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如泥》:歷史小說中看不一樣的太平天國

《紅塵如泥》是一本歷史小說,小說嘛,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她三歲識字,五歲能詩,六歲隨父親遍遊江南名勝,八歲離家出走英吉利不遂,竟絕食以死抗爭纏足,十五歲以文才和大腳名聞鄉里,十六歲遭張家退婚,憤而誓言不嫁。

二十二歲人生遭遇大變,於絕境中奮起,一舉在太平天國女試中奪魁,得到東王重用,運用智慧才學影響國政決策,卻在愛情與自由意志陷入重重危機……

歷經愛恨生死磨難,衝破紅塵泥淖,振翅高飛。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她是傳奇。

她是傅善祥。

歷史小說不好寫,首先得有歷史根據,或許人物之間的交往細節可以虛構,但大方向是要求可考可據的。故事背景選擇了中華悠長曆史中很特殊的一段——清末道光年間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也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女主傅善祥是中國一千三百多年科舉史裡唯一的女狀元,她是傅家二小姐,如同那封建社會眾多的大戶人家一樣,女子無才便是德,善刺繡,要纏足……可她偏是特別的,她識文斷字,才華橫溢,寧死也不纏足。這樣的她與母親生分,卻也活得逍遙;這樣的她不被世俗接納,卻遇上了要向她提親一千零一次的張繼庚。這都是發生在迂腐封建卻也和平悠然的年代啊,忽然,時代翻了個個兒,戲劇的顛覆,她成了女狀元,弱項反而成了強項,她得到東王楊秀清的重用,用她才學與智慧影響國政決策,只是她愛上東王,永失張繼庚。只是故事的最後,這位不為世俗所拘泥的女狀元,衝破紅塵泥淖,遠走高飛,名字也只在1860年太平天國鐫刻《天父聖旨卷之三》中出現過一次,事不可考,無聲無息。

我第一次接觸這個時期的人物故事,畢竟太平天國在歷史書裡也是考考選擇、很少出大題的內容。在我的印象中這是段失敗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運動,在悠悠歷史長河中只有點點水花。通過這篇小說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段歷史,作者誠不欺我,故事人物歷史可考,選擇大歷史中的小人物,用小人物去演繹大歷史。

大背景——太平天國

  • 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憑藉《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政治、經濟各方面大肆侵華。滿清統治者為了支付高達2800萬元的戰爭賠款和贖城費,彌補由於鴉片大量輸入而造成的財政虧空,加緊橫徵暴斂,增加稅收一至三倍以上。而廣西是多民族聚居區,清朝統治者對廣大少數民族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剝削十分嚴酷。民族內部矛盾激化,又加上天災人禍,廣大農民苦不堪言,多次奮起反抗。
《紅塵如泥》:歷史小說中看不一樣的太平天國

農民起義

  • 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受到基督教佈道書《勸世良言》啟示,他自行施洗。隨後撰寫《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揭露清朝世風敗壞,道德墮落,以西方原始基督教樸素的平等觀念糅合中國古代的大同理想,宣傳“普天之下皆兄弟”。道光三十年(1850),洪秀全宣佈起義。隨後自封天王,詔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1853攻克江寧(南京),改江寧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起農民政權。
《紅塵如泥》:歷史小說中看不一樣的太平天國

洪秀全半身塑像

  • 太平天國定都後,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該制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心規定了廢除一切私有制的總原則:“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據此宣佈“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實行土地平均使用制……鼓吹“絕對平均”。看看這個制度是有進步性,只是無法實現。
《紅塵如泥》:歷史小說中看不一樣的太平天國

