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走就走的旅行

说走就走的旅行

七月,高温袭击了西安这座古城,41度的温度,火辣辣的太阳让人生畏。早晨5、6点钟,三三两两的人们结伴同行,去灞河边做操、跳舞、跑步。中午,人们只愿呆在舒服凉爽的空调房里,看看电视,睡睡觉,日子就在这平淡而略显无聊中一天天度过。

转眼间便到了八月。立秋过后。老公说,该出去走走了。我们商量,准备去美丽的山城重庆转转。于是我立刻就买了几天后去重庆的火车票,然后查看重庆旅游攻略,安排了三天的行程,每天逛什么景点,坐什么车,都被我攻略得一清二楚。然而真的就像人们说所的那样“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刚刚买好票的第二天,四川九寨县地震了!有人受伤了、有人死亡了、有人失联了,许多道路被损坏,随时有山石滑落到公路上。看了这些新闻,不由得让人心里担心。

也就在这时,儿子打来电话说:别去了,安全第一。于是重庆之行便彻底泡汤了。退票之后,看着我一脸的失落,老公还故意逗我:“去不成了也罢,反正你这几天把重庆各个景点都做了详细地了解,也就等于去重庆逛了一圈。”我不禁哑然失笑,重庆的美景,也只能是想像了

又过了几天,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老公突发奇想:“我们明天去兰州转转吧。”我说:“明天?也太仓促了吧?”他说:“这有什么?我们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于是,我就又打开手机买票。然而谁知道此时12306暂时罢工了,(23点--6点)不给出票,只好先睡觉。第二天早上6点,刚打开手机,就看到消息说出票成功,于是立即收拾东西出发。这是我们第一次完全没有计划的旅行,也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心里不免有些担忧。

到了兰州,幸好有老公的发小、旧时的邻居阿利在火车站接了我们,并热情地款待了我们。吃完晚饭,我们婉言谢绝了阿利的挽留,大热天的,住在别人家毕竟多有不便。

告别了阿利之后,我们开始找在街道上找宾馆。怎么找啊?往哪走啊?我记起儿子告诉我,可以在“去哪儿网”上找酒店。于是,我打开“去哪儿网”,搜索了我们附近的酒店,有的标明0.3公里,有的标明0.5公里,都不算很远。但还是遇到难题了,我俩在手机上都不会看地图,分不清方位,结果找了半天,跑了几条街,也没有找到,我们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着。这时,兰州的大街上早已灯火通明,我也无心欣赏美丽的夜景了,心想:要是儿子在身边,这些就都不是难事了。看着街道上匆匆归家的人群,一种悲凉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背井离乡的凄凉感,真的是人离乡贱啊!直到找到宾馆,我的悲伤之情才有所释怀。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去品尝了兰州著名的小吃---牛肉面,这里的人们早点都吃这个,就像我们西安人一大早喝稀饭一样普通。一碗牛肉面,两小盘小菜,两个鸡蛋,味道确实很正宗。

吃完饭,我们去兰州有名的五泉山公园游玩,这时儿子在家教给我的用高德地图查找公交的方法派上用场了。这个办法帮了我不少忙,我不禁感慨:现在的我们,确实有点力不从心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得不断学习啊!

玉泉山公园里人很多,这里不光是外地游客旅游的景点,也是当地人晨练的好去处。刚进大门,就看见一尊高大威猛的雕像,那是霍去病挥鞭击石、战马饮水的巨幅石雕。“上摸摸,下摸摸,左摸摸,右摸摸”,这是人们在刻有“霍去病”三个字的石碑上固定的动作,据说不仅可以祛病消灾,还可以祈福呢。

顺着青石板路往山上走,就能看见许多当地人,有跳广场舞的、有跳交际舞的、有跳扇子舞的、还有自弹自唱的,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和西安相比,可以看出兰州人生活的悠闲自在和怡然自得的慢生活状态。

游玩五泉山之后,我们又去了白塔山。去白塔山,途中要经过中山桥,这是一座跨黄河的大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桥”,并且沿用至今,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建成后,成为黄河上游和兰州黄河两岸唯一的桥梁,极大地方便了两岸经的济生活,加强了兰州与西北地区各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站在桥上,看着脚下的黄河水,黄浊而雄浑,波涛起伏,滚滚流淌,黄河母亲就是用她这不竭的乳汁,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让中华民族的生命得以繁衍生息。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在河堤上稍作停留,我们拾阶而下,走近黄河母亲的身边,亲身感受她雄壮的气势。俯下身,我触摸着浑浊的河水,深情地掬一掬水,沐浴着她的精神,吮吸着她的气息,顿时我感觉与她融为了一体,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