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伪精致”毁掉“真生活”

对于很多95后、00后大学生来说,“伪精致主义”的消费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以至于有时他们为了一张发在朋友圈里的唯美摆拍,不惜借钱去买新推出的网红单品。疫情导致延期开学的大学生一时间断了主要经济来源——父母提供的生活费。为了填补之前的超前消费的欠款,有人选择变卖“家财”,有人去做线上零工……(据4月3日《中国青年报》)

媒体报道的现象很具有典型性——“宁愿买800元的衣服,也不买超过10元的牙膏。”确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消费群体。口红必须是香奈儿,粉底液必须是纪梵希;对消费无止境地追求,有了还要再有,好了还要好上加好……这些“伪精致”消费,虽然可以给自己带来一时畅快,但若不量力消费,吃苦头的到头来还是自己。

别让“伪精致”毁掉“真生活”

一些大学生消费经历就能足以说明“伪精致”消费带来的苦果:“花钱一时爽,还钱泪两行”。比如,有的大学生一度为了追求这些看起来有范儿的小物件,过上了“精致穷”的生活,而有可能靠找舍友借钱来救急。大手大脚,花钱从来不过脑袋,如此消费的背后苦的更是父母。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理应明白此。

如何消费以及追求精致生活虽是个人自由,但笔者以为,一旦超出自身消费能力,过度消费乃至痴迷于此不能自拔,很有可能毁掉自己的生活。而且,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片面追求“伪精致”,不惜靠贷款度日,尤其不慎上了不法网贷的套路,也极可能让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而这些,也是再也简单不过的道理。

正如媒体指出,“伪精致”的背后,是消费主义陷阱。而要规避陷阱,笔者以为,个人养成正确的生活观很有必要。要知道,精致是伪装不来的。能买吸尘器就不用扫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口红两三只不够,要集齐全套。满足这些需要靠一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花钱装门面只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生活不是给他人看的,踏踏实实很重要。

同时,也应增强科学消费理念。有的人购物并非是“必需”而是为了给自己偶像“冲销量”,盲目冲动下的买买买只能是事后的悔悔悔。在消费方面,从众心理、攀比心理、享乐心理均要不得。所以,个人应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还须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尤其是做到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如此才不会被“伪精致”所桎梏。

当然,谨防“伪精致”毁掉“真生活”,同样不能缺失理财技能的提升。大学生中出现的“伪精致”消费,很大程度暴露出理财教育不足这一短板,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理财意识较为淡薄,理财技能较为薄弱,日常消费计划性不强。于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此应该重视起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观,以提升其过日子的本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