天朝田畝制度

  • 起義前講公平,起義後就是腐敗。與歷代封建皇帝一樣,洪秀全本人也以“朕”自稱,自比“太陽”、“日頭”,臣民遇見天王必呼“萬歲萬歲萬萬歲”。“真命天子”當然是世代相傳。不僅天王世襲,各王也都世襲,從高官到基層官員如兩司馬也世襲,“累代世襲”,打破了以往封建統治者只襲爵位不襲職位的慣例。封妃制度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早在永安建制時,洪秀全就有36個“王娘”,到天京後有88個“王娘”,經常挑選民間秀女入宮,連9歲的幼主洪天貴也分了4個“幼娘娘”,諸王過生日都要選送美女。因妻妾太多,洪秀全無法記住全部姓名,於是一概編號。天王府不設太監,所以另外還有許多服役的“女官”,各項人數加起來,天王府總計有2300多名女性陪侍洪秀全。
《紅塵如泥》:歷史小說中看不一樣的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

  • 有意思的事,“王”們妻妾成群,“下邊的人”則解散家庭,民按性別分別編入男館、女館、男營、女營,夫妻不得同居,居民原來的財物全部沒收歸“聖庫”,生活必需品由聖庫按定額供給。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一切私營商業資本全被沒收,個體小商販也不例外,“鋪店照常買賣,但本利皆歸天王,不許百姓使用”。這種把社會變成“大兵營”的做法完全違背常理,為保證這些政策的貫徹實行,執政者只能用重典施嚴刑,從杖責、鞭笞到熨斗烙背、跪火鏈、纏火鏈、斬足、挖眼等等,死刑有斬首、五馬分屍、點天燈、凌遲等,把苛刑重罰作為治國基本手段,結果是濫施刑罰,人人自危。
《紅塵如泥》:歷史小說中看不一樣的太平天國

針對女性的一種酷刑

小人物演繹大歷史

然而上面種種描述在這篇小說裡都有體現。只不過作者有意翻轉長久以來被貶抑的史實,同時,也企圖翻轉傳統女性的身份、地位。

作者之所以選擇這段歷史,緣於太平天國裡“禁止婦女纏足”這項進步綱領,“一日萬家纏足放”。纏足是晚清女性幼年必經的身體酷刑,我看過馮驥才先生的《三寸金蓮》,也讀過高洪興的《纏足史》,是封建時期最喪心病狂的產物,窮人富人都以一雙小腳為榮,那腳纏的好壞比容貌更勝。不纏,受人恥笑。纏了,好好嫁人,相夫教子,只是這雙腳便永遠的束縛在裹腳布。然而,在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如果一個哭哭啼啼被母親捉去纏腳的小女孩,恰逢禁纏足令頒佈,這是喜劇;若雙足以纏成型,多年視一雙金蓮為至上榮耀的成年女性,這是悲劇,失去裹腳布的腳,寸步難行。

關於這段歷史,有太多的男性視角,關於戰爭、政治權謀等等,而作者通過女性視角平和溫情講述了一個女子的故事,講述那些遇到的發生與發展。正式通過寫一個這樣的女子,幼時親見大姐傅鸞祥的纏足酷刑,冒天下之大不韙保住自己的天足,不惜與娘生分,成長曆程中飽受世俗禮教的排擠嘲諷,等到了禁纏足令,一家人如浮萍般在這段歷史中飄蕩。 傅家女人的故事線很鮮明的展示了太平天國運動的進步與落後(比如禁纏足與苛政),但對傳統女性身份與地位轉變的筆墨不多,不過那個時期又會有多大的轉變呢。

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吸收了基督教的原始平等思想,“天下男子都是兄弟,天下女子都是姐妹”,女性可以當官,可以科考,可以從事戶外活動(當然是在太平天國這個國度),雖然不能說解放女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女性提高了她們的地位。

《紅塵如泥》:歷史小說中看不一樣的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

1864年7月,天京被湘軍攻破。太平天國起義失敗。這場運動轟轟烈烈的開始,也是必然的以失敗告終。雖然沒有推翻封建王朝,沒有達到侵略帝國,沒有解放人民,但這場長達十四年的運動還是在歷史長河中蕩起了水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