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在哪裡,我要找到你


無論你在哪裡,我要找到你

本文由恆暉理事長、“抱薪者”子女教育陪伴公益項目發起人陳行甲老師於國家哀悼日當天寫成。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英名消逝於風雪。

為大眾謀福利者,不可使其後輩困頓於荊棘。


今年的清明節全國都在哀慟的氛圍中。細雨霏霏,應和著我們的悲傷和懷念。而我和我的夥伴在細雨中忙碌地尋找著……


抗擊疫情後期,恆暉兒童公益基金會聯合上海沿海建設、澎湃新聞共同發起了“抱薪者”子女教育與陪伴公益項目,為抗疫前線壯烈犧牲的醫務工作者、公安幹警、基層幹部、公益志願者、社區工作者等英雄的未成年子女提供長期的教育關懷服務。通過媒體上的不完全瞭解,抗疫前線犧牲的英雄達到了381人之多,這是一個悲壯沉重的數字。


這個項目的設計過程中,我徵求了多位公益同行、專家學者和合作夥伴的意見,反覆打磨修改,力求項目能夠紮實有效並且長期地幫助到英雄的孩子們。3月18日,澎湃新聞通過網絡客戶端、微信、微博同時發佈了項目公告,並且以開機廣告的形式發佈了項目信息。澎湃新聞的網絡訂閱數達1.2億,我期待著通過大媒體的信息傳播能夠迅速連接到英雄的後人,能夠為他們做一點事情。


一個星期後的3月24日,我們項目後臺靈析表格收到的申報數字,只有7人。而且我們電話聯繫瞭解,這七人幾乎都是志願者或者朋友幫忙填寫申報的。我和三個做得比較早的從不同角度關懷抗疫前線犧牲者的公益組織負責人溝通,他們收到的後臺申報數字也不大,最多的有四十二個,有的二十幾個,有的十幾個。我們的服務對象有少數交叉,但是出於公益項目對參與者聯繫方式保密的倫理,他們也不能與我們分享犧牲者親屬的聯繫方式。


那之後的一個星期,我們的項目專員桃子決定不再等待英雄親屬來找我們,他判斷英雄們的親屬多數處於悲痛中或者忙於英雄後事無暇顧及社會救助信息,於是開始主動通過網絡瞭解的信息,一個一個地尋找犧牲英雄的單位的聯繫方式,希望通過單位聯繫到家屬,推介我們的項目。一週的夜以繼日之後,3月31日,桃子又聯繫到了19位英雄的家屬。


桃子給我彙報工作進展時流淚了。一方面是因為和英雄親屬溝通時感動和悲痛的共情,一方面是因為收到的“單位正在申請補助和資助,暫不接受民間援助”的回覆,而與此同時桃子又明明瞭解到那位英雄的家屬沒有正式工作,孩子剛念初中,我們可以提供的幫助並不多餘。能輾轉找到單位本身就不容易,而收到的這種類型的單位回覆還不止一個,也讓他很有挫敗感。


從這一天開始,我直接加入尋找英雄後代的工作隊伍。我和桃子一起,把從互聯網上找到的381位抗疫一線犧牲英雄的情況作了一遍詳細分析,按照我們項目的服務內容,五十歲以下的英雄家裡有可能有未成年子女。這樣的英雄我們沒聯繫上親屬的還有149人,分佈在24個省市自治區。


我和桃子把互聯網上能搜到的這些英雄的信息詳細分省列成表格。我開始搜索我的強大的朋友圈,在每一個省尋找我的鐵桿志願者隊伍。4月1日,我發出去了24封信,附了24個表格,拜託我的志願者朋友們發揮他們在本省的親戚朋友渠道去幫忙尋找英雄親屬的聯繫方式,並囑託他們不用直接跟英雄的親屬們聯繫,只用把聯繫方式告訴我們,我們會非常委婉真誠地去聯繫英雄的親屬,去介紹我們可以為他們做的事,不會讓他們感受到唐突的打擾。


無論你在哪裡,我要找到你

我給每一個志願者朋友 發的信息

無論你在哪裡,我要找到你

每個省的志願者名單

一天之後,各省的志願者開始給我反饋信息,兩天之後,出現了第一個全省找齊英雄親屬信息的志願者隊伍,第三天,出現了三個全省找齊英雄親屬信息的志願者隊伍……好幾個省的尋親志願者們的努力過程讓人動容。截止今天下午,我們已收到了超過100個英雄親屬的信息!


這幾天我們一直在和英雄的親屬們密切溝通,幾乎每一個英雄親屬都對我們的項目表示了感謝和接受,極個別不願意接受幫助的英雄親屬也對我們的努力表達了感激。我們一直處於深深的感動中。那些悲壯的義無反顧的犧牲,震撼著我們的靈魂。英雄親屬們深切悲痛又深明大義,他們的淚水,他們的堅強,無一不在撞擊著我們的心。


今天上午十點,舉國哀慟抗擊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在默哀的淚水裡我的頭腦中一遍遍閃現著這些英雄的身影。病毒仍然在國門之外肆虐,而我們已經在這些最勇敢的英雄的保護中走過最艱難的黑暗隧道,迎來春暖花開。


逝去英雄的名字不應該被時間的黃沙掩埋,英雄的精神應該在他們的後代身上得到延續,我們公益組織有和社會一起照護好英雄後代們的義務。他們的父母為拯救大眾於災難而慷慨赴死,使得他們的家庭破碎。我們要讓這些孩子們知道,在公益組織這裡,他們還有一個家,我們會陪著他們長大。


那些還沒有聯繫上的英雄的孩子們,等著我,我正在尋找你的路上。


無論你在哪裡,我要找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