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其言、觀其行,剿撫兼備,從回鶻汗國滅亡看李德裕的政治智慧

當唐王朝得知回鶻汗國王庭被黠戛斯攻破、多路回鶻貴族南遷投奔大唐的時候,估計心情和千年後中國人得知前蘇聯解體時的心情類似。

多年恩怨糾葛,面臨大敵報團取暖,既有並肩作戰的兄弟感情,又有兵戎相見的刻骨仇恨,此時如何應對,是對執政者政治智慧實實在在的考驗。

當時的唐王朝,皇帝是晚唐最優秀的皇帝之一唐武宗,宰相更是晚唐最偉大的政治家——李德裕,李德裕,沒有之一。

聞其言、觀其行,剿撫兼備,從回鶻汗國滅亡看李德裕的政治智慧

(李德裕)


【回鶻汗國南遷】

此時回鶻汗國已經立國百多年,但在無休止的內亂當中元氣大傷,又在與吐蕃爭奪西域霸主地位過程中傷痕累累。所以,當他們的世仇黠戛斯在北方崛起的時候,回鶻再次走上了當年東突厥、後突厥的老路,進入滅亡倒計時。

但這次的回鶻汗國多了一個選擇,畢竟多年來一直是唐王朝共同對抗吐蕃的盟友,於是回鶻一部在第十四任烏介可汗的率領下南遷,進入唐王朝勢力範圍,準備從大唐借兵借糧復國。

(另一路回鶻殘餘西遷,千年演變成為我國維吾爾族、裕固族。)

南遷的回鶻勢力並非一股,而是幾隻先後到來,這些勢力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最早來的一股勢力是嗢【wà】沒斯,本身也是回鶻王族最頂級的幾個人之一,對自立為可汗的烏介並不感冒,是前任可汗死後沒撈到汗位才南投大唐的。

之後稍晚數月的第二路首領是那頡啜,與嗢沒斯類似,也有繼承回鶻汗位資格,他們與嗢沒斯勢力合流,那頡啜、嗢沒斯雙雄並立。

加上第二年來的烏介可汗一部,回鶻南遷勢力有三個首領。

聞其言、觀其行,剿撫兼備,從回鶻汗國滅亡看李德裕的政治智慧

(新疆歌舞)


【唐王朝的抉擇】

這些事情發生在唐武宗開成五年(840年),當時唐武宗已經繼位,但年號仍然用的是唐文宗的開成年號,要到第二年才會改為會昌元年。

以當時落後的通訊交通條件,唐王朝直到這時才知道草原上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而且變化仍然在發生,於是,唐王朝的焦點全部聚集到了草原和邊境上。

得知回鶻勢力南投之後,唐王朝的朝堂上有很大爭議,一派主戰,一派主和。

主戰的包括一些朝中大臣以及天德軍節度使田牟,而一貫是強硬主戰派的宰相李德裕竟然變身主和派,要慎重行事。

田牟負責的天德軍,原本負責的區域生活著大量的党項、吐谷渾、沙陀部族,回鶻南遷,自然就擠佔了這些部族的生活空間,且原來回鶻勢大的時候,這些小族是回鶻欺凌的對象。田牟連續上表要求出兵驅逐回鶻與嗢沒斯開戰,實際上是為党項等族爭利,南遷的回鶻貴族雖然是逃難而來的,但無論是人口、牲畜和攜帶的錢財細軟,都讓一貫貧窮的党項等族垂涎三尺。

聞其言、觀其行,剿撫兼備,從回鶻汗國滅亡看李德裕的政治智慧

(草原——黃河)


李德裕看出了這一點,在北方大局未定、黠戛斯敵友未分之時,與回鶻開戰可能會影響唐王朝北方防禦大局。

嗢沒斯還有個顯著的優點,就是南遷之後表現的非常順從,並未有絲毫襲擾大唐軍民的行動,打他師出無名。

當時唐武宗對此也有所懷疑,擔心嗢沒斯是否真心投靠,李德裕回答很有智慧:連朝中大臣是否忠誠都不敢保證,何況這個千里之外的夷狄?只是根據當前形勢判斷,認為投唐對他們更有利。

