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守城將領為何保盧斯想降而維登布魯赫卻不?


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的1943年1月8日,蘇軍頓河方面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向在蘇軍包圍圈中的納粹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官保盧斯大將發出最後通牒,敦促其投降。蘇軍保證

:投降的德軍官兵將受到海牙國際公約所規定的一切戰俘待遇。保盧斯電告希特勒,要求准予他相機行事(也就是授予他向蘇軍投降的權利),結果被駁回。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授予保盧斯德國陸軍元帥節杖,要求其繼續抵抗下去。結果第二天保盧斯元帥就向蘇軍投降了。

一年以後的1944年10月29日蘇軍烏克蘭第二方面軍攻至納粹德國附庸國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城下。在布達佩斯城下蘇軍遭到了德軍和匈牙利偽軍的頑強抵抗。為了儘早結束戰爭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司令員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於1944年12月29日派出軍使敦促:德軍布達佩斯要塞司令官維登布魯赫上將投降。結果德軍不但拒絕投降,蘇軍的兩個軍使奧斯達片科上尉和斯坦梅茨上尉也死於非命。最後布達佩斯的德、匈聯軍幾乎被蘇軍全殲,維登布魯赫上將也被蘇軍俘虜。


在此在下有一個問題想請教諸君:那就是在蘇、德戰爭期間同為納粹德軍守城高級將領,面對蘇軍的勸降保盧斯元帥和維登布魯赫上將的反應為何如此的不同?

同為守城將領為何保盧斯想降而維登布魯赫卻不?

布達佩斯要塞德、匈聯軍司令官維登布魯赫將軍

同為守城將領為何保盧斯想降而維登布魯赫卻不?

向蘇軍投降的保盧斯元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