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別覺得娃什麼都不懂,他的愛國教育,更需要榜樣的力量


致敬英雄:別覺得娃什麼都不懂,他的愛國教育,更需要榜樣的力量

2020年4月4日,這是值得被銘記歷史的一天,這天是清明節,除了緬懷自己的親人,還有一群可愛又勇敢的英雄,為了疫情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些人是最美逆行者,在國難當頭人們紛紛逃離一座城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去挽救生命。

致敬英雄:別覺得娃什麼都不懂,他的愛國教育,更需要榜樣的力量

今天,全國要為這些特別的英雄致敬,默哀。

致敬英雄:別覺得娃什麼都不懂,他懂的!

上午10點,汽笛長鳴,我告訴5歲的女兒,一會有很大的喇叭聲想起來,你要站起來,和叔叔阿姨們默哀。我正琢磨,該怎麼和孩子解釋默哀呢?我小心翼翼的問女兒,你知道什麼是默哀嗎?沒想到女兒奶聲奶氣的說,這些叔叔阿姨們幫我們殺死了冠狀病毒,犧牲了,我們要感謝他們。那一刻我才知道,這個小不點,其實什麼都懂的。

對於孩子們來說,雖然並不能懂得默哀的真正含義,但是這三個月以來,不能去學校,大人們全都不去工作,出門要戴口罩,連春節聯歡晚會都在播報著疫情前線的消息。

疫情前線屢傳捷報,可也有一些讓人痛心疾首的消息,無論是普通人因為新冠死去,亦或是醫護人員犧牲,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這都是難以承受的打擊。

今天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個視頻,不由得感動的熱淚盈眶。上午10點全國默哀的時候,天安門附近的道路上,一個小學生駐足在自家車邊上,向著降半的紅旗敬禮。

“少年強則國強”,孩子愛國教育,不是空談道理,而是需要印在心裡的。

致敬英雄:別覺得娃什麼都不懂,他的愛國教育,更需要榜樣的力量

孩子亦是歷史的見證者,什麼是愛國他們必須要懂,因為今天的幸福是很多人用生命換來的,在戰爭年代需要有人上站場,拋頭顱,灑熱血。在和平年代,也需要有人守護,就像此次疫情爆發那些最美逆行者們?

愛國教育更是一種品格教育,並不是一種空喊口號,更不是什麼複雜理論,說起愛國更像是一種信念,讓孩子學會愛國,將來遇到困難,愛國的力量會讓許多難關。

就像那些逆行的醫護人員,在疫情中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不能喝水不能吃東西不能上廁所,無眠不休還有生命危險,她們依靠的就是這種力量。

如果沒告訴過孩子,怎麼愛國,今年是最好的時機,不怕娃聽不懂,能讓孩子懂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榜樣的力量。

孩子的愛國教育,需要榜樣的力量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負重前行,疫情發生後,武漢出現了醫護人員不足的情況,

近十萬的醫護人員前往了武漢,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的獻身精神和無畏的勇氣,是值得被讚揚的。

國難當頭,這些最美逆行者臨危受命,生死度外,很多名醫護人員在疫情中感染了新冠肺炎犧牲。裡面有院長有醫生有護士,還有疾控工作人員和衛健委工作人員。還有很多人雖然沒犧牲,但是因為奮戰在一線而染上了新冠肺炎,有的人至今還沒有痊癒。

致敬英雄:別覺得娃什麼都不懂,他的愛國教育,更需要榜樣的力量

2月17日,國家頒發了《關於妥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犧牲人員烈士褒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妥善做好因疫情防控犧牲人員烈士褒揚工作,符合烈士評定(批准)條件的人員,應評定(批准)為烈士。

想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愛國,先讓孩子知道,有哪些人哪些事為了愛國,做出了奉獻,甚至於犧牲了自己整個生命。

有數據顯示:近70%的孩子承認沒有觀看過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電影和電視;有90%的孩子不知道“張思德”、“羅盛教”等國家英雄人物的事蹟。

