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易經》第三十一卦 鹹卦 澤山鹹

214《易經》第三十一卦 鹹卦 澤山鹹

一、卦象


214《易經》第三十一卦 鹹卦 澤山鹹



鹹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三十一卦,“鹹卦”是異卦相疊,下卦為“艮”, 艮為山。上卦為“兌”,“兌”為澤。“山上有澤”之象。

山上有“澤”必有“水”,山上有水,山必“活”。

實際上“山”之“生機盎然”,並不完全是“高山流水”這一浮於表面的結果。

更重要的原因是水在山中的滲透,山與水之間的相互融合,水已經滲透到了山的內部。只有融入山體內部的水,才是“潤萬物”的水。因此“山上有澤”之象,有“相互融合”“ 相互促進”才能“和諧”的寓意。

“鹹卦”的內卦為“艮”,為“山”,為“剛”;外卦為“兌”,為“澤”,為“柔”。內剛外柔,內心堅定不移,外表平易近人,就是心中有“思想”意志堅定而又平易近人,能夠深入到群眾中去,感化教化傳播思想的人。

“鹹卦”的內卦為“艮”,為“山”,為“止”;外卦為“兌”,為“澤”,為“悅”。內心“中庸”就不會“過激”,就會“適可而止”。體現在行動上,就是感化教化人民都能夠發自內心的“適可而止”。社會就能“中庸和諧”的穩健發展。

“鹹”通“感”,感應、感化之意。

也就是說:“鹹”是內心意志堅定,外表和藹可親;心懷萬里江山,外表卻不露鋒芒;其高尚的道德和人格魅力,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能夠打動、感動、感化、教化別人,從而形成萬眾一心轟轟烈烈的大格局。

感化教化一定是雙方的。就像山與水相互融合以後,才能生機盎然、萬物豐隆一樣。

不管內心何等的意志堅定,必須傳遞給別人,那就必須要用別人能夠接受的形式才行。

只有以心換心才能達到心靈相通的境界,才談得上統一思想,這才能叫做“萬眾一心”。

“鹹卦”就是如何“心靈感應”“以心換心”“感化教化”“統一思想”的方法論。

二、卦辭

【原文】鹹:亨,利,貞。取女吉。

取:通“娶”。

取女:娶妻。引申意思:陰陽和合。

【譯文】鹹卦,亨通。大利,堅守正道。娶妻吉。

引申意思:鹹卦能夠大利、堅守正道、亨通,只要做到了“陰陽和合”“剛柔相濟”的“中庸和諧”,就會吉祥。

上點年齡的人都知道,當年的“費頭子”“調皮蛋”給他找個老婆就會“收斂很多”,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就會更加“收斂”了。為什麼?表層原因是“取女吉”。深層次原因是,引入了“矛盾對立統一”關係,就是中國人的“陰陽”關係。當“陰柔”削減掉了“陽剛”的“鋒銳”部分,“陽剛”也就變得“柔和”很多了,這就叫做“陰陽和合”。為什麼有了孩子會更加收斂呢?因為三人家庭,就不是一對“矛盾”了,也是“一群矛盾”了,一家之主必須以身作則,家庭才能興旺。哪裡還敢出去“提勁打吧”呢?

“取女吉”絕對不能把“鹹卦”當成“結婚娶妻”之卦。而是如何引入“陰陽”的“交感”之卦。

三、彖辭

【原文】彖曰:鹹,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分段解釋

【原文】彖曰:鹹,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

相與:相授與。相互都有授予和收穫。

【譯文】彖辭說:

“鹹”就是“感”,“感”就是感應的意思。鹹,感也

“鹹卦”是“兌上艮下”,就是“柔上剛下”,只有“剛”與“柔”的陰陽二氣相互交感,才能使“剛”與“柔”融為一體,“剛柔相濟”才能“中庸和諧”。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

【原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說:通“悅”。

【譯文】能夠做到,發自內心的願意“適可而止”“ 恰到好處”。止而說

就好像,男人為剛,女人為柔。男人要在女人面前要低調謙讓,就可以使女人的優點發揮出來,反過來促進男人。從而做到陰陽互補,由此取長補短、適可而止、剛柔相濟,就可以和諧相處。男下女

因此,一個成功的男人,能夠縱橫社會,名利雙收,矢志不移的堅守正道,還要有一位能夠陰陽互補的好妻子。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陰陽和合”的前提是“陽剛”必須要“低調謙讓”“陰柔”,“陰陽”才能發生作用,“陽剛”的“鋒銳”,才能“削減”;“陰柔”的“沉穩”,才能“展現”。雙方同時體現出的表現,就是“陰陽和合”。

【原文】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譯文】天地交感就可以風調雨順萬物豐隆,

聖人感化教化人民就可以實現天下和平。

只要觀察“感”(陰陽交感,就是矛盾對立統一)的情況,就可以知道天地萬物的情況了。

千萬萬千要記住,世界上,如果沒有“陰陽”,萬物將消失。沒有“陰陽”就是沒有“矛盾對立統一規律”,萬物將“無法進化發展”。

但是,要想促進事物的發展,就要使“陰陽”能夠“交感”“相容”,這就是“矛盾的統一”的一面;而“陰陽鬥爭”的一面,就是正反兩個方面,較量的時候,而不是“激化”的過程,就會暴露出“空虛”和“不足”。“剝虛補實”的過程,就是的在“統一”中穩健發展的過程。這就叫做“陰陽和合”。

“陰陽和合”一定是雙方都需要,都能得到好處。

而絕對不是“激化矛盾”,使得矛盾雙方“互鬥”“打架”“你死我活”。非但不能促進事物發展,反而還會阻礙事物發展。

因此,矛盾鬥爭的過程,是“可以調和的鬥爭”;統一的過程,一定是可以共存互融的過程。而絕對不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

四、象辭

【原文】象曰: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

虛:謙虛。

【譯文】象辭說:山上有澤,山水就可以交融,這就是“鹹卦”的表象。

君子也應該像山水交融一樣,以自己博大的胸襟去包容人民,做的實事就是“剝虛補實”,以實際行動去感化教化人民,上下一心,步調一致的穩健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