唐武宗採納了李德裕的意見,雖然暫時沒有接受這些回鶻貴族投降,但允許嗢沒斯等人避難,並提供糧食賞賜以安其心。

當時天德軍兵力僅有千人,即使真的出兵,也未必能佔到什麼便宜,反而影響大局。

聞其言、觀其行,剿撫兼備,從回鶻汗國滅亡看李德裕的政治智慧


【回鶻汗國內亂】

烏介可汗在被推舉為汗後在草原上抵抗黠戛斯數月,兵敗後南遷,對於分裂勢力那頡啜、嗢沒斯更是懷恨在心,雙方發生武裝衝突。

烏介可汗是唐王朝承認的正牌回鶻可汗,且唐王朝和親回鶻的太和公主在烏介手中,現在烏介可汗已經親自南來,自然要以烏介可汗為主。於是,從會昌元年(841年)開始,唐王朝開始停止給那頡啜、嗢沒斯勢力供給,藉此對他們施加壓力,以促進三方合流。

還是那個道理,黠戛斯敵友不明,一旦南侵,單憑烏介可汗一方不足以成為大唐的漠南屏藩,必須統合其餘力量。

且多年來,回鶻汗國畢竟是與大唐並肩戰鬥的盟國,從道義角度上來看,維護回鶻正統也是正義行為。後世有個典型例子,聯金滅遼、聯蒙滅金的宋王朝就是毫無智慧可言,戰術上可行,戰略上愚蠢透頂。

聞其言、觀其行,剿撫兼備,從回鶻汗國滅亡看李德裕的政治智慧


在此情況下,那頡啜、嗢沒斯短暫的聯盟破裂,其中一部分投奔烏介可汗,而那頡啜、嗢沒斯分道揚鑣,嗢沒斯一直是堅定的投唐派,那頡啜既不想投唐,又不想投烏介,就成了幾方都要打擊的對象。

回鶻三方內戰持續了一段時間,到會昌二年(842年),局勢開始明朗。

實力最強的烏介是肯定要支持的,這是未來唐王朝與黠戛斯勢力的緩衝區;嗢沒斯已經表現出對大唐足夠的忠誠,是可以吸納的;至於那頡啜,在內戰期間中屢次入寇大唐邊境,剛好可以成為用來殺掉以嚇唬另外兩隻猴子的雞。

尤其是烏介這隻猴子,已經快要滅國了,還在對大唐狂傲自大,“每陳章表,多詐諛之詞;接我使臣,如全盛之日。無傷禽哀鳴之意,有因獸猶鬥之心。”保留一個服從且虛弱的回鶻汗國正統,更加符合唐王朝利益,所以,必須要重重敲打。

聞其言、觀其行,剿撫兼備,從回鶻汗國滅亡看李德裕的政治智慧


嗢沒斯想要投唐,那麼就要獻投名狀。

在天德軍節度使田牟的幫助下,嗢沒斯設伏誘殺了那頡啜的得力臂助赤心宰相等人,那頡啜東逃,恰好落入唐軍埋伏。天德唐軍近期實力也得到極大加強,那頡啜戰敗繼續東逃,被盧龍節度使張仲武再次擊敗。那頡啜戰敗後想投奔烏介可汗,卻被烏介殺掉。

回鶻南遷三大勢力去了一個。

嗢沒斯立了大功,又是真心投唐,還帶了部下將士三千六百人,那麼賜姓李、大將軍、郡王之類的頭銜就一個也不少。這人在回鶻汗國滅亡過程中起到很大作用,招降了不少各路散兵遊勇,後來手下士兵被分散安置成為唐軍騎兵主力,自己也在長安退休,還得到一處大宅子。

到此,回鶻南遷三大勢力只剩下烏介可汗一個。

聞其言、觀其行,剿撫兼備,從回鶻汗國滅亡看李德裕的政治智慧


【烏介可汗的唯一籌碼】

烏介當時也是強撐,北邊黠戛斯不一定什麼時候打過來,南邊大唐又不肯全力支持,補給都要依靠大唐,似乎手中唯一的籌碼就是太和公主了。烏介殺掉那頡啜,實際上也是向大唐示好的一種方式,但還遠遠不夠。

