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志願者千里返家,見到父母那一刻“撲通”跪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送董邵南序》中開篇第一句是:"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後人把其中的"感慨"二字改為了"慷慨"。

事實的確如此。在燕趙這塊古老的大地上,有過"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荊軻;也有"當陽橋頭一聲吼,喝斷了橋樑水道流的"三國時期猛張飛;還有捨身報國的狼牙山五壯士……

而今在武漢疫情當中,河北保定的一位退役軍人,再次唱起了慷慨激昂的戰曲。這名退役軍人,是現年三十五歲的魏飛。

當新冠疫情在武漢肆虐,確診患者人數一天天增加,魏飛每天看著新聞報道,一幅幅畫面刺激著他的眼睛和大腦。他雙眼流淚,心潮起伏,每個夜晚都無法入睡。

武漢志願者千里返家,見到父母那一刻“撲通”跪下

看到全國各地紛紛支援武漢的時候,魏飛徹底坐不住了。他知道,他必須站出來奔赴武漢一線了!2月初,魏飛聯繫了武漢志願者團隊。為了避免引起家人的擔心,他瞞著家人驅車千里隻身奔赴武漢。

在武漢,魏飛和志願者們每天奔波勞累,把一批批救援物資卸下來,然後再分裝。雖然很累,但看到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得到保障,心裡覺得很充實。

武漢的疫情左右著魏飛和所有人的心。在疫情高峰期,魏飛的心裡沉甸甸的。他每天用高度的熱情投入到志願工作中,因為他知道,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他身上依然肩負著偉大的使命。

我覺得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我在家的時候,看著這些新聞我就受不了。每天睡不著覺,忍不住掉眼淚。我就感覺我要是不去的話、我再不站出來、再不衝上去的話,我感覺自己特別像個逃兵一樣。

在國家的領導及全國人民的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終於按下了停止鍵。而封城多日的武漢,在大家的祈盼中終於甦醒了!天藍了,雲白了,櫻花開了,柳樹綠了,人們的心,也盈潤起來了。

支援武漢的人們開始分批次撤離。魏飛,這個偷偷離開家的退役軍人,也到了和武漢說再見的時刻。

4月2日,魏飛驅車返回了河北老家。當他見到家人的那一刻,這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撲通"一聲雙膝跪地,兩手扶地向父母磕頭。

武漢志願者千里返家,見到父母那一刻“撲通”跪下

魏飛父母見到跪在地上磕頭的兒子非常激動,心中既愛又恨,眼睛裡控制不住流下了眼淚。他們恨魏飛一聲不吭地偷偷跑去武漢,同時心裡又愛著這個有擔當、有血性的兒子。

魏飛心中也很難過,他說:"無法言表吧,我覺得用言語無法表達對他們的愧疚了。"

魏飛說,當他媳婦兒和母親知道他偷偷跑去武漢時哭了。因為她們都在擔心著,這個在她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人。

"現在想想,其實感覺自己挺自私的。對她們來說,確實特別殘忍。"

當魏飛被問及:"你有沒有想過,萬一在武漢被感染了,甚至出現更糟糕的事情,家裡面怎麼辦?"

武漢志願者千里返家,見到父母那一刻“撲通”跪下

魏飛微微一笑:"我想是想過,但我作為一箇中國熱血男兒,我又曾經是一名軍人。國家在有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還是國家。是,我也有父母,有妻子,有孩子,我覺得還是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

好一句"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正是有千千萬萬個像魏飛這樣,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我們才有了抗疫戰爭的勝利。上到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下到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所有人身上都湧動著國家利益在前,為國而戰的豪邁和無畏的民族精神!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李世民《賜蕭瑀》

一場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一場疫情,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人民堅不可摧的頑強和毅力!

為魏飛點贊!為千千萬萬個像魏飛一樣的人點贊!更為堅如磐石、傲然雄起的祖國點贊!

作者:@紅塵一朵蓮,優質美文領域創作者。歡迎大家關注,一起探討紅塵中的感動與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