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园地的新硕果


天津市红桥区地方编史修志委员会编著的《红桥区志(1979—2010)》已由国家方志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天津市修志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国地方志研究的一项新硕果。


方志园地的新硕果

天津之眼


按照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启动区县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的通知》要求,红桥区于2010年启动《红桥区志》的续修工作以来,在区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资政、教化、存史”的功能,认真做到依法治志、观点正确、体例完备、内容翔实。

全书自立项到竣稿,先后经历了五届编委会,全区90个主修单位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支由450余人参与、百余人为编辑的修志队伍,历时七个寒暑,广征博采,数易其稿,终成卷帙。

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而城市区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方志的一个新志种,起步于八十年代后期。2001年,红桥区第一部区志问世,填补了本地历史上无志的空白。时隔十六年,第二部《红桥区志》圆满完成,为大运河之畔的红桥区书写出最新最美的史志篇章。

全书110万字,洋洋大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区域内1979至2010年城市发展的历程,可称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在篇目设计上,以旧志和新志为借鉴,继承与创新结合,按照科学分类的原则,从红桥区的历史和现状、自然和社会的实际出发,分类列目,将全书分为28编,下设卷、章、节、目4个层次。在体例上,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并用的形式,横排类别,纵论史实,主要采取文字记述,内文前有彩页、各类地图,图表穿插于文中,书末设有附录、索引、编修始末。力求达到方志学术界所要求的资料性、科学性、著述性的“三个统一”。


方志园地的新硕果

红桥区志


为了努力体现红桥区特点和历史阶段特征,他们将本区影响大的特有事物采取升级升格处理,单独设立篇章,重点记述。如设立“大胡同商贸区”编,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得天独厚的历史商贸传统优势,大胡同商贸区逐渐发展成中国北方著名现代化商贸物流基地和多层次、多业态、多类型的商贸综合体聚集区,年纳税过亿,其崛起之路尤需浓墨重彩地记述。如设立“精神文明建设”编。早在二轮修志之初,方志学界就存在着是否设立精神文明篇的讨论,红桥区较早进行了尝试,在专编下设“思想建设”、“创建活动“、“文明新风”、“时代风范”四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教育、文明城市创建、为民惠民创建、讲文明树新风、市民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和工作中,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作用,反映广大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进步,反映一代代标兵人物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爱岗、敬业以及奉献精神。这些客观、准确的文字在诠释中国精神、彰显新时代风貌的同时,也标示出社会主义新方志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

红桥区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红桥区志》以历史文化凸显区域特色,展现城市独特的人文精神,这是该书的另一显著特点。“专记”编,记述红桥区作为天津这座运河城市的特殊历史贡献。一是天津早期城市聚落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流经,在三岔河口汇集入海。明代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在南运河北大关处率大军渡河出征,夺取皇位后在直沽筑城设卫,赐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北方名城天津由此而来。二是天津商业发祥地之一。名闻遐迩的估衣街、竹杆巷、河北大街等是天津商业老街典型代表;狗不理、耳朵眼、正兴德等知名品牌诞生于此,至今仍是天津的骄傲。三是机械制造发祥地之一。聚集于三条石大街上数百家铸铁厂、机器制造厂,实力雄厚,集中度强,工艺技术先进,各类产品既自成一体,又互相配套,是华北地区工业的摇篮,催生了天津机械铸造业的发展。四是近代教育发祥地之一。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天津第一所官立中学和小学都曾首建于此。红桥区还是天津高雅文化的兴盛之地,建于清康雍年间的艳雪楼和水西庄,汇集过众多文化名流,是当时天津两大文化名胜。由此,可以看出,红桥区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地位,成为天津城市的“肇始之地”“文明之魂”。


方志园地的新硕果

南运河畔的天子津渡遗址


红桥区丰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众多的英才俊士、贤者名流。本书第28编为“人物”编,专门记述红桥区主籍和客籍各界知名人士。本编承接前志所载人物,前志已入选人物不再收录,恪守生不立传的重要原则。出类拔萃者,教育界有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南开系列学校校长张伯苓;文化界有中国最早的甲骨文研究专家王襄、《大公报》社长王芸生;戏剧界有中国话剧北方的奠基人张彭春;书画界有花鸟画家刘奎龄、书法家龚望、画家梁崎;曲艺界有著名相声演员高英培、范振钰等人。“人物名表”一章,英名录、名表收录烈士2人,先进模范人物233人,先进模范集体93个。可谓人才辈出,名贤辈起,绵延不绝,各领时代风骚。

纵观全书,区志所记述的32年时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2年,红桥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努力实践、大力发展红桥文化,以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资源、经济和人文为依托,发挥红桥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优势,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发展个性,建设高水平的天津市综合性城市副中心、现代商务都市型产业基地、和谐宜居文化生态城区。《红桥区志》以全面、翔实、系统的资料,为红桥腾飞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为编修社会主义新志作出了有益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