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获得幸福的人生,父母必须懂得这些事情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明确的方向,不能随心所欲,但这个方向是要遵循人性的基础,而不是遵照某个人的欲望,现在有些父母教育孩子是建立在实现父母的认知和欲望上,父母觉得怎么样好就让孩子朝着他的认知方向去做,这个对不对呢?我不知道,但如果你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长期的痛苦,甚至和你作对了,那肯定就有问题了。

要让孩子获得幸福的人生,父母必须懂得这些事情

人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如果有三个选项但必须是单选一项的话你会怎么选择?

A、 有钱人 B有权人 C幸福的人

我们做过系统的调查,1000个人中有979个人选择了做“幸福的人”!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人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幸福,所以作为父母如果我们也选择了幸福,那么自然而然的就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

要让孩子获得幸福的人生,父母必须懂得这些事情

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

西方伟大的幸福论教育家伊壁鸠鲁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属于人的天然的和迫切的需要:如果这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生就会痛苦,例如食品、衣服和住所,但这类的需要又是极易获得的。

第二类需要同样是天然的,但不是迫切的,例如满足恋爱生育的需要,这种需要比起第一类的需要来说就相对困难一些了。

第三类需要是既不属于天然的也不是迫切的,那就是对欲望的追求,比如名气、权位、奢侈、辉煌、排场、面子、优越、舒适等等。这些比起前两类来说,就更加的困难了。

从伊壁鸠鲁对人生这三个需要的划分来看,追求第一类和第二类的人是容易获得幸福感的,因为这类需要容易获得满足,幸福感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满足感,当一个人在获得了某种需要时满足感就会出现。但如果一定要去追求最困难的第三类需要,必然会给人生带来诸多麻烦,因为这类的需要是没有止境的,而且这类的东西又往往会容易得而复失。比如说之前开的是十万的车子,现在想换三十万的车子,未来有可能会想开上百万的车子,但也许因为生意的亏损,最后连十万的也开不起,都都有可能。


要让孩子获得幸福的人生,父母必须懂得这些事情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属于那些能够自得其乐的人。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泰勒斯认为幸福是身体上的健康和精神上的愉悦。

叔本华说:没有痛苦的状态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幸福。

在孔子的观点中幸福是与人的道德修养紧密相连的,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务本”便是仁爱、孝悌、谨信、学文等;

老子则认为:知足和寡欲是幸福之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不耻,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些都是道家学说的警世名言。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意思是我有三个处世的良方,所以当长期保全而持有。一是慈悲、二是俭朴、 三是面对名利不占天下之先。因为慈悲所以才勇于去帮助别人;因为俭朴少了很多的欲望和杂念,所以才能顾及大多数人的利益。对于名利、地位都不争先的人,所要成就的事业就能够长远。”这是老子获得幸福的一个处世之道。

要让孩子获得幸福的人生,父母必须懂得这些事情

总结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幸福是一种深层次的满足感,包含了三个要素:

一、身体上健康无病痛;

二、物质上平衡知足;

三、精神上富足安静;

我们逐一的开看看:

第一个:身体上的健康无病痛,一个人健康指数和两个东西相关,一个是先天性的基因,一个是后天的诱因,先天性的基因是来自于父母祖辈的遗传,比如说有的孩子一出生体格就健壮,有的孩子就瘦弱,这个是先天性的,后天性的诱因就是我们的外在生活习惯和心在的心情元素,生活习惯不好的人,生病的概率就会高,比如经常熬夜,吃饭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吃的太油腻大鱼大肉等等,这些都是极易引起身体不健康的原因,其实最重要的导致身体不健康的关键因素往往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我们的心情,如果一个人经常处在不开心、压抑或恐惧不安或痛苦中时,身体内产生的毒素是非常严重的,人的情绪不好体内激素分泌情况、肌肉紧张度等就会发生变化和紊乱,由此导致人体整个免疫系统难以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这时人的抵抗力就会下降,疾病也会趁虚而入。这也正是为什么那些情绪不好的人容易得感染性疾病,为什么心情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容易患癌症,容易患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所在。所以要想保持身体上的健康指数,心情的舒畅就尤为重要了,当一个人心情好的情况下幸福感自然就存在了。

第二个:物质上平衡知足:父母要清楚物质上一定不是越多越好,在金钱和物质上能够和生活真实需求的开支达成一个平衡才是最好的,物质上的过度追求就会让人的欲望无休止的增加,这是很伤神伤人的事情,中国人信奉的是知足常乐,人一旦不知足,就一定常乐不起来了,人不快乐了,相比之下那么就是痛苦了,痛苦怼人肯定不是好事情,所以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进行匹配,让收入和开支达成一个平衡,然后能从内心里对这种平衡的生活感到知足。如此一来你获得幸福感就不难了。

第三个:精神上富足安静:生活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天会有不测风云,人会有祸福旦兮,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难免会有不如意的地方,所以一个人最终如果能够在如意和不如意的外在环境下,都能找到自己内心的一份富足和安宁,拥有一份对这个世界的敬畏和感恩之心,在内心里获得一份深层次的满足感,这样的人生必然是幸福。

关于幸福的这三个点我们简单的讲了一下,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必须要清楚,人生是一个过程,无论是听话与否,学习成绩好还是差,钱多钱少、官大官小,都是外在的一种表现,都是在某一个时间段里的呈现,它不是最终的结果,也不会百分百决定未来的结果,所以没有必要去计较一时的状况,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优秀的孩子,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是未来成就大的孩子,钱多的人未必是内心安宁的人,官大的人未必是品德高尚的人,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人生是否幸福的标准,如果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那就非常有必要引导和帮助孩子拥有感知和获得人生幸福的能力,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一定是能够真实的踏实的做自己的人。人的一生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也是幸福的基础。

要让孩子获得幸福的人生,父母必须懂得这些事情

如果因为父母的欲望,让孩子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失去了幸福感,那么无论之后我们发自内心有多少的忏悔都是无济于事。这样的案例可谓举不胜举。

在教育孩子上,最负责人的表现,就是不让自己有后悔的机会,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