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渡口警察故事Ⅶ|疫情中沒有獨行者

從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到今天,已經走過了兩個月的光景。
所有人身在其中,看著疫情張牙舞爪地來,也看著疫情一點點好轉。


但從來沒有一件事,是理所應當要發生。
從來沒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在推動著疫情往好的方向發展,所有的好消息背後,一定是無數人默默努力的結果。
而在警營之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雖不在一線,卻用一個個數據編織起一張張防護網,和病毒拼搶著時間。
兵家常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這場沒有硝煙、不見敵人的戰“疫”中,“外來人員底數清、情況明”是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前提。

2020大渡口警察故事Ⅶ|疫情中沒有獨行者


疫情防控工作啟動後,分局成立了以人口管理支隊牽頭統籌,集約專業警種合成作戰的核查專班。正是這支隊伍的高速運轉,為一線戰友有的放矢開展排查,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保障。
1
做夢都在接電話

2020大渡口警察故事Ⅶ|疫情中沒有獨行者


時間已經是1月25日凌晨,人口管理支隊支隊長楊聰仍在忙碌著,電話不停地響,接聽上級指示、明確排查重點、分解佈置任務、解答基層疑惑……簡直無縫銜接。他沒有換掉警服,畢竟時間不早,乾脆就在單位對付一宿,第二天還要繼續連軸轉。
農曆新年後連續30多天的每個夜晚,楊聰幾乎都是如此度過的。疫情核查最關鍵的時候,不僅經常吃住在單位,就連睡覺都成了奢侈。“問題不過夜、核查不存疑”,緊急工作深夜下發是常事,為了第一時間掌握上級疫情核查工作的最新精神,他幾乎和手機、辦公電話長在了一起。“不管什麼時候向他彙報情況,他的電話永遠秒接”副支隊長陳鈺說,“早上經常能看到他雙眼通紅,一看就是又熬夜了。”當問及累不累,楊聰總說自己搞案子出身,早已習慣了這種日夜連軸轉的工作狀態。
眾人不知道的是,緊張的工作節奏加重了楊聰的失眠症。“有段時間做夢都在接電話,夢裡好像總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聽不清,一下就醒了,反正醒了也睡不著,就再想想第二天的工作。”頂著巨大的壓力,楊聰帶領著核查專班紮實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疫情防控以來,先後啟動精準核查243批次,核查人員逾9萬人次。


2
熬夜篩選出的關注名單

2020大渡口警察故事Ⅶ|疫情中沒有獨行者


在全區全面開展社區排查初期,大渡口警方的社區民警們,就拿到了各自負責轄區的重點排查人員名單,這份名單來自何方?“我們梳理了這樣一份名單,便於有的放矢的開展工作,並第一時間發往各個派出所,對他們重點關注。”大年初一放棄休假趕回崗位的副支隊長陳鈺介紹,專班的同事們連夜篩選出了一份轄區居住人員中的湖北籍人員名單。這些人員中有些舉家遷入大渡口,有些親戚朋友在湖北,時至年關,回老家、走親戚都免不了,“拉網式排查注重面,但點對點的精準排查也必不可少。”


社區民警不知道,這份名單是專班的戰友們加班加點完成的。陳鈺回憶,雖然篩選的辦法不難,但篩查的工作量很大,篩查結束時已近凌晨。“就是再晚也要趕出來,保證社區民警在排查時能重點關注,我們不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必須把我們應有的工作做紮實。”
3
為“疫”消得人憔悴

2020大渡口警察故事Ⅶ|疫情中沒有獨行者


戰“疫”打響以來,每天處理海量數據,成了倪紅山的工作日常。處理需要重點排查的人員名單,將人員信息分類,下發到各個派出所,指導社區民警開展排查工作,再對排查的數據進行彙總並向相關部門進行反饋。看似並不複雜的工作,卻因為海量發生了質變。


大渡口區常住人口超過27萬,實有人口近37萬,全區所有人員數據整理,篩查的工作量很大。此外,進一步明確的重點排查人數也相當龐大,名單每天在更新,人員每天有進出,需要隨時跟進增刪,工作量可想而知。戰“疫”以來,經倪紅山過手的信息已達幾十萬條。
不僅如此,隨著排查的深入,每日需要排查的重點人員具體項目也越來越細。“最難的是信息完善,有的時候就只有一個電話號碼。如果這樣的名單下發給派出所,社區民警肯定也無從下手。”倪紅山解釋說,面對零星的碎片信息,可能連下發給哪個派出所這樣最基本的問題都無法確定。疫情情勢發展不等人,時間緊,任務重,為了修復缺損項目數據,他經常加班加點,跑各個部門協助完善信息。連續50多天的高強度工作下來,這個平時酷愛籃球的健壯小夥兒硬是掉了8斤肉,“也好,三年前的衣服,終於能穿上了”,面對大家對他日漸消瘦的關心,倪紅山略顯幽默地回應。
4
戴護腰的“搬運工”

2020大渡口警察故事Ⅶ|疫情中沒有獨行者

2020大渡口警察故事Ⅶ|疫情中沒有獨行者


“今日轉遞,請榮昌的戰友查收!”鄭燕在工作群裡發送提示信息,又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當中。49歲的鄭燕是人口管理戰線上的“老將”,各種業務輕車熟路。疫情防控戰打響以來,經驗豐富的鄭燕主動請纓負責數據轉遞工作,就是以排查出的實際居住地為準,每日向其他區縣兄弟單位通報人員情況,並及時接收外區轉進人員相關信息,做到信息即時互通、情況每日交流,形成“一張網”的動態管理。用她自己的話說,當好信息的‘搬運工’”。


別小看這個“搬運工”的工作,面對轉遞數據多而雜,各區縣部門的數據項目又不統一的情況,梳理、彙總、分發、統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稍不留神就會出現紕漏。為了更加高效地整合轉遞數據,鄭燕悉心設計了人員信息彙總的統一表格模板,各種信息彙總時,分類分批實現一表管理,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除了每天整理大量數據,為了能第一時間轉遞信息,鄭燕几乎每天守候在工作群裡,第一時間接收轉進數據,協助核查,點對點確保轉出數據24小時內有人接收,有時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疫情之初,接收、移交的各類信息源源不斷地湧入,深夜來了任務也是常事,她也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守夜人”。這段時間以來,鄭燕累計接收、移交協作各類人員信息千餘人次,她的細緻和盡責讓兄弟單位讚不絕口。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鄭燕的警服下,藏著厚厚的護腰帶,支撐著令她飽受困擾的腰椎,也承載著她頑強的抗“疫”意志。
每天下午三點,對於這支隊伍而言是個特別的時刻,越是接近節點,這支隊伍越是開足馬力,資料整理、各類數據彙總,再檢查核對……以便當天數據新鮮出爐。
用這種無聲的方式,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堆在電腦前,用一張張報表、一個個數據,築起防疫的高牆。與疫情賽跑,爭分奪秒,這就是核查專班每一個人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