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爆的是瑞幸?

昨天夜裡,瑞幸咖啡搞了一場史詩級的動作,宣佈財務造假後,”六連熔“一度把股價砸到了1.8折,引得全國吃瓜群眾圍觀。


之前砸了幾十億美金去補貼,也沒有獲得如此高的知名度,更沒有想到今天全國門店被蜂擁而至,APP幾度崩潰。


不得不慨嘆,如果不是真的捂不住了,這一波下來還能成為一場營銷歷史上的經典案例。


而市面上一片調侃”國貨之光“,”美國韭菜收割機“的段子,政事堂就不去搬運了,講一講這事背後的一些邏輯。


首先,瑞幸這公司可不是為了什麼割美利堅的韭菜請國人喝咖啡的,從創業之初,他們拿的就是神州系的錢,甚至直到IPO之前,幾輪融資也都是在神州系之內來回轉。


本質上,是資本跟資本之間的遊戲。


而神州系主要由神州租車、神州專車,神州買賣車,神州車閃貸以及寶沃汽車等企業組成。


寶沃汽車生產出來的車賣給神州租車,神州租車再把車租給神州專車,等租車和專車的車輛老化之後再交給神州買賣車,而神州車閃貸則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提供金融服務。


說得好聽點,神州自己給自己組建了從造車、銷售、租賃、二手車到汽車金融的完整產業鏈,而說得不好聽的,神州體系內的錢也都在體系內流轉。


而其中的關鍵點,就是通過資本市場的槓桿不斷去放大,因此每一家企業的目標都是上市融資和不斷的增發。


為什麼爆的是瑞幸?


譬如拿著神州系的錢成長起來的瑞幸,上市後融資和套現出來的錢,必然也會迴流到神州系之內,繼續流轉。


在這個流轉的過程中,本來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尤其是今年年初,瑞幸先後拿到定增和併發了債券,手握幾個億美金的現金流,並不缺錢,渾水做空本來是沒有機會的。


但是,在於在今年一季度疫情的衝擊之下,不僅瑞幸的業績出現了下滑,神州系更是遭受到了重創,全國從租車和專車,到新車和二手車,全部都趴窩了,也無法從市場上融到錢。


看看隔壁搞飛機的海航就會明白,全產業鏈搞起來是很爽,可是一旦出現問題,真就是一家人趟得整整齊齊。


為什麼爆的是瑞幸?


如果政事堂沒猜錯得話,這個神州系內的分工,是瑞幸負責從資本市場上拿錢,通過資本退出和供應商體系去補貼神州系,而神州系拿著瑞幸的錢繼續搞擴張,再通過企業走賬的幫助瑞幸衝業績。


簡單說就是各家上市公司形成一個環路,A上市後融資幫B做業績,B上市後融資幫C做業績.....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說白了,就跟從比特幣開始,一輪一輪的搞空氣幣是差不多的道理,只不過從產業的角度比空氣幣靠譜多了。


但是,就像今年年初的疫情衝擊,讓好多傳銷團伙都資金鍊斷裂那樣,本來富裕的瑞幸把錢給了神州,但是神州拿不出來錢再給瑞幸,這一下可就麻煩了。


因此,就像當年的賈躍亭的樂視生態那樣,本來還能相互週轉的神州+瑞幸這個生態體系,一時之間突然就處處是窟窿,蓋子不夠蓋鍋。


不過,值得佩服的是,神州系的大佬們比賈躍亭果斷,直接斷臂求生,把體系外的瑞幸咖啡直接做了切割。


一方面,瑞幸已經沒有什麼噱頭能夠繼續在美國資本市場融資了,而且隨著美國爆發疫情,美元債也基本接不到了,繼續造數據的意義已經不大。


另一方面,這就跟幣圈如果泡沫破了,最先垮的都是那些剛割了韭菜的空氣幣,同樣,瑞幸是神州圈子裡面的小弟弟,出了事兒也得讓他去犧牲。


而在瑞幸內部也是如此,背後的大佬們就推出了臺前的替罪羔羊,瑞幸的COO劉劍,說那幾十億的假賬都是他搞出來的。


動動腦子就會明白,一個股權可以忽略不計的COO怎麼可能瞞著董事會搞這麼大的財務造假。


而且,這個COO劉劍就是一個臺前的手套,一開始瑞幸IPO的時候,高管名單中就沒有他。直到有一個高管的黑歷史被媒體扒出來之後,瑞幸緊急將其換成了楊飛。


而切割的如此徹底,也就意味著沒有資金再幫他做賬的瑞幸,未來將成為一家”正常“的企業,其利潤率和營業額將低到沒有繼續獨立上市的價值,只有被併購的價值。


而神州系的瑞幸爆掉相信只是開始,接下來國內很多高槓杆率的企業,都會遭遇到神州系類似的問題,直接被巨大的債務問題壓死。尤其是房地產等傳統領域,今年將會大割肉和大洗牌。


而說了這個例子,我們也就會明白為什麼疫情衝擊之下,央行各種花式動作頻出,但就是死活不降息。


因為定向降準、差異化降息和政策性補貼,都能人為的挽救實體經濟,而全面降息最主要受益者,就是這些一層層加槓桿的套利企業。


反之,當讓我們全面降息的時候,就是我們要通過神州系那樣一層層的加槓桿,去海外買資產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