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二法門,真實揭開真空妙有與宇宙的真相。

一、宇宙本性和真相:

千百劫以來,修行人都在尋找真理,探求宇宙真相。佛家講“見性成佛”。

性又是什麼?沒有人能夠真正說清楚,而且越說得多,比喻、描述得越詳細,反而離它越遠。只有真正明心見性的人才能證悟到它的存在

性有許多代名詞:

如:真我、本來面目、道、真如、本性、實相般若、菩提、如來、如來藏、法身、涅槃等。縱然用上百個代名詞來表達也不夠準確,只能說接近它,相似它。道路友好,高速公路,假名,假名。宇宙的本性只是一種存在,雖然存在,但又無形無相、無聲無息、無作無為、如如不動。在萬物中,所有事物都存在。但你看到或感知到的只是萬事萬物的表相,你卻感知不到,更看不到性的存在。說它是空無,它連空無也無,故謂之“真空”。一個連空無也無的“東西”(它什麼東西也不是,此處只是方便講),當然沒有分別,清淨無念,無作無為,只是如如不動。

用不二法門,真實揭開真空妙有與宇宙的真相。

佛以及古賢大德們,為了度化眾生,引導眾生去接近本性,因此,勸眾生不要分別,不起心動念,無為,修定等等,都是在讓你靠近它。為此,還讓你破除所有障礙,萬緣放下。但是,眾生由於不明白宇宙及萬事萬物的真相,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有,是可以得到,可以佔為已有的東西。因此又怎能真正放下呢?

宇宙本性真空,但無能的中生,正至上:道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宇宙空性中變現出來的。性雖真空,但性又表現出無限的作用。它是通過變現出來的萬事萬物,來顯現它無窮無限的作用。這個萬事萬物表現出來的作用既是“妙有”。性在萬事萬物中,因此,萬事萬物的作用都是性的作用,也只有通過作用才能顯現出性的存在。

真空的本性中能顯現無限的事物,無限的事物又在永不停息地無限的變化,從而顯現無限的作用。難道這還不夠“妙”嗎?仔細悟來,真是妙不可言。故謂之“真空妙有”。萬事萬物雖能顯現無窮無限的作用,但它是真空本性中變現出來的一種假相。看上去似是實有,但由於它都是從真空本性中變現出來的,俗話說“本性難移”,為何難移?因為“性”與“相”本來就是一不是二,是不可分割的。萬物在東京都的真空真度、功能性、萬物到物的真空。

真空禮品。這就是佛法所謂的“不二法門”。正是由於萬事萬物都是真空的顯相,真空的本性決定了萬事萬物實不可得的特性。人們只能用萬事萬物的各種作用,但實際卻得不到它。這正是佛在經裡告訴我們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真言。佛用最簡捷的八個字道破了萬事萬物的真相。又用“真空妙有”四個字道破了整個宇宙的真相,又用“不二法門”道破了本性真空與萬物妙有之間的關係。

用不二法門,真實揭開真空妙有與宇宙的真相。

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佛雖然在經裡明確地告訴眾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眾生還是疑而不信,半信半疑。原因還是不明道理,只知表相。由於人類是三維層次的生命,認識和感知一切事物,都在用三維層次的眼、耳、鼻、舌、身去感觸。而眼、耳、鼻、舌、身只能感觸到事物的表相及現在,而看不見內在的空間和時間。人們的肉眼只能看見現在這一秒鐘的事物,而前一秒鐘和後一秒的事物都看不見,過去和未來更看不見。因而只知事物現在的表相,而每個事物都是有時間和空間的。時間和空間又是永不停息地在變化,這些變化過程是肉眼所不能及的。

因此,只看事物表相而不知本性,只知表相似有而不知本性是空。因此,他特別為生的世世的垃圾、本末的倒置和天才生生的生賢。為什麼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由以下三個原理可以證實:

用不二法門,真實揭開真空妙有與宇宙的真相。

1、萬事萬物皆是緣聚緣散

萬事萬物既然都是宇宙真空本性中變現出來的,因此,它本無自性,因緣而生,緣散而滅。例如:種子,只是人給它定的假名而已,只有能發芽生長的,才能稱其為種子。但它自己是不會發芽的,要想發芽,必須有土壤(地)、水、溫度(火)、空氣(風)以及時間、空間等各種因緣。沒有這些因緣的聚合,它不會發芽,也就不能稱其為種子。因此,種子只是一種沒有自我的假名。又如:火,也要有四大之緣組成。火不能憑空而生,需有地,木生火,木、油、氣可燃,都源於地;木、油、氣中都有溼度為水;生火的木、油等物也需有一定的溫度,結凍成冰是點不著的;生火需要有空氣,無氧不能燃,這就是風。同時也要有時間、空間等因緣。離開這些緣,也無火可言,無火可見。

又如:風,也是憑藉各種緣的聚合才能體現出來。通過觀察到水被吹動的波浪,樹木、物體的擺動,飛沙走石的流動,這都屬於地緣;風中有溼度屬於水緣,風中有涼熱的溫度屬於火緣;風本身既是空氣的流動。再加上時間、空間,才能體現風的存在。前面三個實例證實了萬物由緣而生,對於萬事也是如此。請教老師,教老師,教學生,土壤,設備,主,時間,空間原因,人才,沒有工作,沒有工作。由此可見,萬事萬物之名都勉強其名,實無自我和自性。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實物,全是因緣而生,離緣而滅,無緣而不存在的事物。

因此謂之:“名可名,非常名”。從以上幾個舉例展開,你可以對萬事萬物進行分析,無一不是緣聚緣散,均無自我。而人們認為它有自我,這就是“我執“,是追求萬事萬物和貪心的起源。

