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至死未能再見到賈母?外婆與外孫女之間,平淡但不離不棄

黛玉至死未能再見到賈母?外婆與外孫女之間,平淡但不離不棄。

我們知道,《紅樓夢》後四十回裡,設計了黛玉病逝,賈母放棄黛玉,甚至連死也沒有再見一面的情節,一直飽受人們詬病。就賈母對黛玉一貫的寵愛來說,這種情況有可能出現嗎?

黛玉至死未能再見到賈母?外婆與外孫女之間,平淡但不離不棄


黛玉初進賈府,賈母的表現態度就不是一般的異常。黛玉在榮國府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下人口裡的:


“剛才老太太還念呢,可巧就來了。”

平平淡淡的簡短一句話,其實就充分說明了賈母對這個外甥女的期待。黛玉的母親出嫁之後再也沒有回過孃家。黛玉6歲來到外婆家,此時的賈敏已經作古。對賈母而言,何嘗不是期待著出嫁女兒回家省親?

如果說元春的元宵節省親,還有太多的政治成分在裡面,即使骨肉親情也得為皇家身份讓步。那麼,賈母對賈敏的思念,才是最樸素無華的母女骨肉深情。

黛玉至死未能再見到賈母?外婆與外孫女之間,平淡但不離不棄

隨著賈敏的過世,更是平添了許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悽苦。於是,黛玉的到來,讓賈母老懷大慰,這是每一箇中國人都能明白的情結。

實際上,黛玉進府之後,在整個賈府極為尊貴的賈母,甚至等不及黛玉進來參拜,而是選擇自己迎了出來。這對黛玉而言,是一份實打實的殊榮。以賈母之尊、以外婆之尊迎接一個6歲的小姑娘,誰能說這不是一份普通但無比珍貴的親情?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我們年幼之時,去外婆家的情景。那個滿頭白髮的老太太,即使不至於像黛玉對賈母這麼陌生,但同樣也是依門而待、攜手而送。這就是一個老人對自己出嫁女兒的一份思念。

黛玉至死未能再見到賈母?外婆與外孫女之間,平淡但不離不棄


如果黛玉的母親賈敏還在,或許賈母還不至於表現得這麼迫切。隨著賈敏的過世,這份熱切也就轉嫁到了黛玉頭上。

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賈母在榮國府也有為難之處。作為一個鐘鳴鼎食的公卿世家,某些事情,賈母未必就能無所忌憚。更何況,中華文化裡,從來就講究水到渠成。

賈母對黛玉的安排,就表現在對黛玉的居所上。一個時刻惦記、曲指計算外孫女行程的外婆,會忘記為她安排最溫馨的房間嗎?這顯然就是說不過去的。

黛玉至死未能再見到賈母?外婆與外孫女之間,平淡但不離不棄

唯一能說得過去的,就是賈母故意如此。待黛玉到了之後,沒有居處也就成了就地取材,靠近賈母也就顯得那麼自然了。

有人認為,賈母讓黛玉和寶玉一起居住在碧紗廚,是早就算計好的。在我看來,其實還真有點冤枉老人家了。

賈母當時確有故意之處,但賈母之故意,未必就是考慮到了婚姻大事上。更多的還是為了好好照顧這個外孫女、更是照顧自己的女兒。

黛玉至死未能再見到賈母?外婆與外孫女之間,平淡但不離不棄


我們只看到賈母在賈府的風光,誰會在意她也曾有過一段悽苦的歲月?從重孫媳婦熬到自己也有了重孫媳婦,邢王二夫人在賈赦賈政面前的地位,尤氏在賈珍面前的地位,就是當年賈母在賈代善面前的地位。即使錦衣玉食,賈母心中之苦也是壓抑了很多年。

如今,雖然未必有苦盡甘來那麼誇張,但總算是揚眉吐氣。眼巴巴看著自己的唯一的女兒留在這世界上唯一的骨肉,換做哪一個外婆,也未必就能輕易放手讓黛玉遠行。

黛玉至死未能再見到賈母?外婆與外孫女之間,平淡但不離不棄

還有當賈母問及黛玉讀了哪些書,黛玉回答剛讀完四書。之後回問姐妹們讀了什麼書。賈母的回答是“認識幾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而實際上,無論迎春還是探春,在後來的表現裡哪裡是“認識幾個字”?

賈母這個外婆,對黛玉這個外孫女,可謂是用情至深。這麼一份骨肉深情,怎麼能做出黛玉病危而不去探望之舉?

黛玉至死未能再見到賈母?外婆與外孫女之間,平淡但不離不棄

想當年,黛玉第一次進府,賈母就摟著黛玉說道:


“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

賈母真的就是隻喜歡賈敏而忽視賈赦賈政兄弟嗎?這顯然是不成立的。封建社會里重男輕女之情,賈母也未必能例外。但賈母既然說出這樣的話,自然就有她的道理。無非就是賈敏早逝,才最為掛念與不忍而已。

黛玉至死未能再見到賈母?外婆與外孫女之間,平淡但不離不棄


這份心情,也正是每一個老人心裡最大的痛!誰不想自己的兒女永遠承歡膝下?即使她們遠嫁他鄉或遠離自己,只要能報個平安,家裡的老人就永遠是幸福的。

而賈敏的早逝,客觀上也就成全了黛玉的加倍受寵。女兒是母親的小棉襖,這絕非虛言。或許,在賈母心裡,看到黛玉,就會有一種見到女兒的錯覺。

既然,賈母對黛玉有這麼多複雜而不可撼動的情結,尤其是賈母只有賈敏一個女兒、還是已經過世的女兒。有什麼理由,黛玉病危之時,賈母能避而不見?則這完全就是有悖於人性的!

黛玉至死未能再見到賈母?外婆與外孫女之間,平淡但不離不棄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外婆,有時候比奶奶更能代表血親、離別。因為奶奶是在家的,而外婆是別家人。來到外婆家,實際上又是一種情感上的迴歸。那個依門而待的老太太,永遠是記憶深處的溫暖。賈母對黛玉,必將是不離不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