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恩難忘,如何看待當下流行的代祭掃墓?與傳統習俗相悖嗎?

閱人文觀世界


清明祭祖,是中華民族有歷史意義的民俗活動。幾千年來的中華文化,為什麼中國人從骨子裡頭在關鍵時刻都有這種大無畏的團結精神,不容欺負,不容侵略???從一個家族說起,每個時節,家族理每一位老老少少,都有共心一起祭祖。體現了從民族活動裡頭孝道,到團結,到愛國的教育加深情感。

老父親,帶著兒子,兒子帶著孫子一起祭拜老父親的父親。每年如此,潛意識就告訴了兒子,以後老父親走了,你也要帶著你的兒子和你的孫子來。

整個大家族一到時節,無論人在何處,都集中往一箇中心點趕。心中有祖,大家都流著相同的血脈,團結意識就出來。

忠臣出於孝子之門。從祭祖的小事情就已經植入了愛國的種子。

如此看來,現在換了新方式祭拜,少了人與人之間那些情感的聯繫,與祖宗的共鳴


樂緣易學與人生


代理掃墓,這個極具爭議的職業是一種“假孝心”,真正目的依舊困於錢字訣,這也必然導致代理角色的情感虛假,銅臭味十足的。“請人掃墓”的子孫們或許有各種原因不能回家掃墓,自以為孝心也能代勞,最終將掃墓淪為一種商品化的交易。上貢果、燒香、擺祭品、念悼詞、磕頭、放聲大哭、喊親人或者叫爸媽的只是在演戲,更像是花錢買了一場表演,殊不知蒼白的孝道之下是寂寥的逝者。清明節掃墓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也是中國文化的傳統節日,本義是為了讓人們祭掃先人,以表達感恩和思念,但是以這種方式來給親人祭奠,很大程度上沒了人情味,這讓人感到心寒。科技的發展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但它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不能什麼事情都要靠網絡才能做到,特別像這種比較神聖的祭祀行為,不然我們將什麼都留不下,成為網絡的俘虜。


一心一意愛你的我


我們應該認識到,“代人掃墓”整個儀式與千年的習俗相去甚遠。許多年輕一代,尤其是城市青年,對於祭掃等傳統風俗的印象越來越模糊。清明掃墓,它傳遞著對先人的緬懷。傳統掃墓是要讓先人看到後代人丁興旺。人們攜帶酒食、紙錢到先人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叩頭行禮。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古代,清明節人們除了祭祀祖先,還要不少其他習俗如踏青,插柳,盪鞦韆,放風箏等活動承載著中國人的精神歸宿。

顯然,代人掃墓這種祭掃方式不夠莊重,而且缺乏誠意,使孝道有流於形式之嫌,這種祭掃方式始終不能為大眾主流所承認。

清明節還是帶上家人,扛上鐵鍬,買點花和紙錢,準備點吃食酒水。到祖先的墳前,清理一下雜草,種上兩棵柏樹,奉上酒食,燒些紙錢,說說後輩們的幸福生活,告訴晚輩們,祖父母們的艱苦生活。趁著清明時節回鄉探親訪友,踏青,增進與故鄉的聯繫和感情,找尋我們生命的根源。

孔子云,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對親人的追思是他人無法替代的。更何況,清明節是國家法定假日,有專門的時間掃墓。再加之,便利的交通和多樣的交通方式,天涯若比鄰早已不是神話。家再遠我們也應親自掃墓祭祖。

大家可否認同?


詞文江湖


清明祭祖恩難忘,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世人難忘親人養育恩,沒有老人,哪有後人下一代,要尊老愛幼,沒有老的,哪有我們小的,這是中華民族文明傳統,希望發揚廣大,祭祖也是流行習俗,雖然人死如火滅,作為後人,掃墓祭祖燒手紙錢祭奠,以表寸心,心安理德,這是對親人祖宗愛待敬仰之舉。


馮雷3712


感恩祖宗先輩,存乎一心,心誠則靈,感天動地。親臨祭奠,鞠躬叩拜,固然系中華習俗,然大局為重,預防疫情,請人代祭,亦同矣。方才全國黙哀三分鐘,舉國同悲,義薄雲天,蓋祭奠先人及逝者,為中華民族振興、家族興旺和個人健安以及前程曠達注入強大的正能量。


ASSam


清明祭祀我必須親自去,因為祭的都是自己的親人,與別人無關,所以再沒空也不會找人代祭,這次清明實在是去不了,平常有時間也可以去啊,只是清明來臨,更是加倍的思念已故的親人,今年因為疫情沒能去祭祖,只能在這裡遙寄哀思,願逝者安息。[祈禱][祈禱][祈禱][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