用不二法門,真實揭開真空妙有與宇宙的真相。

2、萬事萬物永不停息地變化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變化,沒有一樣是固定不變的。你說是它,它又已經變得不是原來的它了。雖然不停地在變化,但由於肉眼觀察不到細微的運動和變化過程,看上去似乎沒變。例如:一個人坐著不動,但他的肌肉、內臟、呼吸、細胞等一切都在不停地運動和變化。同時又在不知不覺中隨著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及整個宇宙的時空在運動變化。只要隨時在變化的事物,表現出來的只是一種瞬間之相,這種瞬間之相是無法留住的,過去就過去了。

人們只能在錄像、錄音中回憶過去,而不能真實地留住它。只有永恆不變的事物才是真的,但宇宙間只有本性是如如不動的,是永恆不變的。它變現出來的萬事萬物沒有一樣是固定不變的。例如:一粒樹種,它的變化過程是:芽、苗、小樹、大樹、原木、方木、木板、新桌子、舊桌子、糟木、灰、土。

又如:你今年如果是50歲,你曾經有過20歲、30歲、40歲,但是,那時的你如今又在哪裡?留住了嗎?等到老時,如今的你又在何處?今生你是誰?前世誰是你?來世你又是誰呢?不僅長遠的相無可保留,即使是當天的相也無法留住。一天中的你至少也要有幾萬個動作,哪一個動作之相又留住了呢?你所看到的各種相都如同在演戲,你自己也要在這臺戲中扮演各種角色,戲散之後空空如也。

如同你看電視,裡面演得紅紅火火,電視機一關,什麼也沒有。Kazuya Kiyoshi 一被一個 Kazuo 和 Kazuo 的演員, 一個無比的同音的演員, 和 Kazuka 的母女, 一個被子的假相, 一個武士, 一個武士: 一個平庸的佔有階段, 一個虛幻的。

用不二法門,真實揭開真空妙有與宇宙的真相。

3、萬事萬物實不可得

根據前面所謂“緣聚緣散”和“不停變化”這兩條原理,決定了萬事萬物實不可得的原理和真相。萬事萬物雖是一種存在,而它們的存在,只是在自然地表現各自不同的作用。人們只能用萬事萬物的作用,但又不可能得到它。即使你錯誤地認為你得到了它,也只是在欺騙自己的心,你得到的只是一種心理慾望的滿足。然而連這種心理慾望的滿足也是虛假的。你的心理慾望和滿足也是緣生緣滅的,也是每時每刻在變化的。例如:當你飲食之時,所謂的色、香、味只是暫時地騙一騙你自己的舌頭、鼻子、眼睛而已,剛嚥下去,這些色、香、味的感受就都消失了。因此,所謂的慾望滿足也是虛空假相而已,實不可得。

人們總想得到和佔有更多的東西,但是卻不明白,不僅你想得到的萬事萬物這些客體是一種假相,實不可得,就連你這個想得的主體也是一種假相。你這個所謂的主體能保持不變嗎?能永遠留住世間嗎?顯然不能。你的肉體也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緣組合而成,也是一種虛名假象。那麼,連你自己的肉體都在不停地變化而不能保持,更不可能得到永不停息變化著的萬事萬物,因此,萬事萬物實不可得。

用不二法門,真實揭開真空妙有與宇宙的真相。

三、宇宙真相的啟示:

前面我們淺談了宇宙及萬事萬物的真相,這些真相為我們提示了什麼呢?

1、宇宙的本性是真空,是清靜、無為、如如不動的,空的就連“空無”二字也不能確切地描述它。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它變現出來的。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在不停地變化,而本性卻永恆不變。

宇宙和萬物的一切,一個生命體。體和相是一不是二,相中有體,體既是空,故相也是虛空假相。體是永恆不變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體是真空,相是妙有。

萬事萬物從表相上看,它的變化過程似乎有生滅、垢淨和增減,但由於本體的如如不動,沒有生滅,決定了萬事萬物這個相也沒有生滅。而人們肉眼看見的生滅,只是一個蛹動階段和某一變化過程,如同水面的層層波浪,當波浪起伏時,水生了嗎?當波浪平息時,水死了嗎?它既沒有生,也沒有死,因為它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這就是真空和妙有的關係。

用不二法門,真實揭開真空妙有與宇宙的真相。

2、真實對宇宙和萬物的釋放,一切明顯的事情,一切事物,一切性,不可抗拒的,和不合私的。

這種妙用僅僅是各種不同的作用,而非可得的實體。那麼,我們再面對世間的一切事物時,就不會再去為了得到某些物質和利益而動念追求。心不動念,心靜神安,無憂無慮,無求無慾無煩惱,是何等的快樂。但是,佛法並不是消極的,雖不動念追求,但又隨緣起用萬事萬物的作用。

如果執著空,不去起用它們的作用,則自堵其路,受到空的束縛和障礙,而難以生活和生存。如果執著有,則動念外求,心神不安。貪無止境的慾望會使你生出無窮無盡的煩惱。生活得又苦又累,如同一生泡在苦海里難以解脫。如能把握好真空妙有的宇宙真相,在遇到任何事物時,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但不再分別和執著事物,不再追求利益和結果。心裡很明白,我只是在用它的作用,而不想得到它。

心裡沒有分別,沒有取捨,沒有慾望,沒有得失,沒有成敗。那麼,無論什麼得失、成敗,對你來說都是通達的,都是清靜平等的。這就是一法不見,一無所求,而又達到一法不捨。

這種生活境界是何等的大超脫,大自在。不是極樂,又是何處?因此,覺者為佛,迷者凡夫。覺者當下就是極樂,迷者當下既是苦海,關鍵在於對宇宙真相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