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以詠志,透過建安看曹氏父子家國情懷

文 Ⅰ 頭題君

一部《三國演義》,描述著讓後人浮想聯翩的疆土紛爭、愛恨情仇、江湖俠義等等精彩篇章。可除了這些大同小異的戲文之外,精典“三國”給予歷史的貢獻,便是那流芳百世的以“三曹”父子為核心的“建安文學”。

歌以詠志,透過建安看曹氏父子家國情懷

沈嘉蔚、王蘭/油畫《建安文學》

提及“建安文學”,不得不去深入瞭解曹氏父子。當時,也正是“三曹”,以及“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對詩詞文賦的進一步開創弘揚,才得以保持了後期文學精神的復甦。可在諸多的後人評價中,一說曹氏父子,尤其是一代梟雄曹操,便是眾說不一。而對於曹氏孟德及其二子之雄、之才、之情,更是充滿著好奇多謎。

歌以詠志,透過建安看曹氏父子家國情懷

“三曹”雕像

曹氏祖先

被廣為熟知的是,曹操的仕途起步在洛陽,揮師定都也是一直揮戈中原及其周邊。如果不是特意查證,很多人都不會在意曹氏家族的故里“譙城”,即現在的安徽省亳州市。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鬧出口誤“毫州”的笑話。

據史料記載,青年時期的曹操,雖不遵從師規教條,但自小聰明過人,善文喜武。加之曹操的父親曹嵩,以及曹嵩的養父曹騰均是朝中重臣。當時,曹操也就是相當今天高中畢業後便考入京都洛陽,開始了傳奇一生。

歌以詠志,透過建安看曹氏父子家國情懷


曹操

曹操歷來被稱之為“一代梟雄”,形容的是其足智多謀、勇猛善戰的軍事才能。但作為“建安文學”的主創者,曹孟德的詩賦傳承影響一定是巨大的。連毛主席也評價曹操是位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可惜的是,一生豪情,易於疾憤怒發的曹操君命不長,正如其詩中所表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南征班師後,曹操於66歲病逝於洛陽。後被安葬於鄴城(今天的河北臨漳、河南安陽一帶)。

歌以詠志,透過建安看曹氏父子家國情懷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自小聰慧,思路敏捷,十來歲時便能熟背《詩經》等諸子百家,文學造詣應該是受曹操遺傳居多。曹植最著名的作品當數《洛神賦》。熟悉這篇詩賦的且能在作品中感知詩人的天真浪漫情懷。其實現實中的曹植何嘗又不是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的才俊賢達呢(鍾嶸贊曹植)!可正也是此等的文人雅士情操,以至曹植嫌避權勢之爭,被貶朝外,最終抑鬱寡歡,41歲便英年早逝。

《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歌以詠志,透過建安看曹氏父子家國情懷


曹丕

曹丕在文學上雖不及曹植,但曹丕卻是集中繼承了曹操的文武兼得。因此在後來的爭王儲位時,原本就沉著穩重,且有心機的曹丕自然就佔了上風,後在曹操去世後順利成為了曹魏王朝的開國皇帝。

如果說曹植文學天資是秉承父志。而曹丕更是深得曹操真傳,從年幼孩童之時,小小曹丕竟能馭勝騎射,爾後緊隨曹操南征北戰,耳濡目染地把父親的文武之長搏於其身。如是曹孟德在天有靈,應是心慰的是,這位次子代長(相傳曹操的第一個兒子曹昂較早去世後,曹丕故以長子自居)既正名了曹氏家族的帝位,又替父圓了統一北方之夢,且與父同弟共同完整塑造了“建安文學”的一脈體系。

《燕歌行 》其一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搖踵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歷史上有很多巧合,曹氏父子三人的一生諸多機緣也很有意思。父親曹操和繼位長子曹丕均是在老家亳州出生,而後逝於洛陽;但後來因性抑鬱偏執的曹丕,不僅是出生在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並且是逝於被後來失寵發配任職的陳四縣(今河南淮陽)。

拋開曹氏家族的政治爭端不說,但單從“三曹”文學天賦上論述確是一脈相傳的。應該說,曹氏父子雖是人物風格各異,畢竟是後期的人生感悟不同,靈感創作環境不同,可文風文采還是相通的。

也正是這一脈傳承、血濃於水、機緣恰好的達成了“建安文學”的精髓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