对报纸的态度,俨然是“两极分化”。有的同事热衷于看报,并且看的非常仔细、认真;有的同事从年初发的第一份报纸,到年底的最后一期,从来就没有打开过,只是整整齐齐的摆放好,等待收废品的大爷,将其“变现”,去痛痛快快的喝一壶去。

报纸,在职场人的眼中,所存在的地位发生着如此巨大的变化,不仅是一件“忧事”,也是一件“乐事”。

“忧”在于,原本承载着知识、信息、资源的纸质媒介,直接变成了废品,将来源于通讯员、记者、编辑、校对、印刷等各流程的辛苦,成为了“碍手碍脚”的物品,令人心酸。

“乐”在于,我们的媒体发展更加多元、更加升级,反映出人们获取讯息的渠道、途径在拓展、丰富,不再局限于时效性差的报纸,也不再拘泥于单一的风格。

这也可以理解,当办公室的同事看到报纸时,不再是曾经的对信息的渴望,因为他早已通过其他渠道获知了。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很多人没有时间“优哉游哉”的看报纸了,更多的是在休息之余通过手机等方式进行“碎片化”阅读。

身在职场的你,对学生时代痴迷的报纸,现在能否静下心去读它?

我一直喜欢读报纸,不是因为自己接受新媒体的能力差,反而自己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为一的“两栖动物”。

受到工作业务的影响,每年我订阅的报纸数量、种类是比较多的。虽然每天的工作很多,但每次下班以后,总会习惯的翻阅当天报纸的内容,也会经常将其放在包中带回家阅读,次日再带回来。

我总觉得,当习惯阅读网站新闻、电子书的时候,每天拿出一定时间去看看纸质的报纸,也有一番滋味。同时,在阅读时,闻到的墨香味,又给获取知识营造了一种气氛。

当然,报纸上的新闻,当自己看到时早已成为了“旧闻”,但并不妨碍自己阅读报纸。因为,其中的一些内容还是有可取之处。

另外,自己也有一个习惯,就是将精彩的内容剪下来,集中成为“剪辑本”,没事的时候翻翻看看,也算是一个乐趣。

一份报纸,所展示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与照片,也有许许多多的信息和文化。所以,当今的职场人,当我们没有时间再拿起报纸时,还是应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通过其他方式,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加油”。

这样,有益而无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