還是那句話,大唐需要一個虛弱且服從的回鶻汗國,而不是仍然懷念全盛時期榮光的非我族類。

烏介的籌碼越來越少,唐王朝也開始逐漸收緊其項上的絞索。烏介多次提出各種要求,其中包括把嗢沒斯這個“叛將”送還。但李德裕可不是牛僧孺,不會犯當年牛僧孺強令交還吐蕃維州降將的錯誤。所以,唐王朝只是把歷年積欠買馬的絹帛還了一部分,其他要求並未滿足。

聞其言、觀其行,剿撫兼備,從回鶻汗國滅亡看李德裕的政治智慧


【黠戛斯來了】

會昌二年(842年)十月,黠戛斯的使者冒著千難萬險來到大唐,終於補上了唐王朝的最後一點不確定性。

黠戛斯本為漢代李陵後人,其核心族人也是黑髮黑睛的漢人血統,與大唐有天然的聯繫。在攻破回鶻汗國王帳時,黠戛斯得到了太和公主,並派遣使者送還回唐。可惜途中被烏介可汗截殺,太和公主才被烏介可汗控制。

史書中並無黠戛斯國書的內容,我個人分析,無非是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講交情,從本族來源到對送還太和公主,讓實際上仍然是東亞霸主的大唐對黠戛斯這個新生勢力手下留情;第二應該就是承諾,既然繼承了回鶻汗國,那麼也繼承了有關義務,雙方保持友好,繼續聯盟對抗吐蕃;第三是畫界限,讓大唐承認黠戛斯對蒙古高原的統治,並且不能繼續支持回鶻汗國殘餘。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黠戛斯怕大唐北征,雖然實際上唐王朝也無力北征;大唐怕黠戛斯南侵,雖然黠戛斯與回鶻二十年爭鬥也是元氣大傷,全力南侵也是不可能。也許正是雙方實力的平衡,才有之後唐王朝和黠戛斯的多年和平,而回鶻殘餘烏介可汗就成為雙方和平的祭品。

不死人哪裡會有和平?

很快,唐王朝最後一次聯絡烏介可汗,警告烏介要麼趕快走,要麼馬上降唐,並且充分闡述了降唐是烏介可汗的最佳選擇。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李德裕對回鶻殘餘是夠意思了,甚至是冒著與黠戛斯衝突的風險。雖然太和公主仍然在烏介可汗控制範圍內,但涉及到國家根本利益,太和公主的分量真的不夠。

聞其言、觀其行,剿撫兼備,從回鶻汗國滅亡看李德裕的政治智慧

【回鶻汗國的滅亡】

會昌三年(843年)春天,走投無路的烏介可汗率軍南侵大唐。

早有準備的唐王朝守軍堅守城池,李德裕手下猛將石雄精兵突襲回鶻大營,不但大破回鶻,還在亂軍中奪回了太和公主,烏介可汗最後一點籌碼也失去了。

隨後,唐武宗正式對回鶻宣戰,下詔討伐回鶻。各路唐軍齊進,烏介可汗東逃西奔,窮途末路中被部下殺死,之後雖然又傳了一代可汗,但也沒有絲毫復國可能,幾年後徹底滅亡。

立國二百多年的唐王朝,仍然取得了滅大國的功績,並穩定了北方邊境,李德裕是首功。

聞其言、觀其行,剿撫兼備,從回鶻汗國滅亡看李德裕的政治智慧

對回鶻汗國的最後處置,是李德裕個人政治智慧的集中體現,當撫則撫,當打則打,有理有據,把回鶻汗國的遺產基本上吃了個一乾二淨。

“聞其言、觀其行”,似乎是不負責任的權宜之計,但仔細思來,卻是在紛亂複雜局面下的最佳選擇,其言其行符合國家利益就接納,否則就痛下狠手,至少讓他自生自滅。

現在新冠疫情對世界局勢的衝擊,似乎也到了中國“聞其言、觀其行”的時候了。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