家長想要讓孩子愛國,就先給孩子講講有哪些英雄的世紀,不一定是歷史人物,就比如這次的疫情,哪些值得尊敬的人,因為這些人才是真正的明星。

比如給孩子講講鍾南山爺爺的故事,雖然孩子沒有經歷過“非典”,可以告訴孩子,在她出生之前就發生過這樣的疫情,當時就是鍾南山爺爺率領著醫療團隊,奮戰在疫情一線為戰勝非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那時候鍾南山爺爺67歲。

致敬英雄:別覺得娃什麼都不懂,他的愛國教育,更需要榜樣的力量

時間到了2020年,再次爆發新冠疫情,鍾南山爺爺已經84歲了,在武漢疫情很艱難的時刻就一個人奔赴武漢,一個人坐在高鐵餐車中,奔赴於疫情最嚴重的武漢,還要接受採訪,帶領團隊,開發佈會,非常的累。我們現在能取得這麼大的勝利,終南山爺爺立下了汗馬功勞!

西昌大火,3月30日,四川涼山西昌大火發生的森林火災,

有19個人為了救火犧牲了,他們有的人和媽媽一邊大,有的才19歲,和哥哥一邊大,當火災再次爆發,還是有人義無反顧的去救災,為了人民的安全,這也是愛國,更是一種榜樣,和年齡無關。

宋代的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文天祥,曾在《過零丁洋》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少年愛國,國則強,國強則能護每人周全,一個人愛國,國家強大才有能力愛你。

致敬英雄:別覺得娃什麼都不懂,他的愛國教育,更需要榜樣的力量

愛國除了讓孩子感受榜樣的力量,家長需要作的努力還有很多,有一些是很實際的身體力行,不是在喊口號。

愛國教育,怎麼教育?

1) 帶孩子看一些愛國影視劇、紀錄片和歷史博物館

愛國影視劇總是受到各種爭議,學校雖然會組織孩子們看愛國劇電影,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帶著孩子看一些愛國影視劇,比如《戰狼》,講述的是非洲戰亂撤僑的故事,當時有些人質疑,如今疫情發生,在國外的很多留學生都收到了祖國送的防疫包。甚至當下頗具爭議的英國小留學生們,祖國還在想辦法接回,這就是祖國為每個孩子做的事情。

家裡有比較小的孩子,推薦可以看《那年那兔那些事》,用兔子的視角,講述種花家的興衰,能幫孩子很好的理解什麼是國家,什麼是愛國。

除此之外也可以帶著孩子去參觀一些歷史博物館,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理解過去的英雄的奉獻精神和愛國精神。

致敬英雄:別覺得娃什麼都不懂,他的愛國教育,更需要榜樣的力量

2) 心裡愛國,要學會表達

愛國需要父母以身作則,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國的,可是為什麼孩子不懂得什麼叫愛國呢?因為父母都不愛表達甚至羞於表達這件事。父母表達愛國的方式,才能感染到孩子。

比如此次的默哀,父母可以在家打開電視,對著國旗帶著孩子默哀,孩子大一些,有條件的可以去迎接醫護人員。

國慶節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觀看大閱兵,買一些小國旗。這些行為都會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學會愛國。

3) 培養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平時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國產好物,推薦一些國內的科技,一些一些民族企業家的故事。帶著孩子多看一些新聞。比如這次疫情已經在全世界爆發,可以和孩子聊聊我們國家對別的國家的幫助,比如對塞爾維亞的幫助以及受到的感謝,這可以提升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豪感是愛國的基礎,也會提升孩子的自信,將來孩子到哪個國家想起自己的祖國都會覺得自豪、仔細,這就是愛國。

《尋夢環遊記》中有這樣一段臺詞:也許我們無力阻擋時間的流逝,我們也必將與家人與愛人生死相隔。但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人類的記憶,便是對靈魂的延續。

再次致敬英雄,銘記他們的付出,在自己和孩子心裡為他們築起一座永恆的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