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李兰娟,曾力顶压力,让一千多人隔离!


李兰娟上世纪40年代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农村家庭,与鲁迅先生同乡。李兰娟的爸爸早年生病,不能承担家中农活。全部由妈妈来养家,上帝是公平的,让她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就会赐予她另外一件东西。李兰娟小时候就学习优秀,但是到了初中家里承担不起学费,无奈李兰娟上了一所中专院校—杭州第一高中。

上完高中后,李兰娟遇上了1966年的浩劫,她不可能直接上大学,而是返回农村,干完农活后去给村里学校代课。很多人就要问一个高中毕业生就能给人家当老师吗?可不要用现在的教师队伍和学历去衡量60年代,当时全国的高中毕业生不足40万,截止去年大学毕业生都快850万了。

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李兰娟,曾力顶压力,让一千多人隔离!

李兰娟在教书的这个期间里,非常注意自己的后续学习,曾经在医院学过针灸,为村里人诊治,这是最早她涉足医学的开始。她也是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最早用知识技术开始兼职的年轻人。

1968年家乡生产大队让她做队里的医生,工资是每月3块钱。而她所代课的高中月薪是每月24块钱。如果是你,在那个年代,你该如何选择呢?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高工资就意味着全家吃饱穿暖,就意味着是别人眼中那个羡慕的“铁饭碗”,就意味着可以养活整个家庭。这里就是李兰娟思想伟大的地方,她说:“要当赤脚医生!”

李兰娟这个选择改变了她的一生,改变了她的整个专业走向。她说,当老师教书备课知识就是那些,再也学不到更多的知识,而当赤脚医生,可以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

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李兰娟,曾力顶压力,让一千多人隔离!

她酷爱学习,因为年轻,所以她要学得更多,青春只有一次。终于等到了1970年,李兰娟上了大学,因为是李兰娟有在乡村当医生的经历,她被推荐到了浙江医科大学。

大学生活终于过去,又到了她再次抉择的时候了。她可以选择当浙江医科大学的团委书记,处级干部的待遇,可是那个时候多少人羡慕的岗位。

可是年轻倔强的她还是选择了去浙江省第一人民医院当一名医生,直至到了零八年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还一边履职,一边做医学研究和接诊。

李兰娟的丈夫郑树森也是从浙江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后,又在华西医科大学读博,又去了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读博士后。这个时候,儿子还在上中学,丈夫没有收入,全家的开支全部由她一人承担。

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李兰娟,曾力顶压力,让一千多人隔离!

2001年,李兰娟研发出来的“人工肝”治病法开始在全国推广,注意是免费推广,她也开始在全国开办免费培训班,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结果是成功的,可是没有人知道“人工肝”的研发的困难程度,很多专业认为,人工肝怎么能代替呢?面对巨大质疑和压力,李兰娟申请了3000元的科研经费, 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提升了67个百分点,她的名声响彻全国大江南北。

2003年发生了SARS疫情,SARS疫情初期,当时省内只有一个确诊病例,她坚持向外公布通报。她说只有公开,才能有效控制。她把那确诊病人接触过的1千余人都进行了隔离。

接着13年禽流感爆发,她顶住压力,建议关闭全部活禽市场。后面就是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又是她顶着巨大压力,建议“武汉封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