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天價薪資,限制外援數量,中超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五大聯賽水平很高球員出國不愁球踢肯定要以賺錢為目的,中國球員出去去印尼聯賽估計會有市場,但是對中國足球有什麼幫助,所以對於足球欠發達國家來說,本國聯賽就應該是培養本土球員的舞臺。五大聯賽也是經歷了幾十年甚至一百多年才有現在這樣高水平的市場化運作。足協現在的做法就是頭痛醫頭,治標不治本,只可能炒熱戶口本而不一定利於國足。現在的國足水平就這樣,外援和好教練還可能帶動國內球員漲球。只能寄希望於U16往後的青訓。

限制天價薪資,限制外援數量,中超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中國不是靠4個外援就能把一支球隊帶到亞洲頂級的,恆大也要靠大量的國腳撐著才行,也就是說能維持高水平的球隊,基本上就1-3只而已,因為好球員就那麼多,豪門會想方設法壟斷優質資源,然後讓他們當替補。小球會只會在豪門的金元政策下越踢越差而已,整體下降了,他能提供出的新球員自然也就難以達到原來的高度。聯賽想要良性競爭,就需要拉平各隊的實力。怎樣拉平?把中超的成本較低到複合中國經濟平均水平,那各隊實力自然慢慢地就平衡了。這不是絕對的平均主義,因為經濟發達地區自然會有優勢,但經濟落後地區也不是不能玩,這樣才符合經濟規律。

限制天價薪資,限制外援數量,中超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靠開放外援限制,提高所謂的競爭壓力去提升國內球員水平並不見得可行。日韓球隊常常玩全日班全韓班,也沒幾個大牌,但是人家青訓和管理搞上去了,照樣亞洲一流。還有一個反例是沙特,當年也是瘋狂燒錢,最後活活把亞洲一流燒成了亞洲二流。我不是簡簡單單的就要反對燒錢,反對放寬外援,但是足球的投資一定要和健康的足球產業和足球市場相結合,外援政策必須要和青訓水準相適應。結合這兩點來看,中超遠遠達不到需要放寬外援限制的條件。

限制天價薪資,限制外援數量,中超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這種規定看上去能培養青訓,其實根本行不通的。現在這批u23,如果你看過國青國少的比賽就知道上限肯定是不高的,而且年齡也擺在這,要有突飛猛進的提高顯然是痴人說夢。搞青訓,再晚再晚也要從10歲起開始培養了,再晚培養的話除非碰到好的教練,自身極其努力和極高的天賦才能踢出來。10歲到23歲要13年,算這個球員天賦異稟在20歲的時候能力就和23歲的人差不多了,那10年後你還能保證足協有這個規定嗎?哪個俱樂部能堅持搞高質量青訓十年?

限制天價薪資,限制外援數量,中超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國腳的溢價更嚴重,海外俱樂部無論是工資還是轉會費都出不起或者叫無法匹配,想楊善平這種後衛1.5億,合歐元快2000萬了,默特薩克當年作為德國國家隊半主力中後衛轉會阿森納才900萬歐,剛宣佈的拜仁買入聚勒才2000萬歐,而楊善平只是一位29歲的邊緣國腳,俱樂部傻了才會放好球員去留洋。限制外援,估計中超都沒人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