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乞丐啃树皮为生,却能让秦叔宝向他下跪,李渊和他称兄道弟

古人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圣人孟子也说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可见从古到今能成大事者,必然都会先经历一番困苦坎坷,让软弱无能之辈到此原形毕露,而意志坚定、胸怀大志之人,却能不为所动,为着心中的理想,甘愿承受千般磨难,辉煌人生和旷世伟业,往往都属于这样的人。

一个乞丐啃树皮为生,却能让秦叔宝向他下跪,李渊和他称兄道弟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烽火连天的乱世中,让亿兆黎民饱受煎熬,但另一方面,却也给英雄才俊提供了广阔舞台。隋末唐初涌现出的众多英雄人物中,有一个人才干超群,曾经独霸一方声震天下,拥兵数十万,把隋炀帝打的叫苦连天。实力之强,声势之盛,一度无可匹敌,在当时的各派武装势力中,他曾是响当当的头一号。

一个乞丐啃树皮为生,却能让秦叔宝向他下跪,李渊和他称兄道弟

熟悉隋唐历史的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慧眼识人,识英雄重英雄,史称“秦王府多骁将”,帐下汇聚了当时最优秀的一批文武人才。比如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徐懋功等人。这些人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赫赫有名的瓦岗军。在隋末乱世中,瓦岗军一度凭借强大实力和雄厚人才储备独占鳌头。瓦岗军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全靠一个人。此人就是瓦岗军首领李密。

一个乞丐啃树皮为生,却能让秦叔宝向他下跪,李渊和他称兄道弟

别看李密名声曾经如日中天,他可是没少受罪吃苦。说起来李密也是名门之后,他出身隋朝官宦世家,曾祖父李弼,曾担任北周太师、魏国公,爷爷李耀,受封为北周邢国公,父亲李宽,受封为隋朝的蒲山郡公。可谓满门显贵。但这一切却并未给李密带来什么实际好处。李密长大后,随着父亲的去世,家道中落,加之李密仗义疏财,《隋书》记载,“乃散家产,周赡亲故,养客礼贤,无所爱吝”,万贯家产最后一无所有。

一个乞丐啃树皮为生,却能让秦叔宝向他下跪,李渊和他称兄道弟

李密曾经出任隋炀帝身边的东宫千牛备身,也就是侍卫,但因不被隋炀帝喜欢,结果被逐出皇宫,无以为生,被迫自己开荒垦田。后来隋朝大将杨玄感起兵造反,李密慕名前去投奔。可惜杨玄感为人刚愎自用不听人言,李密的真知灼见往往被他当成耳旁风,结果一败涂地。李密刚找了个饭碗又给砸了,还惹上一身官司,成为隋朝追捕的反贼,亡命天涯。

一个乞丐啃树皮为生,却能让秦叔宝向他下跪,李渊和他称兄道弟

从此李密步入人生的最低谷。不久之后他就被隋军捕获,准备押往京师交给隋炀帝惩处。李密急中生智,用仅有的金银买通押送官吏,出钱买来酒食让他们痛饮大醉,而后乘夜深人静之时,“密等七人穿墙而遁”,从墙上钻了个洞跑掉了。他先去投奔军阀郝孝德,结果郝孝德不相信这个衣衫褴褛的穷汉有何本事,把他拒之门外,他又去投奔王博,人家也不愿接纳他。

空怀满腹韬略的李密,此时已经身无分文穷困潦倒,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连下顿饭在哪里都不知道,彻底沦为乞丐,饥寒交迫缺衣少食。《资治通鉴》生动记载了李密当时的惨状:“密困乏,至削树皮而食之”。为了活命,李密不得不靠啃树皮为生,甭提有多惨了。怀才不遇却连饭都吃不上的李密,悲从中来难以抑制,写下一首有名的《淮阳感怀》:“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一个乞丐啃树皮为生,却能让秦叔宝向他下跪,李渊和他称兄道弟

备尝艰辛的李密,最终苦尽甘来。他辗转投奔到瓦岗军麾下,当时的瓦岗军还是一伙兵微将寡的山贼草寇,首领翟让胸无大志才干平平。李密到来之后,终于龙归大海虎入深山,有了施展才华之地。在李密的筹划带领下,瓦岗军日渐强大,击败隋朝大将张须陀,攻克隋朝粮仓洛口仓,使得瓦岗军迅速成为当时武装集团中最为强大的一个,秦琼、单雄信、徐懋功等英雄人物汇聚一堂,成为李密手下,恭恭敬敬对李密这个昔日乞丐下跪行礼。

一个乞丐啃树皮为生,却能让秦叔宝向他下跪,李渊和他称兄道弟

李密在中原驰骋纵横之际,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也在长安起兵造反。不过他们起兵之初,实力比之瓦岗军相差甚远,李渊甚至考虑和李密结为盟友,为此他专门写信给李密,信中说“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踰知命,愿不及此。 欣戴大弟,攀鳞附翼”,亲热地和李密称兄道弟。可惜的是,由于瓦岗军内讧,李密杀掉翟让,结果将士离心,实力日渐衰落,最终以失败告终。不然的话,凭李密之才,很可能成为李渊李世民建立唐朝的最大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