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孩明理,劝父让家产,福寿双全


稚孩明理,劝父让家产,福寿双全

清朝时湖北麻城县有一位缙绅,家中有了一定的积蓄,于是想要按照契约赎回二十年前卖出的田产。

他的儿子刚刚满十二岁,知道了父亲的打算后,问父亲:“当年买了我们田产的人一共有多少家?”父亲说:“大约二十多家。”儿子又问:“他们买到这些田产后,在上面又花费了多少?”父亲又告诉了他其中大概花费的杂费。

于是儿子慢慢的说道:“如果我们现在把地买回来,别人家吃亏太多了,即使买回来,也一定会损伤我们的阴德。而且我们现在有积蓄,可以买到田地,何必非要争人家二十多家养命的田产呢!而且小户人家得田产也难,我们家买田容易一些。而且如果他们以当年同样的价格买田,只能买到现在一半的亩数,况且钱币到手,更容易先花费出去。”

父亲沉默了很久说:“我儿子说的很有道理,但墓边的十八亩地一定要买回来,以供祭扫,其它的地就不买了。”儿子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应当以现在的价格公平购买,不能以之前的契约价买。”父亲也答应了他。

这件事后乡人们十分感谢这位缙绅,常常在猛将小祠中祈祷他们得福。他的儿子在十八岁那年科举考试接连及第,从部司提拔为严州太守。一天骑马过桥,马想要跃过河水,他忽然见到猛将的手在空中出现,扶了他一把,于是他端坐在桥边上。之后他想到,原来是乡人们经常为他父亲求福给他带来的福分,后来他活到八十多岁。

稚孩明理,劝父让家产,福寿双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