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這片山,為何披上“深藍盔甲”?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隨著雨水的持續降臨和滋潤,武江大地綠意萌發,

位於武江區龍歸鎮後坪村的武江光伏電站也忙趁春種好時節,開展復綠種植工作,聯合多方力量促進推動“林光互補”一體化發展模式。

據瞭解,武江區光伏電站由廣州發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開工歷時263天,於2019年12月16日實現全容量併網,是廣東省首個平價和競價全容量併網的大型地面電站。項目裝機容量為80MW,佔地面積達2000多畝,並採用“林光互補”模式進行建設運營。從去年併網至今,發電量約為1100萬千瓦時。

武江这片山,为何披上“深蓝盔甲”?

該電站所在的山頭多以石頭覆蓋為主,地形複雜難以耕作。而“林光互補”模式則是將太陽能光伏板架高至2米以上高度,並留下足夠空間發展板下經濟灌木種植,將太陽能光伏與現代林業開發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實現土地立體化增值利用,做到“一地多用”綠色循環發展。

筆者在現場望去,山坡上是隨著山勢延綿的光伏板,宛若披上了一片片“深藍盔甲”,屹立向上收穫“陽光”,源源不斷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通過電網送入千家萬戶。場面蔚為壯觀,構成了一幅壯美和諧的生態綠色畫卷。

武江这片山,为何披上“深蓝盔甲”?

近段時間以來,在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兩手抓”的同時,武江光伏電站與武江區團委、區直單位等黨員幹部,會同當地群眾聯合開展種植活動。短短一個月內已累計種植各類樹苗約26000餘棵,品種有紅白花油茶、鷹嘴桃、水蜜桃、毛桃、貢柑、桂花等,初步取得林光配套產業階段性成果目標。

武江这片山,为何披上“深蓝盔甲”?

廣州發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鄭錦斌表示:“光伏發電項目不僅能提供綠色能源,我們將光伏發電與種植、觀光旅遊相結合,形成‘上面發電、下面育苗、科學開發、綜合利用’的生態互補建設模式,通過綜合利用空間資源發展新能源,有助於實現土地生態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帶動當地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全媒體記者】潘俊宇

【通訊員】陳勵

【作者】 潘俊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