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山神與寒食節之四:火燒綿山封山神


【原創】山神與寒食節之四:火燒綿山封山神

晉重耳在秦王的幫助下,逃亡十九年後終於登上了寶座。新王奚齊被晉卿裡克所殺,驪姬遂死。

重耳登基以後,也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晉文公。他重用孤偃、趙衰等人,協力修明朝政,整飾法紀,增強戰備,犒賞功臣,自然不在話下。

介子推回家,見到了白髮蒼蒼的母親。母子重逢,悲喜交加,闊別十九年的話語,自不必細說。過了些日子,晉文公(即重耳)犒賞功臣的榜文已經貼出,風聲傳到老孃耳內。老孃對介子推說:“兒啊,人家糧田百頃,新宅新院,你跟晉文公十多年,刮肉奉君,有功有勞,何不去打點上一官半職,咱孃兒倆也好好過幾天清閒日子,何必再泥裡來,水裡去呢!”介子推便說:“侍君能治其身,侍母能接其力。晉文公執掌天下,乃天命註定,非兒子一塊股肉所成也!還是任其自然,不去為好。”母親聽兒子說的有理,點頭便說:“塵世上有烈子,便有烈母,依我兒便是。”

再說介子推同村有個豆腐客,名叫謝張的人,到京城做豆腐生意,發現城門牆上的犒賞功臣的榜文裡沒有介子推的名字,氣憤得不得了,遂產生了抱打不平的念頭。他當即寫了一紙黑告,筆雲:“有龍皎皎,悲失其所;眾蛇從之,周遊天下。龍飢乏食,一蛇割股;龍返深淵,重安壞土。眾蛇入穴,各有寧寓;一蛇無穴,浩於終野。嗟乎!”偷偷地貼在榜文旁邊,被護榜人發現,揭將下來,送給了晉文公。

晉文公看了,深知給介子推漏封爵祿,實覺慚愧,急忙派人請介子推入朝。但介子推早已料到會有此事,已把母親背進綿山隱居起來。請的人打探得清楚,回來將此事如實上奏給了晉文公。

【原創】山神與寒食節之四:火燒綿山封山神

晉文公聞訊大喜,但請不回介子推,著實犯愁。旁邊丞相趙衰奏道:“臣有一計,能使介子推自己走出山來。”晉文公忙問:“愛卿有何良策?”趙衰道:“介子推是個孝子。依我之見,綿山腳下,燃起一把火,介子推一見,自然會將母親背出山林。”晉文公認為有理,便派人火焚綿山。沒料到放火的人沒聽清楚,在山林四周一齊點起火來。介子推無路可逃,只好用自己的身體,替母親遮火。水火無情,竟將母子二人活活燒死在山林中的一棵柳樹底下,連柳樹也燒了個黑樁樁子。

大火熊熊,連燒三日,煙散火熄。晉文公悲慟欲絕,點起人馬,親自滿山遍野尋找介子推母子的蹤跡。找了好幾天,才在燒焦了的一棵大柳樹茬茬下,從灰堆裡刨出了一隻玉鐲和介子推母子二人的骨骸。晉文公脫下了他的龍衣蟒袍,動情地痛哭了一場,然後,金頂玉葬了。當此之時,晉文公齋戒沐浴,設起香案,敕封介子推為山神爺。

火焚綿山,正是清明前一天之時。後來,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每年全國百姓不動煙火,冷食三日。如發現誰家冒煙火,定斬不饒。國人無不遵從,形成習俗。

介子推忠君孝母,世人敬仰。仇池一帶的敬山神和寒食節的習俗,跟著也就產生了,一直流傳到現在。

另外,五月五日門頭插柳枝,也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而產生的。因介子推母子倆燒死在柳樹下,又因五月五日是介子推的生日,除門頭插柳以外,家家燒錢化紙,點(燃)高山的習俗也伴隨著有了。

當然,端午節的習俗是多元化的,複合成分甚多。在此,就不一一細說了!

【原創】山神與寒食節之四:火燒綿山封山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