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伊朗君王谱】萨非王朝(一):建国进程


【古伊朗君王谱】萨非王朝(一):建国进程

萨非王朝(一):建国进程

伊朗萨非王朝(阿拉伯语:سلسلهٔ صفويان,英语:Safavid dynasty;1501—1736年),又称萨法维王朝、沙法维王朝、波斯第四帝国,是由波斯人建立统治伊朗的王朝,是继阿契美尼德,帕提亚,萨珊以来第四个完全统一伊朗东西部的王朝。

1502年,伊斯玛仪在伊朗建立萨非王朝,伊斯玛仪自立为伊朗王,建都大不里士,为了巩固新的政权,萨非王朝宣布什叶派伊斯兰教为国教,并且开始了什叶派教义的宣传活动。阿巴斯大帝时期王朝达到全盛。苏莱曼一世时期(1666—1694 年),萨非王朝开始衰落。1747年纳迪尔沙阿被刺杀后萨非王朝王室后裔又被立为伊朗沙阿,但是这个短时间统治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为桑德王朝提供一个合法的过渡借口。1760年伊斯迈尔三世短暂的傀儡统治就结束了,卡里姆汗觉得他的力量已经足够巩固,他正式登基,结束了萨非王朝。

萨非王朝强盛时,疆域东起呼罗珊,西至幼发拉底河,北抵卡拉库姆沙漠与咸海,南达波斯湾与阿拉伯海,囊括伊朗全境,伊拉克大部,高加索部分地区,土库曼斯坦,阿富汗西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在阿巴斯一世时期,版图甚至远达库尔德斯坦与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

萨非王朝将伊斯兰教什叶派正式定为波斯国教,自萨珊王朝之后首次完全统一了伊朗的东部与西部各个省份,由此重新激起了古代波斯帝国的遗产,是伊朗从中世纪向现代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

1.王朝起源

萨非王朝起源于一个于14世纪在阿塞拜疆非常昌盛的名为Safi的萨非教团,这个教团的创立者是萨非·丁(Safi Al-Din,1252年—1334年),这个教团就是以他命名的。

萨非王朝起源于今属于伊朗的阿尔达比勒,至当代为止在该城里还保留有他的圣陵。由于蒙古人的西侵,在今伊朗西北和土耳其东部产生了一个政权真空,萨非所建立的教团的任务在于平息这些混乱。在15世纪里,随着帖木儿帝国的衰落这个教团得以乘机获得政治与军事力量。1447年教团的领袖将教团改变成一个试图获取波斯统治权的什叶派运动。


【古伊朗君王谱】萨非王朝(一):建国进程


2.建国进程

15世纪奥斯曼帝国不断扩张,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通过迫害什叶派他们试图稳定被占领地区。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禁止什叶派。1501年对奥斯曼帝国不满的阿塞拜疆和东土耳其民兵(由于他们使用红色的头巾被称为“红头”)与萨非教团联合占领了大不里士,推翻了当地土克曼人的白羊王朝逊尼派君主。

当时的萨非教团主是一个15岁的少年伊斯迈尔一世。从父系来看他是萨非教团创始人萨非·丁的后代,而从母系来看他是白羊王朝创始人的外孙子。为了稳定政局他自称是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与穆罕默德的继承人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的后代。为了进一步巩固他的王权他自称是萨珊王朝的后裔,称自己为沙赫。

伊斯玛仪一世自登基之日起就致力于武力统一伊朗和向外拓展疆土。1503年—1508年经广泛战争几乎征服整个波斯、亚美尼亚和伊拉克大部。1510年,伊斯迈尔一世与另一位中亚征服者,乌兹别克汗国汗昔班尼激战于呼罗珊,获胜(谋夫战役,昔班尼于是役阵亡)。伊斯迈尔一世向西推进的行为终于导致他与奥斯曼帝国的冲突。1514年在查尔迪兰战役中,伊斯迈尔一世被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击败,他两个妻子被塞利姆抓获。对土耳其军事力量的共同担心使他向一些欧洲国家伸出橄榄枝(包括威尼斯、西班牙和匈牙利)。

伊斯玛仪一世的对内政策主要是,宣布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并自任什叶派的领袖。他还是一位有学问、有教养的人,能够写诗。战败后伊斯梅尔很伤心,因为他的无敌的光环也随之破灭,也没有参与政府事务。


【古伊朗君王谱】萨非王朝(一):建国进程


3.扩张与内乱

伊斯玛仪一世死后,十岁的儿子塔赫玛斯普一世即位。他于1538年兼并希尔凡汗国,又于1551年把舍基并入波斯。1544年,他帮助印度莫卧儿皇帝胡马雍恢复帝位。塔赫玛斯普一世因此得到坎大哈作为回报。约在1548年,塔赫玛斯普一世把王朝的都城从大不里士迁至加兹温。

塔赫玛斯普一世在位时期,波斯连续不断地与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汗国(后改名布哈拉汗国)互相攻战。

在初期的奥斯曼—萨非战争 (1532年—1555年)中,奥斯曼帝国最终取得了当代相当于伊拉克的那片土地,塔赫玛斯普一世只好在1530年代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缔结哈布斯堡—波斯同盟,共同在军事上对抗奥斯曼帝国。1553年,塔赫玛斯普一世抵御了奥斯曼帝国苏丹苏里曼一世的进攻。1555年,塔赫玛斯普一世与奥斯曼帝国缔结了和约。1565年,塔赫玛斯普一世取消关税。1576年死于加兹温。塔赫玛斯普一世死后,其子伊斯玛仪二世在与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三世的战争中失败(1578年),失去了外高加索地区。

伊斯玛仪二世逝世后,奇兹尔巴什(什叶派土库曼武装)军队派系推举他的弟弟科达班达为下任沙阿。波斯的宫廷不和让外国势力有机可乘。乌兹别克人一度入侵伊朗东北部,其后被马什哈德总督击退。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是科达班达统治时期最重要的事件。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三世在1578年对波斯萨非王朝发动战争,战事一直延至1590年。维齐尔拉拉·穆斯塔法帕夏(Lala Mustafa Pasha)率先入侵格鲁吉亚和希尔凡,另一支由奥斯曼帕夏(Osman Pasha)和费尔哈德帕夏(Ferhad Pasha)率领的军队在1585年攻陷了大不里士。科达班达派遣长子哈姆扎·米尔扎迎战,但他在作战期间遇害身亡,大不里士在此后20年一直受奥斯曼帝国管治。 [3] 当乌兹别克人大举入侵呼罗珊时,当地的乌兹别克基齐勒巴什派系领袖穆尔西德·古利汗认为推翻沙阿的时机已到,扶植科达班达的儿子阿拔斯·米尔扎,当时阿拔斯·米尔扎受到穆尔西德的保护。穆尔西德和阿拔斯赶往加兹温,阿拔斯在1587年10月成为新任沙阿。科达班达并没有作出反抗,同意逊位。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